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以辩证思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人民要论)

作者: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04日 09 版) 发布时间:2020-03-04 14:39:55 浏览次数: 【字体:

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04日   09 版)

内容提要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在防控中发展、在发展中防控,以辩证思维处理好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当前与长远、“危”与“机”、“常”与“变”的关系,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努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这一重要论述,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没有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就无从谈起。反过来,如果经济社会发展长时间停摆,疫情防控乃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会失去物质保障。这就意味着,必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在防控中发展、在发展中防控,努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

处理好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的关系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疫情防控成为重中之重。同时应看到,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需要坚持“十个指头弹钢琴”的认识论、方法论,既突出重点又统筹兼顾,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整合力量、全力抗击疫情,这是很大的挑战;在疫情形势趋缓后,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这也是很大的挑战。”

在处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问题上,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思维。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行;顾此失彼,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不行。运用辩证思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要继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既看到疫情形势出现的积极变化,又看到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咬紧牙关、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另一方面,要下更大气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既不能对不同地区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阻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又不能不当放松防控、导致前功尽弃。只有这样,才能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事实表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要有长远的眼光、坚定的信心,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

我国是个大国,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这次疫情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是阶段性、暂时性的,不会改变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同时,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突出工作的前瞻性,对于疫情可能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早有研判之思、早拿应对之策、早施落实之举,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多一些未雨绸缪,完成好疫情防控阶段性任务,坚定不移朝着经济社会发展长远战略目标稳步迈进。

处理好“危”与“机”的关系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冲击,要避免两种恐慌症:一种是疫情恐慌症,谈“疫”色变;另一种是发展恐慌症,担心经济社会发展会因疫情而中断。要看到疫情这一危机中并不只有“危”,同时蕴含着“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从“危”到“机”转变的可能性正在增大。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更为宽广。疫情对一些传统行业造成较大冲击,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则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此外,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经历这次疫情,通过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我国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将进一步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将更加健全和完善,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为旺盛。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在资金周转和用工等方面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但这些影响毕竟是短期的。疫情过后尤其是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新增长点的出现,新的需求又会创造出来,从而形成对经济新的拉动力。疫情防控期间,居家群众积累了巨大的消费需求,如对健康生活相关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对互联网经济、线上服务的需求等,一经有序释放,必将形成新的产业牵引力。诸如此类的机遇和潜力,只要善于利用和发掘,就会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也要看到,由“危”向“机”的转化不会自动完成,而是需要我们善于发现和把握机遇。没有敏锐的眼光,就难以在疫情防控中发现机遇;不能及时、有效把握机遇,机遇也会悄悄溜走。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努力提高工作本领,不断增强综合能力和驾驭能力,学习掌握自己分管领域的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只有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才能履险如夷、化危为机。

处理好“常”与“变”的关系

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需要处理好“常”与“变”的关系,善于从“变”中看出“常”、从“常”中看到“变”。这里所讲的“常”,是指发展趋势和规律;“变”,则指事物的发展变化。

首先,对“常”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从发展趋势来看,尽管我们现在遇到比较严重的困难,面临诸多难题,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只有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才能因势利导、推动发展。从发展规律来看,面对当前的疫情,当然需要应急性的处置措施,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还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把握规律,严格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好心办坏事,犯主观主义错误。

其次,对“变”要有合理的应对。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予以精准、灵活对待与处理。各地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同,应“变”的策略、手段和方法决不能千篇一律,而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特别是对于复工复产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平衡点、结合点,周密安排、精准施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低风险地区要尽快将防控策略调整到外防输入上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要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要继续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符合条件的省份要适时下调响应级别并实行动态调整。”合理运用“常”与“变”的辩证思维,就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需要深刻认识到:疫情防控不放松,经济社会发展不停步,二者紧密相关、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还会持续,主要会体现在加剧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延缓投资项目建设进度、抑制内外商务经贸活动、加大稳就业压力等方面。对这些现实问题和潜在影响,要做到心中有数,积极进行应对。”积极应对,必须争取主动、迎难而上,在防控好疫情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赢得先机,在统筹谋划中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形成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保持我国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执笔:丰子义)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