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从“中国饭碗”看发展成就

作者:王瑞生 来源:20190912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9-09-12 10:09:01 浏览次数: 【字体:

王瑞生《人民日报》( 2019年09月12日   05 版)

从饥饿到温饱再到全面小康,伟大的历史跨越,铸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千秋丰碑

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已经不再满足于吃穿用度,而是追求更高更好更有品质的生活

新中国的伟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欣逢金秋,喜庆华诞。新中国筚路蓝缕、风雨兼程走过70年光辉历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迎来一次又一次发展跨越,创造了史诗般的人间奇迹。

民以食为天。新中国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从饥饿到温饱再到全面小康,伟大的历史跨越,铸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千秋丰碑。

曾几何时,旧中国战乱频发,天灾横行,饿殍遍野,百姓终日辛劳不能糊口。为寻求解放,改变每日与饥饿相伴的赤贫生活,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奋起抗争,不畏牺牲。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国统区,掀起了一次次的“反饥饿运动”。日日想、年年盼吃上饭、吃饱饭,成为那时老百姓的奢望和梦想。

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帝国主义者预言:新中国不会长久。反动派断言:共产党解决不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他们在政治上围堵、经济上封锁新中国。面对威胁,毛泽东同志毫不妥协,气壮山河地回应:“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科学的预见高瞻远瞩,英雄的气概豪迈自信,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志气和骨气。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摆脱饥饿和贫困,用勤劳双手建设家园的前进步伐。

曾几何时,中国人民紧衣缩食,在满目疮痍的战争废墟上建设新中国,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一代人,永远不会忘记,由于粮食紧缺,饥一顿、饱一顿,经常食不果腹的艰辛岁月。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国家提出“以粮为纲”,粮食生产要尽快实现“上纲要”“过黄河”“跨长江”。面对粮食紧缺,城市实行按月定量凭证、凭票供应。全国粮票、地方粮票应势而生,最小面值仅为半两。

忽如一夜春风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开,祖国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每个人都把过上好日子的强烈愿望变成了发展经济的巨大动能,粮食生产爬坡过坎,昔日的目标早已超越。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逐渐富了起来,解决了温饱,不再受饥饿困扰。衣食住行标准全面提高,食品占消费支出比例的恩格尔系数指标已进入世界前列,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全面实现小康、国家强起来,成为中国人的不懈追求。

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已经不再满足于吃穿用度,而是追求更高更好更有品质的生活。如今,“肥胖”已从富裕的象征变成“幸福的烦恼”,“减肥”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人们渴望健康,向往美好生活。面对农业连续丰收,人民丰衣足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是人民领袖的深切嘱托,蕴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清醒的政治远见。

新中国的伟大成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哪个外国恩赐的,而是中国人民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我们要时刻警醒:虽然全面小康在即,但是我们面前的道路并非笔直平坦,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永远在路上。深化改革,保持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70年的发展变化,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走过万水千山,仍需跋山涉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会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再创感天动地的人间奇迹,书写绚丽灿烂的历史华章。

来源: 20190912人民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