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六稳”“六保”齐发力,掌握发展主动权

作者:蒲实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16日 02版) 发布时间:2020-06-16 09:39:37 浏览次数: 【字体:

作者:蒲实《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16日 02版)

【光明论坛】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作出了“六稳”“六保”重大决策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

“稳”是基础,“保”是底线。既要“六稳”又要“六保”,就是要坚持底线思维,用改革的方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赢得发展主动权。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做好较长时间应对风险挑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只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盯重点、聚焦难点、疏通堵点,“六稳”“六保”齐发力,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克服暂时的困难、战胜风险挑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兜民生底线。民心稳,人心稳,社会稳。保居民就业,“六稳”就业为首,“六保”排在第一位的也是就业。一方面要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重点引导贫困劳动力应就业尽就业,聚焦新业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关注农民工有效就业和有序流动,确保就业大局稳定;另一方面,通过创业带动、新岗开辟、政策扶持、援企稳岗、培训增能等方式方法,实现保居民就业政策措施化、任务项目化。保基本民生,是“六保”的底线也是“六稳”的关键,更是统筹推进其他“五稳”工作的重要基础。要切实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加大对低保等困难群体救助措施,加强食品、药品、基础工业品、基本公共服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有序运转。

稳经济基本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考验,“稳”是发展的前提,关键是稳住经济基本盘。保市场主体,“六稳”任何一“稳”都与市场主体紧密相关,“六保”其他各“保”只有依托各类市场主体才能保得住、保得牢。要进一步落实和及时完善税费减免、金融支持、降低成本等助企纾困政策,加大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帮助其渡过难关。保基层运转,是推动各项经济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六稳”的组织保障。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加强对全国县级库款监测,确保基层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保基层运转还要立足长远,通过加快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准入门槛,实现民间资本积极性的充分调动。推进政企协同,引导各类主体投资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等“新基建”建设。

谋发展主动权。持续蔓延的疫情在影响全球粮食市场和能源市场的同时,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冲击,要以“六保”促“六稳”,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于“六稳”至关重要,也有助于通过打通中国经济的内循环实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大循环。要以夯实供应链基础为主线,以提升价值链层次为核心,以培育产业链生态为平台,以推进区块链应用为抓手,不断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引领力和控制力,在增强中国经济安全的同时,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深度分工调整和创新发展作出贡献。保粮食能源安全,就是保国家的生命线,在“六保”目标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六稳”的重要物资基础。从目前来看,我国粮食供应总体充足,能源保障稳定有力,但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更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要优化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加大农产品贸易政策协调,维护全球农产品市场稳定和贸易通畅。要加快推动国内油气行业市场化改革,推动传统石油炼化企业转型升级,加大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接轨。

船到中流浪更急,越是艰险越要向前。在这场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中国经济经受住了考验,展现出了巨大韧性,今天的局面确实来之不易。当前,我们既要坚定信心,更要坚持底线思维,全力以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下好先手棋、掌握主动权,确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

(作者:蒲实,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副总编辑)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