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数据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作者:欧阳康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5日 02版)
【光明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意味着什么?在笔者看来,至少包含以下4个层面。一是国家治理的理念时代化,二是治理的目标合理化,三是治理的体系科学化,四是治理的方式智能化。大数据给国家治理现代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第一,大数据助力国家治理的理念时代化。大数据提供了把握这个时代的一种新的可能性。过去人们对时代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进行观察,随着社会的进化与发展,社会的复杂性和有机性不断增强,相比之下,人们所能直接观察和思考的世界变得更加局部和有限,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价值分化,人们对社会复杂性的认识还受到自身价值定位的约束。相应的,人们对时代精神的认知和感悟也会受到人的认识能力局限性的影响和制约。大数据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即在不改变现实世界存在状态的前提下,把这个时代以数据化的方式尽可能全面地展示出来,使得人类对自然、社会,尤其是对人类自身及其价值取向有着更为全面深刻的把握,形成与大数据相关联的世界观、价值观、社会观、文化观等,从而更加真切和清晰地懂得“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并据此来拓展和更新我们的治理理念。
第二,大数据促使国家治理目标的合理化。治理目标的合理化引领着治理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从宏观角度来看,治理现代化的合理目标叫作善治。善治是一种价值判断,在一个高度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进程中,其标准也会有所不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当前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目标,也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善治。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深入研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哪些具体领域、具体方面、具体内容、具体要求等,这都不是靠经验的方式可以全面把握的,需要大数据的辅助和支持。大数据给了我们一个可能,那就是让我们能够以量化的方式来把握社会人群、阶层、阶级、政党的价值取向,能够以量化的方式看到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各自所占的比例、比重及其变化,能够以前瞻的方式来看它存在的合理性与非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选择,强化国家治理的善治取向。
第三,大数据促使治理体系的科学化。治理体系的科学化是强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客观依据和内在逻辑,使治理体系及其运行既能符合社会良性运行规律,又能服务人的健康行动逻辑。对于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来说,就是要把加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使外在的强制性体系和社会规章能够转化为人的自觉行动,使社会治理体系与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内在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极度复杂的社会有机系统,需要整体性建构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正是大数据技术体系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和可能,使治理体系能够全空间、全时间、全过程地进入到社会系统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阶层都能够各居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都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能够让自己的生命出彩。
第四,大数据促进治理方式的智能化。治理方式的智能化是大数据、信息化和智能时代的最直接要求。国家治理的智能化,其最本质特点就是自觉顺应社会信息化的大趋势,将大数据采集处理和智能决策体系纳入决策系统和治理系统,构建人工辅助智能决策系统。这里我们应该特别清晰地认识到,大数据和信息化以至整个技术体系给我们带来的是双刃剑。我们自觉学习、运用大数据,强化智能决策,不仅可以深化社会认识和自我认识,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洞悉社会发展中的萌芽和态势,发现社会风险,提升战略定力。
(作者:欧阳康,系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