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魅力澳门:中西文化的美妙碰撞

作者:罗旭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9日 01版) 发布时间:2019-12-09 10:52:12 浏览次数: 【字体:

作者:本报记者 罗旭《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9日 01版)

【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辉煌成就】  

盛装、音乐、歌舞……8日下午3时起,澳门大三巴牌坊前的广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2019澳门国际幻彩大巡游”在此拉开帷幕,国际范儿的狂欢让这座美丽小城流光溢彩。

自400多年前开埠起,中西文化在澳门不断碰撞交融。地标性建筑大三巴牌坊,正式名称其实为“圣保禄大教堂遗址”。2005年,风格独具的“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澳门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创意城市美食之都”。

喜逢好时光,莲花吐芳华。回归祖国20年来,作为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澳门中西合璧的独特文化,日益释放出无边的芬芳与活力。

中西文化在此融洽相处

“每年农历五月十六,都会有一个盛大的哪吒出游活动,吸引上万名观众。”澳门大三巴哪吒庙值理会会长叶达介绍,“在澳门,这是跟天主教的圣母巡游一样隆重的事情。”

只有在澳门,你才能看到中西文化这样融洽相处。就像是云吞面馆紧挨着正宗的葡国餐厅;就像中式大宅里镶嵌着西式的彩色玻璃;就像哪吒古庙里拥满了西方面孔。每一种文化都在努力保持着自己的特色,每一种文化又都在接纳和影响着另一种文化。

2005年7月,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南非德班举行,独具中西文化糅合特色的“澳门历史城区”在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文化遗产。

叶达认为,申遗成功让澳门人通过来自世界的肯定提升了文化自信,大大增强了文化归属感。让他尤为自豪的是,他投入数十年心血传承、弘扬的澳门哪吒信俗项目,在回归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截至目前,除“澳门哪吒信俗项目”外,澳门还有“澳门神像雕刻”“粤剧”“凉茶制作技艺”“南音说唱”“澳门道教科仪音乐”“澳门妈祖信俗项目”和“鱼行醉龙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级名录。其中,“粤剧”还于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为确保澳门的文化遗产得以发扬光大和世代传承,澳门于2014年出台文化遗产保护法,让整个澳门历史城区的管理与保护有了法律依据。“文化遗产是不可复制的珍贵社会财富,既是先辈留下的珍贵文化资产,也是未来澳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澳门文化局副局长陈继春说。

“从2005年成功申遗至今,澳门历史城区在保育中发展,在发展中保育,为澳门带来了世界级的知名度,更使来澳门的旅客数量直线上升。”澳门旅游局局长文绮华介绍,澳门旅客人数已从2005年的1870万人次,达到2018年的3580万人次。

独特文化是历史更是现实

溶溶月色下,来到已有150多年历史的澳门岗顶剧院,听一场高水平的音乐会,已成为澳门市民的日常生活图景。

与其他世界文化遗产不同,“澳门历史城区”不只是历史,更是现实;不仅是景点,更是百姓的真实生活。被政府和百姓视为“宝贝”的文化遗产,并没有被高墙大院阻隔,而是与人群、街道融为一体,而且大多免费对公众开放。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巴洛克建筑玫瑰圣母堂,是全城举行音乐会场次最多的教堂;“打卡圣地”大三巴牌坊,则是室外摇滚音乐会、拉丁大巡游的重要舞台。

回归后,国家支持澳门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陈继春表示,澳门文化局一直致力于文物保护、艺术活动、文化创业等,努力将澳门打造成“文化永续之城”。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澳门还形成了绚丽迷人的节庆文化,“盛事之都”“美食之都”“创意之都”等成为新的亮丽名片。在澳门文化局主导下,“澳门艺术节”“澳门国际音乐节”“澳门城市艺穗节”“相约澳门:中葡文化艺术节”“澳门国际幻彩大巡游”等活动已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2019年启动的大型文化艺术盛会“艺文荟澳”,更是在澳门全城创造出“全城美术馆,处处艺术园”的氛围,吸引参观者高达1600万人次。

澳门设计中心董事郭凯琳是地道的澳门人。她说,生活在澳门,你经常会看到很多精彩的演出就在街市上进行,有时在大三巴,有时在主教堂,有时在某个广场,“让你真真切切感受到中西文化在这里碰撞出的绚丽与激情”。

搭起中西“文化立交桥”

8日举行的“2019澳门国际幻彩大巡游”中,共有来自1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及澳门本地的80个表演团队参与表演。“爱·和平·文化共融”,是他们表演的主题。

2019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作为澳门的发展定位之一。

“这是中央对澳门的信任,为澳门参与大湾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澳门找准自身定位、提升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认为,澳门的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又带有浓厚的国际色彩。进一步发挥澳门文化的软实力作用,可在“引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有效促进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民心相通和文化交流。

回归祖国后,澳门从容自信地面向世界、融入全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积极贡献“澳门智慧”与“澳门力量”。2003年10月,由商务部发起并主办、澳门特区政府承办的“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在澳门成立。当时人口仅有50多万的澳门特区,为13亿人口的中国内地和2亿多人口的葡语国家,搭起了“文化立交桥”,也见证了中国与葡语国家间经贸文化交流的飞速发展。

“如今,大湾区建设给澳门提供了新的国际层面的连接点。”澳门文化产业基金行政委员会代主席朱妙丽认为,澳门正着力建设中葡文化交流中心,在建设“人文湾区”的过程中,澳门可以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把大湾区文化通过澳门平台带到葡语系国家甚至欧洲。无论“走出去”,还是“引进来”,澳门作为中葡文化交流中心,可以带来互补互融的双向作用。

“20年来,如春风化雨,祖国无私的怀抱,温暖了疏离多年的澳门同胞。”叶达感慨地说,“澳门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与日俱增。”

栉风沐雨,澳门这枝植根祖国怀抱的“盛世莲花”,开得越发娇艳、繁盛,更为全球文化百花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