勇毅笃行谋新篇 ——中国经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温 源《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8日 01版)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十四五”开局历史性交汇,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领航掌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选择,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育新机、开新局、谋新篇,2020年中国经济全力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孕育不竭动力。
内需潜力释放发展潜能
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国际经济循环明显弱化甚至受阻,中国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经济运行由降转升,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潜力,为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提供了坚实支撑。
——这一年,因为疫情,主做粘毛器的浙江义乌泽熙日用品有限公司损失了1000万元订单,负责人方昊下决心转型做内贸,加入拥抱“双十一”的行列。“双十一”也给了他奇迹般的回报:2020年的“双十一”,中国各大电商平台成交额近7700亿元,不仅让方昊这样的企业负责人吃下了“定心丸”,中国内需市场也为全球消费点燃了新希望。
——这一年,为浙江大学同学们送来快递的除了快递小哥,还有一支支穿梭在校园的智能机器人队伍。数据显示,从9月10日到11月16日,我国快递业务量实现了从500亿元到700亿元的“三连跳”,今年人均快递量达50件,再创历史新高。键盘“点”下去,机器“开”起来,商流决定物流,物流驱动商流,两者双向流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转起来”。
——这一年,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超5.6亿,电商直播用户超3亿,视频加速万物互融;数字人民币在多地试水,引发使用热潮,移动支付再添新选择;从共享充电到共享医疗、共享教室,共享经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新经济增长点、增长极不断涌现,在惠及民生的同时推动着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
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同现代科技和生产方式相结合,蕴含着巨大增长空间。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畅通国内大循环既能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又能为世界创造更多市场机会。”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指出。
供需齐发力疏通“堵”点
我国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方面低成本优势逐渐削弱;另一方面,内需市场快速成长。构建新发展格局,既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要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其中的动能从何而来?
动能从创新中来——新需求离不开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的引领和创造。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我国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2020年,我国稀土材料、高性能医疗器械、集成电路、先进印染等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成立,以市场化方式组织产业链上下游开展联合攻关。重点领域创新取得新突破,5G手机芯片投入使用,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全球组网,以高技术、智能化、柔性化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不断培育壮大。
动能从改革中来——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落地实施,从个人破产制度在深圳、浙江“破冰”到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从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到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从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到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关键性改革啃下“硬骨头”,更多瞄准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更多激活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的创新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动能从有效的宏观政策中来——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和民生改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放管服”改革成效继续显现,市场主体快速增加。今年以来,新增市场主体同比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打通了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也就形成了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不断跃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助理主任、中国事务主管黑尔格·贝格尔日前表示:“中国经济正从新冠肺炎疫情中快速复苏,中国推出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举措有助于促进中国国内经济增长,有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开放新体制打造新优势
3年多前,广西北海铁山港还是一片荒地,如今6个15万吨级泊位生产已接近饱和,正在建设2个10万吨级泊位和3个5000吨级泊位。今年4月,进港铁路专线正式通车,打通了铁海联运最后1公里。这里已经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大宗货物进出的便捷口岸。
北海300多公里外的海南省,离岛免税购物新政实施。仅仅4个月,销售额就超过120亿元,平均每天销售1亿元。新政促进了海南旅游提质增效,从过去“吃住行”占大头,到向“游购娱”转变,有效吸引了境外消费回流。
“请进来”也“走出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40条减到33条;自由贸易试验区由18个增至21个;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被赋予更多自主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
一项项扩大开放新政紧锣密鼓,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要素资源和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今年前11个月,中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8%,持续回暖;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资预计全年减少40%的情况下,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3%,成为拉动全球市场的重要引擎。
法国《论坛报》称,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世界经济复苏有积极意义;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意大利“蚂蚁”新闻网称,中国发展新格局有利于外企抓住更多发展机遇……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更大信心。
逆风中开好“顶风船”,危机中孕育新动力,中国号巨轮瞄准既定方向破浪前进,更有了行稳致远的从容与底气。
(本报记者 温 源)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