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让一流大学建设有方向有灵魂
作者:张彦《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5日 05版)
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教工党支部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党日活动。资料图片
【主题教育之厦门大学篇】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高校主题教育的开展是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实践,必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增强动力、把牢方向。高校一定要深刻领会主题教育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着力点,深入理解初心和使命的理论内涵,准确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双一流”建设成绩彰显主题教育成效。
1、以初心使命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决心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于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新时代赋予中国教育的新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把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中国要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迫切需要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必须坚守和践行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进入新时代,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越要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作为一所与党同龄、即将迎来建校一百周年,并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中成长起来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厦门大学要更好地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大的创业气魄,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2、以初心使命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恒心
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高地,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厦门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就要坚定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恒心,要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开展主题教育为高校加强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重要契机。
在“新”字上下功夫,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和吸引力。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适应当代大学生新变化新特点,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将主题教育和学生思想引领结合起来,在党和国家重要纪念日以及新生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毕业典礼等关键节点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全”字上下功夫,加快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大格局。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从入校门到离校门,无时不有”“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无处不在”的一体化育人格局。
在“实”字上下功夫,充分释放“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效应。发挥课堂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推动广大教师将育人元素融入知识体系教学,打好提高“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质量和水平攻坚战。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上好“开学第一课”“思政第一课”,推动院系党委书记、院长上好思政课、形势政策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大力选树和宣传优秀教师典型,落实政治学习、培训轮训、考核评价、实践锻炼等工作制度,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3、以初心使命坚定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信心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发挥党的领导的特色和优势。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首先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方向、强定力、实基础,让党始终成为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更加坚定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路径和制度自信。
通过主题教育的思想锤炼,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双一流”建设的成效彰显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高校党委在改革发展中发挥着把方向、管大局、抓班子、带队伍、作决策、保落实的重要作用,要立足国情谋大势,深刻把握国家发展需要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明确发展方向、统一思想意志、凝聚人心人力,为“双一流”建设举旗定向。
通过主题教育的政治洗礼,进一步锻造和提升学校党员干部、师生队伍的政治品格、思想素质和工作作风,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立校领导联系专家制度,校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党员专家联系优秀青年教师制度;建立完善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向培养”机制。对接“双一流”建设需求,以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保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才队伍干事创业的战略定力。
通过主题教育的整改落实,进一步夯实党的建设,强基层、正作风,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重执行、办实事,切实维护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聚民智、合民意,汇聚起“双一流”建设的磅礴力量。以党建质量年、支部建设年、党建专项评估为抓手,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制度,选任“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主心骨”和党员“排头兵”作用。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坚持校内巡察全覆盖、常态化,驰而不息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坚持党风、校风、学风“三风”齐抓,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校园生态,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大学建设,为高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作者:张彦,系厦门大学党委书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