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权利共享破解农村“人、地、钱”难题
观点
□韩立达
“人、地、钱”是乡村振兴面临的普遍难题,依靠“三农”自身无法有效解决,单纯依靠工商资本存在风险,仅靠财政投入也不可持续。
2015年,被称作“三块地”改革的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拉开帷幕,四川郫都区、泸县跻身试点县(区),活用改革政策,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增加了村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取得了一定效果。就拿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来说,吸引了各类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振兴,发展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村集体资产已过千万。
如今,“三块地”改革正在从“点”扩展到“面”。随着新《土地管理法》的实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法律障碍被破除。如果说试点初期更追求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带来的经济价值,那么在政策全面推开的当下,还需发掘土地更长效的价值,要思考通过土地的盘活,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要实现改革效益最大化,必须走集成的道路。“共享田园”新模式就是集成创新的一个探索,在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的基础上,结合城乡融合和宅基地“三权分置”不动产登记试点,通过共产权、聚人才、兴产业,最终达到促振兴、共发展的目的,走出一条体现共享理念、市场配置城乡要素、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乡村振兴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共享田园”创造性地提出“新村民”和“新农人”概念,以土地权利共享实现了要素聚集,通过“三权分置”,将农民与市民两个群体、城与乡两种资源集聚融合在一起。在同一片土地上,市民与村民相邻而居、共享田园生活,集体、农民、城市居民各有其权、各得其所,催生了融合效应,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探索新路。
(作者系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报记者 寇敏芳 整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