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这件虎纹铜罍的主人是一代巴王吗?| 非一般的四川宝贝

作者:记者 吴晓铃 来源:川报观察 2019-12-26 发布时间:2019-12-27 16:25:35 浏览次数: 【字体:

川报观察 2019-12-26

川报观察记者 吴晓铃

12月20日,三星堆发现90周年特展揭开神秘面纱。展出的286件文物中,1972年出土于涪陵小田溪战国墓葬群的战国错锡虎纹铜罍,以其49.5厘米的高大体量和精美纹饰,吸引不少观众。

这件铜罍因出土时残破严重,仅定为三级文物,然而它和出土于同一座墓葬的编钟、铜钲等文物一起,彰显着墓主身份的尊贵。根据此后连续不断的考古发掘,这件铜罍的主人,被认为应该是巴国统治阶级,甚至是巴王级别。

破烂堆里发现考古线索

小田溪战国墓群,位于重庆涪陵白涛镇陈家嘴村小田溪乌江西岸的一个小山坡上。1972年4月,当地乡民在挖土制砖时,发现铜剑等重要文物。原重庆涪陵区白涛镇文化站站长邹德阳回忆,老百姓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宝贝,让人挑到当地的废品收购站卖废铁。当地一位电影放映员平时喜欢钻研文物知识,他看到这堆破烂以后,认为极可能是珍贵文物,于是层层上报。当年深秋,一支由原四川省博物馆牵头的联合考古队,对小田溪开始考古发掘。

这件战国错锡虎纹铜罍,正是当年考古发掘中出土。

四川博物院典藏部副主任李媛介绍,1972年这次发掘,一共清理3个墓葬,出土兵器54件,生活用具41件,生产工具8件,乐器37件,其他文物52件。出土铜器上多有虎纽、手心纹、花蒂纹等造型及纹饰,具有明显的巴文化特征。虽然棺木和人骨已经腐烂,无法推测墓主身份,但随着文物的出土,所有人员都惊喜不已。

“这是因为铜罍所在的一号墓葬中,还发现一套完整编钟,这在四川地区尚属首次。”李媛说,编钟共有14件,高度从21厘米到8.6厘米逐个递减。历时两千多年,每件编钟仍可测出双音,具备七声音阶,并且准确率很高,十分罕见。编钟表面还采用错金工艺,反映出工匠们高超的制作水平。

在编钟之外,一号墓葬中还出土另一种乐器铜钲。成语“鸣金收兵”中的“金”,就指古代军中以敲击铜钲为退兵信号。在此后的二、三号墓葬中,也发现虎钮錞于等随葬品。錞于在古代主要用于攻战中击打,声大如雷,可助军威。

这件错锡虎纹铜罍,经文物医生修复以后,恢复庄重大气的模样,尤其是器身上绵延的虎纹,体现了古代巴人对虎的崇拜。

巴国王陵或许在此 

那么,是谁把编钟、铜罍和铜钲等埋在墓中呢?他们又是什么身份?

从1972年起,小田溪战国墓葬群先后进行多次发掘,清理出大批战国时的珍贵文物。尤其是2002年发掘的十二号墓,是一座长7.9米、宽6.1米的大墓,墓中出土的铜器种类齐全,包括兵器、乐器、车马器以及生活用器。其中,两柄楚式玉具剑极为少见。剑长60-63厘米,剑首、箍、格等都用质地很好的玉石制作,是在巴人墓葬中首次发现。

考古人员推测,这批墓葬应该是古代巴国等级较高的贵族成员墓葬,甚至可能就是巴王的王陵。

晋人常璩在中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巴志》中曾记载:“巴子时虽都江州(今重庆),或治垫江(今合川)……其先王陵墓多在枳(今涪陵)。”先秦时期的涪陵,一直是巴人统治者较早的政治中心。考古人员认为,小田溪一号墓的发掘,虽无确凿证据证明为巴王陵墓,至少也应属于上层统治人物的墓葬,毕竟编钟是古代宫室乐器。从安徽寿县蔡侯墓及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编钟来看,墓主都属于诸侯之类的上层人物。由此推测,小田溪一号墓的主人应该也属于巴国的统治阶级。待此后发掘出玉器,更让学术界倾向于小田溪墓葬群就是古代巴国的王陵。在中国古代,乐器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此外,玉具剑、玉璧等高等级文物的出现,也提示墓主身份等级较高,他们极可能是古代巴国王侯级别的人物。

来源: 川报观察 2019-12-26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