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的四川答卷⑤:汇聚善治力量 共享安逸生活
川观新闻记者 任鸿 钟振宇
天气渐寒,一股热力却在“线上”“线下”迸发涌动。
全省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城乡基层治理推进会召开,在全省范围首次集中发布200余个项目需求;
《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12月1日实施,这部以社区发展治理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开全国先河;
四川网络理政优秀案例征集火热进行,将为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树样本;
……
基层是国家的基础和重心,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基所在。构建充满活力、安定和谐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四川“十三五”如何答题?
5年来,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特别是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召开以来,全省加快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秩序与活力并行不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四川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安逸。
构建善治格局
任务艰巨
5年前,四川省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动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四川作为西部大省,既有类型多样、发展差异明显的广袤乡村,又有超大城市和快速成长的大中小城市,还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尤其是面临城乡形态深刻重塑、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时代背景,基层治理任务仍十分艰巨。
啃“硬骨头”
书写“中国之治”,关键在党;破解治理道路上难点梗阻,关键在党委统揽。
去年,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决定》,为全省基层治理注入源头活水。
这份纲领性文件,把党建引领置于首位,从深入推进现代乡村治理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城市基层治理制度、加强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建设等3个方面提出127项具体措施,系统构建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
畅通“气血”
着眼解决以往基层治理中存在的职能分散、条块分割、边界不清等问题,不到一个月,省委专门成立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及办公室,将56项城乡基层治理重点改革任务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盘子。目前,省市县三级均成立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初步形成一套健全高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坚实“筋骨”
“两项改革”
过去,我省乡镇村社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稀释了公共资源、制约了经济发展、影响了乡村治理。
省委从打基础、利长远、系全局的战略高度,去年启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顺势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在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后,“两项改革”跑出了加速度。
我省第一批涉改地区共减少乡镇(街道)1170个、减少建制村18110个。其中,建制村平均幅员面积从10.7平方公里增至17.7平方公里,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建制村平均常住人口从877人增加至1458人,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村数量多、分布密、空心化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必将释放全方位、深层次、持久性的发展红利。
舞动善治力量
群众“唱主角”
坚持自治法治德治,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5年来,我省大力打造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唱主角”,治理工作“事半功倍”。
“罗江建立了村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最基本的制度就是要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德阳市罗江区万安镇芒江村党支部书记唐学清说,基于这一制度,我们及时向村民讲清楚了拆迁补偿标准,今年成功化解了一起可能影响复工的事件。
5年来,我省不断提升基层的法治保障能力,增强社会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依法治理的理念根植于村民自治,我省全面推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城乡群众自我履约践约正蔚然成风。
多元参与
坚持多元参与,广泛统筹社会资源——5年来,我省在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建设实践中,把用好用活社会资源放在重要位置。为引导社会组织进村社,我省明确政府新增购买服务财力不少于30%需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
在党委政府引领下,目前,我省有4.7万余个社会组织,志愿四川平台累计注册440余万名志愿者,在参与利益纠纷调解、提供公共服务、扩大公众参与、增强社会活力等基层治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基层,每天还有30余万名专兼职网格管理员穿梭于12万余个网格之间,成为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
重心下移
坚持重心向下移,全面加强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建设——5年来,我省把全面加强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充分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内生动力。
建队伍:启动实施实践锻炼“双百计划”,开展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全覆盖培训,实施社区工作者千人示范培训计划,出台加强基层治理人才支撑12条措施。
抓示范:开展乡村治理现代化试点和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创建,省级层面选择50个乡镇开展试点;开展城市基层治理示范体系建设,省级层面创建350个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
强保障:建立健全村干部待遇稳步增长机制;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体系建设,建立岗位等级序列和配套薪酬体系;今年省级财政预算基层组织活动和公共服务运行经费19.3亿元,带动各级持续加大对基层的资金投入。
共享善治成果
经历一场大考
2020年极不平凡,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哨声”吹响,果断决策。短时间内,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联防联控网络覆盖至四川的每个角落,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那一刻,“十三五”时期形成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得到了实战检验,经历住了一场大考,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再次彰显了其特有的力量。
改革释放红利
看得见治理成效的,还有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释放的红利。
强产业:在攀枝花市盐边县桐子林镇,原金河村、纳尔河村合并为金河村,通过整合资金9320万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晚熟芒果连片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跃居全省第一;
优服务:在绵阳市游仙区仙鹤镇洛水村,“二村合一”后,该村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探索出一条以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经济合作中心“三中心”管家式服务的新路径;
强队伍:通过村建制调整,全省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下降3.9岁、大专及以上学历提高7.1个百分点、优秀农民工占比达53.7%……
共建共治激发基层活力,增强群众获得感。
成都市青龙街道致强社区是拆迁安置为主的混合型社区,面对社会综治难题,该社区组建以“老街坊平安志愿服务队”为代表的10支小区群防群治工作队,探索“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就地化解”新时代“枫桥经验”。
今年,该社区警情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违法犯罪原始警情同比去年下降16%,侵财类警情同比下降18%,严重影响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的“两抢”警情下降32%,“入室盗窃”警情下降45%。
“中国之治”开启新境界,四川答卷书写新篇章。“十四五”即将启航,期待基层治理这汪活水,滋润四川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安逸!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