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我是两千年前的印钞机

作者:宋美娟 来源:20191208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9-12-08 20:12:08 浏览次数: 【字体:

作者:宋美娟《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8日 12版)

【镇馆之宝·胶州博物馆】

姓名:四铢钱范

年龄:2000多岁

三围:长27.5厘米,宽11.4厘米,厚2.1厘米

住址:胶州市博物馆

个性签名:我是一棵“摇钱树”

大家好,我叫四铢钱范,来自汉代,是专门为了生产钱币而生……没错,我就是你们所说的印钞机。听说现在的印钞机只有国家才可以拥有,也只有国家才有印制钱币的权力,其他任何人生产出来的钱币都叫做假币!而在我们那个时代,可不是这样的!除了国家之外,不仅侯国、郡国有铸币权,连民间也可以铸造钱币。只不过民间的铸币是否合法,要看皇帝的意思,皇帝让铸,就是合法货币,皇帝不让铸,就偷着干,但是钱肯定都花得出去……

之所以如此随意,简单来说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西汉前期,铸币权时禁时放。比如汉高祖刘邦允许民间私铸钱币,吕后则禁止私人铸币,文帝“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而景帝则“定铸钱伪黄金弃市律”,禁止民间铸币,但保留了郡国继续铸币的特权。如此一来,允许民间铸钱的时候,私铸钱币必然大行其道,而禁止民间铸钱的时候,也依然难以有效杜绝私铸钱币,更遑论流通货币的规范统一。

第二,流通货币“轻重无常”。西汉前期的每一次币制改革都对货币重量做了变更,加上富商大贾为谋取暴利,私铸钱币在重量上往往与规范铸币相差悬殊,致使整个西汉前期的流通货币“轻重无常”。这种钱币混用的局面在逐利之心的驱动下,直接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尴尬局面,从而为私铸钱币的顺利流通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货币材质统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由于规范货币与私铸币之间往往存在较大差异,但又都是以铜为主的金属货币,就为投机铸币者带来庞大的获利空间。铸钱者收集规范铸币,重新销熔改铸成轻薄的新钱,从中获得暴利。例如,吕后颁行八铢钱时,并未禁止此前流通的榆荚钱,因此有些人为了套取投机利益,悄悄销毁八铢钱改铸成重量轻一点的榆荚钱。

说到这,你们是不是开始鄙视我了?是不是认为在西汉时期随便张三李四家就能找出一个像我这样的印钞机?那你们就错了,因为我可不是用来私铸钱币的,而是整个西汉前期最规范、最标准的文帝四铢钱的钱范。

所以,我是相当珍贵的!

首先,我们钱范的数量十分稀少——毕竟是印钞机,不能随处可见。即便允许民间铸币,有铸币能力的也是富商大贾,普通百姓还是难以企及。而且我们不能随葬,因而,通常在历代故城、宫殿遗址和古代铸铜作坊遗址才有少量出土。至于我,则是在泥土中沉睡了2000年之后,老百姓在挖白菜窖时意外发现的。所幸没有把我当作普通的石头随手扔掉,才使我有机会住进环境舒适的博物馆里,感谢感谢!

再者,文帝时期,市场流通的五分钱减重现象严重,这些直径不到1厘米、重量不足1克的小钱,与文帝时期经济恢复、商品流通速度加快的社会现实,显然不匹配。在这种情况下,文帝下令重铸四铢钱。为了让四铢钱迅速占领市场,文帝还不顾大臣反对,允许民间铸币。虽然文帝放开了铸币权,但与高祖时期的放任政策不同,为规范铸币,文帝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来加强对货币铸造标准和流通的管理。比如不允许铸钱时掺杂铅铁,否则要被割掉鼻子(处以“黥罪”),还专门制作了秤(“钱衡”),也就是说交易的时候要以称量的重量为标准,钱币本身的面值已经不算数了。虽然这些规定不能完全杜绝投机行为,但已相当程度上起到了限制作用,而且在法律上做出这样的明文规定,其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使得我们四铢钱范有了明确的身份标签,至少来路正不正一看便知!

最后,来说说我自己。我呢,已经介绍过了,是汉代四铢钱范,半两钱中最规范的文帝四铢钱就是由我铸造出来的。我身上一共有32枚钱模,分四排分列在浇铸凹槽两侧,就像一棵结满钱币的大树,而我也的确是一棵人见人爱的“摇钱树”。我铸造出来的钱币形制规整、厚薄均匀,文字整齐匀称,书法纤细秀丽,完全符合文帝对四铢钱的要求。所以,能够拥有我的,即便不是西汉中央政府统治者,也是实力雄厚的藩国王侯。

那为什么我会出现在胶州呢?

文帝四铢钱主要通行于文景时期(公元前180-前141年),也是我主要的服役时间。当时,古胶州境内有计斤、邞、袚等县和侯国,还与胶东国毗邻。其中,计斤(今胶州市城子村)与我出土的地点(胶州市法家大村)相距不过两公里,所以,从地缘上来说,我属于计斤的可能性最大。

计斤在春秋时是莒国的都城,秦统一中国后改设为琅琊郡计斤县,直到东汉时撤县,时间长达一千余年。然而,西汉前期,计斤实力已大不如前,因为不管是刘氏掌权还是吕氏掌权,都不会允许一个外姓势力太过强大。另外,据史书记载,虽然文帝规定四铢钱为规范铸币,但是由于多数铸钱者所拥有的原料铜有限,所以投机取巧行为依然是屡禁不止。唯有吴王刘濞和文帝宠臣邓通因坐拥铜矿山,所以他们铸造的钱币无论从外观还是文字都符合“天子钱”的标准,从而得以通行于天下。如此看来,像我这样标准的四铢钱范,小小的计斤应该很难拥有。

另一方面,隔壁胶东国虽经历过除国,但始终是西汉时期的重要封国之一,实力雄厚,与计斤相比,拥有文帝四铢钱范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加之距离不远,尤其是参与“七国之乱”的刘熊渠兵败自杀,更易导致像我这样的国之重器流落他处。然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经历了这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我早已不记得前尘往事,已说不清自己究竟来自何处,曾属何人!或许,某一天,我会在博物馆里邂逅故友,重新回想起2000多年前的那段时光吧!

    (作者:宋美娟 作者单位:胶州博物馆)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