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面对疫情反复,家长应如何应对?

作者:新华社北京 来源:20200622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06-22 11:09:26 浏览次数:475 【字体:

北京蓝天救援队队员在岳各庄批发市场开展消杀作业。新华社发(陈钟昊6月16日摄)

6月21日,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的居民测量体温进入小区。 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孩子出现发烧感冒现象,若无传染病接触史,就近就医;若有可疑接触史,要按照规定到指定门诊就诊

●停课期间孩子的体育活动不能停止,在不适宜进行室外活动时,让孩子在家也能运动起来

●如果孩子在家不好好吃饭,可以给孩子适量服用多种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

●封闭的环境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发育,家长们应重视在此期间的儿童心理疏导

在6月20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27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介绍,北京市丰台区一名1岁男童确诊,在此前确诊的183例病例之中,小于14岁儿童有3例。面对疫情反复,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1

北京疫情期间,孩子看病怎么办?

19日上午,记者来到北京市东二环附近的首都儿科研究所,前来就诊的患儿较往日明显减少,医院门口的告知上写着:“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每名患儿只允许2名家长陪同就诊”。记者进入医院时,医院所有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正在逐一进行核酸检测。

首都儿科研究所副所长于亚滨说,疫情期间,首都儿科研究所的门诊量明显下降。“去年的门诊量日均能达到6000多人次,今年疫情期间门诊量最多的时候也只有去年日均的一半左右。”

于亚滨认为,疫情期间,孩子出现发烧感冒现象,如果没有传染病接触史,应该在有效防护下,就近就医;如果有可疑接触史,要按照规定到指定门诊就诊。

儿科专家、医学博士段渊说,疫情期间,遇到下列情况家长要立即带宝宝就医。“比如高热不退、有抽风史;发热且有明确新冠肺炎病人接触史;呕吐腹泻严重、有脱水或精神差表现;食物药物中毒、烧烫伤、严重摔伤等。”

2

面对疫情反复,能出门“放风”吗?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副校长李伟认为,停课期间孩子的体育活动不能停止,在不适宜进行室外活动时,应该让孩子在家也能运动起来。

“原则上孩子每天需要有户外活动的时间,因为户外活动是孩子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段渊说,“但孩子应尽量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地方。”

段渊认为,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其仍处于生长发育期,长时间戴口罩不利于孩子生长发育,尽量少到人员密集区是重点原则。“如果必须面对人员多的环境,那还是应戴口罩,但时间不宜过长。”

“不能因为害怕疫情就完全与外界隔绝,尤其是在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们,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应该晒晒太阳、每天坚持运动,才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身体机能。”李伟认为,适合室内进行的有氧运动包括健身操、跳舞、跳绳等,大一点的孩子也可酌情增加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深蹲等力量训练。

此外,由于近期北京持续高温,家长应特别注意对于孩子“空调病”的预防。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生陈寒建议,孩子在空调房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以6到8摄氏度为宜,设置空调温度在26摄氏度以上,空调出风口可以安装挡风板,避免风直接对着孩子吹。同时还要注意勤开窗通风换气,保证室内外空气流通。

3

如何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疫情期间,不少家长反映孩子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都被打乱,很多家长在朋友圈感叹“神兽”何时才能“归笼”。部分专家认为,面对疫情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家长可将其转变为培养孩子养成饮食、睡眠等良好习惯的契机。

第一,远离垃圾食品,充分而均衡的营养膳食有利于提升孩子免疫力。陈寒说,健康饮食主要包含六大类食物:蔬菜、水果、谷粮、蛋白质、水、油。这些饮食包含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除了提供必不可少的热量以外,还包含可以提升免疫力所需的微量营养元素。

“疫情期间,如果孩子在家不好好吃饭,家长担心孩子的饮食不能满足身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可以给孩子适量服用多种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这样能给孩子的免疫系统带来益处。”段渊说。

第二,睡前两个小时收起所有电子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成为不少孩子在家“不离手的玩具”,但这些电子设备会使孩子大脑很难休息,并可能干扰孩子的生物钟。部分专家建议,应在睡前两小时收起孩子的所有电子设备,培养孩子入睡前的仪式感,确保孩子每天在同一时间起床,不让其因睡眠过量而影响晚上的入睡时间。

第三,关注疫情期间对儿童的心理疏导。李伟说,0到6岁是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关键期,疫情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封闭的环境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发育,所以家长们应重视在此期间的儿童心理疏导,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玩耍、互动空间,增加孩子的陪伴时间,营造快乐温馨的家庭氛围。

新华社记者 李放 朱斯哲 高洁(据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

科普

疫情和热浪叠加

今夏该如何防护

据新华社日内瓦6月20日电(记者陈俊侠)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不久前召开专家视频会议,指出新冠疫情和今夏热浪对健康不利影响的叠加将给疫情防控与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新挑战,提醒各国高度重视、做好今年疫情下的热浪应对。

那么,该如何做好防护以应对疫情和热浪的双重挑战呢?专家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合理佩戴口罩。佩戴口罩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然而在炎热环境下佩戴口罩将增加中暑风险。专家表示,在户外通风良好并保持足够社交距离的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尤其在户外运动时。但在人员密度较大的区域特别是室内公共场所或安全社交距离无法保障的情况下,仍需戴口罩。

第二,科学使用空调。如果过分担忧新冠病毒的传播而不使用空调,会导致中暑等健康危害,但过度使用空调也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而更容易感染疾病。专家表示,民众需做好空调的消毒,不宜使室内温度低于26摄氏度,并注意勤开窗通风换气。

第三,关注易感人群。65岁以上老年人是易感新冠病毒和易受热浪影响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亡率和中暑的风险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此外,患有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露天作业者,医护工作者和社会服务保障人员,孕妇等,尤其需要做好防护。

来源: 20200622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