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强大道德力量(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杜飞进《人民日报》( 2019年11月21日 11 版)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必然引起道德状况的动态变化,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必然伴随道德的整体进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也使中国人民在道德与精神上获得普遍跃升和持续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引领和践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自觉自信。党中央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世界政党史上第一部执政党专门部署道德建设工作的文件。18年后,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出台《纲要》,标志着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它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高度自觉自信。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中华文明的独特政治文化基因。我们党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依法治国的中国方案。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凸显了“中国之治”的鲜明特色。它体现了全党全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资源和路径、主流和前景的高度自觉自信。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包容传统与现代、融通本土与外来、连接认知与实践,塑造了积极、进步、向善的中国道德主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有信心更有能力深入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建首善自京师始。长期以来,我们自觉坚持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紧紧扭住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个着力点,抓住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关键环节,努力打造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
第一,把道德建设融入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画出最美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现代化的国家治理必须有现代化的文明形态与之相适应。《纲要》明确,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道德建设。首都进入减量发展时期,既要建好“城”,更要建好“都”;既承担着诸多大事要事,又面临着不少难事新事。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引导人们在首都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把握“家”与“国”、“城”与“都”、“舍”与“得”的关系,鲜明集体主义原则,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筹办和服务保障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大外事活动中,首都市民识大体、顾大局,展现了当代中国豪迈自信的最美表情。从疏解非首都功能到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从“回天有我”大型社区治理到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引导广大市民统一思想认识、主动向前一步,达成协商对话的建设性解决方案,确保了社会心态的理性平和、首都大局的和谐稳定。
第二,依托“北京榜样”播撒道德火种,发挥典型蒲公英效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社会成员的道德境界呈现多样性与层次性。这就决定了,必须持续强化道德认同,提升道德认知。《纲要》明确,遵循道德建设规律,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我们兼顾道德的应然性和实然性,精心打造“北京榜样”品牌,通过层层举荐、周周上榜、全媒宣传,不断向各领域各行业覆盖延伸,5年多来北京市共举荐身边榜样30万人,形成健康卫士、国企楷模、最美警察等多个子品牌。今年,“北京榜样”优秀群体荣获“时代楷模”称号,北京市推荐的26人当选“最美奋斗者”,彰显了大国首都的道德高度。我们统筹新闻宣传、百姓宣讲、文艺创作、网络互动等方式,全面宣传榜样先进事迹,奏响新时代爱国奋斗之歌。以“学榜样、我行动”活动为牵引,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加强高校、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制定“反三俗”举措,抓好党员干部、青少年、公众人物三类重点群体,以点带线、穿线成面,不断打开道德建设新生面。
第三,突出共创共建共享,打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之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道德建设的成就,人人有份儿;道德领域的问题,人人有责。《纲要》明确,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我们精心抓好五大创建,开展接地气、惠民生的文明引导行动,涵养首都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人文氛围。全力办好中央交给的重大活动,做好环境布置、氛围营造,贯穿全年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让人们在庄严的仪式中增进家国情怀。加强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保护利用,谋划启动以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及其早期活动革命纪念地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聚焦“建党”“抗战”“建国”三大主题,建好用好以29家全国示范基地为龙头的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更多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展示平台,打造更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基因库”,使广袤京华成为新时代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建好以“柠檬黄”“志愿蓝”“平安红”为代表的446万名注册志愿者队伍,完善激励褒奖制度,持续书写“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新时代雷锋故事。针对超大城市治理中的“痛点”问题设计活动载体,持续抓好“礼让斑马线”“空调调高一度”“V蓝北京”“垃圾分类一日游”等实践活动,使城市更加有里有面儿,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转化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第四,坚持主阵地下沉、主力军上网,夯实道德建设新阵地。《纲要》明确,各类阵地是面向广大群众开展道德教育的基本依托。照亮真善美,必须让正能量熠熠生辉;倡导文明新风,必须让好人好事相互激荡。我们立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突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网络空间两大重点,统筹运用各类阵地资源,打造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覆盖全市,形成工作规程,与各区融媒体中心打通、与各区政务服务中心对接,使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最生动的道德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我们构建以“北京云”技术平台为龙头、涵盖4个市级媒体移动端、17个区级融媒体中心、N个“京字号”新媒体品牌的“1+4+17+N”的新媒体矩阵,运用短视频、网评文章传播正能量。成立全国首家互联网行业协会,建立协会党委,推动属地重点互联网企业成立党组织,引领网络综合治理。率先组建互联网公益联盟,探索互联网“+扶贫”“+打拐”“+环保”等公益模式,使互联网成为正能量的集散地。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深入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还应完善德法兼治的治理机制。我们把市民广泛认同、操作性强的核心价值观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面向全市开门立法,研究制定《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坚持倡导与惩罚并举,注重文明行为激励回馈。推进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建设,针对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互联网等10余个重点领域的失德败德行为,40多个部门联合采取近20项惩戒措施,不断完善惩戒失德行为的常态化机制。实践证明,道德建设既要靠教育倡导,又要靠有效治理,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必须把道德导向持续贯穿法治建设,推动公共政策与道德建设良性互动,发展与新时代相匹配的制度文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汇聚强大道德力量。
(作者为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