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找准改善农村民生着力点
作者:缪燚晶《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4日 06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必须攻克脱贫攻坚的最后堡垒,补上实现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应找准改善农村民生的现实着力点,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的希望,也是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稳步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10.8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需要在实践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优化乡村教育功能布局。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农村特殊教育,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学校在农村的招生规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二是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按照省级统筹、市州调剂、县级为主的原则实施教师编制增量扩容,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建立乡村教师队伍合理流动机制,有计划安排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支教。着力优化师范教育体系,加强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与在职培训。三是强化对地方政府的教育督导。持续推动地方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在发展规划、财政投入、资源配置上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加大控辍保学力度,精准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政策,推动义务教育全覆盖。
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聚焦攻克脱贫攻坚战最后堡垒,结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直接体现全面小康的水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决胜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的最大变量。要以做好百姓健康“守门人”为目标,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基层堡垒,保障亿万农民群众健康生活。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件实事。
一是改善乡村医疗条件。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改造提升村卫生室,形成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卫生室三级网络互动体系,搭建“互联网+健康管理”远程平台,促进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共享医疗健康信息,从整体上提高医疗救治条件。二是充实乡村医生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加强农村医务人员和基层干部培训。应按照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适当简化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毕业生或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招聘程序;对应聘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乡村工作的应届高校医学毕业生,给予大学期间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允许各地盘活用好基层卫生机构现有编制资源,乡镇卫生院可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村医。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建设,做好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三是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加大健康教育理念的宣传力度,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发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支持农民群众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推进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畜禽粪便管理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营造健康安全的卫生环境。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的一项基础性兜底制度安排。化解当下致贫风险和返贫风险,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建好安全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确保脱贫奔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要通过不断筑牢社会救助网,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切实抓好兜底保障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人人享有。
一方面,科学设定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与方式。养老保险要实现法定人群的全覆盖,农村低保要做到应保尽保并适当提高标准。在适当提高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的同时,在充分考虑农村居民承受能力前提下,进一步合理划分政府与个人筹资责任,逐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各方能力相适应的稳定筹资机制,切实提高参保面和缴费面。另一方面,提高社会保障服务的精准度与便利性。加强农村低保对象动态精准管理,提高低保等社会救助水平。严格把握低保相关政策要求,开展逐户核查,进行全面精准数据核对,坚持民主评议结果、镇政府审核结果、区民政局审批结果公示,真正做到低保工作动态化、精确化管理。强化服务能力,改善服务设施,改进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实现“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经办服务水平。
(作者:缪燚晶,系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