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教师、专家热议《开学第一课》
作者:本报记者 靳晓燕 刘博超《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3日 09版)
9月1日,安徽省合肥市蚌埠路第二小学举办“红色家风、薪火相传”开学第一课,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红色家书,了解革命英雄故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熊伟摄/光明图片
9月2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学生在开学第一课上合唱《歌唱祖国》。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摄
《开学第一课》已成为中国青少年每年一次的成长仪式。
今年,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面向全国中小学生,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联合制作了2019年《开学第一课》专题电视节目,于9月1日20:00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让莘莘学子重温了面对五星红旗应有的信仰和荣耀,启迪着孩子们对国家的赤诚热爱。
播种
自开播伊始,《开学第一课》便紧扣时代脉搏,时至今日始终不忘初心,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个节目已成为全国亿万中小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制作一面五星红旗吧,等解放的时候,高举着这面红旗冲出牢房!”“想起我们多少同志流血牺牲,就是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红旗能够永远飘扬……”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学生守候在电视机前,专心致志地聆听那些与五星红旗紧紧相连的高光时刻与动人故事,他们或肃然起敬,或泪眼蒙胧。
看到此情此景,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于伟教授由衷地为《开学第一课》点赞——“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每一位学子心底深深埋下的红色种子,一定会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直至结出红色果实。
“这样的故事,就应该讲给今天的孩子听。世间最美好的时光,就是期待生命在飘扬的红旗下成长!”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说。在清华附小,每天早晨,学校都会庄严地升起国旗。每逢周一,学生们都会面对国旗,庄严宣誓:“我是清华少年,努力成为健康、阳光、乐学,拥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现代人!”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董红军认为,这堂辐射全国的“开学第一课”,设计宏阔,落地细微,是一堂主题式教学的经典案例,是一堂成功的思政课,对中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教学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和借鉴价值。
感动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级教师何杰和爱人及5岁的女儿一同观看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当《歌唱祖国》响起,女儿也不自觉地跟着唱了起来——她在幼儿园听过、唱过这首歌。”何杰说。
在何杰看来,这是一堂极好的教育课例,更为今后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化提供了思路。有白公馆英雄幸存者讲绣红旗,这是告诉孩子们新中国是怎么来的;有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残疾登山者讲“中国人梯”,这是告诉孩子们普通民众对极限的超越与不惧牺牲;有海军护航军官讲中东护航,这是告诉孩子们国家和平的保障;有探月工程总设计师讲月球上的五星红旗,这是告诉孩子们要勇于探索;有澳门中学校长讲述师生七十年如一日的国旗升起,这是告诉孩子们对国旗的感情要朴素且真挚。
“但想要这一课的教育精神真正沁入学生心田,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还要靠平时的教育实践。”何杰认为,这节课后还有许多需要思考的问题:比如红岩烈士们面对绝境时仍保持乐观的原因是什么?登山运动员牺牲的真正价值何在?如果对这些问题在课上做深入探讨,学生就会在感动的同时,自觉理性地认识爱国的意义,认识自身成长的道路。
“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革命的胜利?”“那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华东师大一附中特级教师陈明青表示,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开学第一课》让我们重温了那段峥嵘的革命年代,岁月长河,历史足迹不容磨灭,时代变迁,英雄精神熠熠生辉。
立志
“中华神盾”的海上卫士,在34万余里的航程中舍小我成大我,智斗海盗。嫦娥四号,见证了国家的科技进步,这个平均年龄不到33岁的科研团队将神话变成现实,也创造出世界史上人类去“九天揽月”的科技神话。5G现场连线、机甲大师的现场演绎……让每一位中国人无不为中华崛起而热血澎湃。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实验学校班主任王怀玉看到了班级微信群里、朋友圈里对《开学第一课》的各种振奋人心的观后感言,内心激越。“《开学第一课》精选的与五星红旗紧密相连的动人故事,把我们的眼、我们的心拉向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历史长卷中,带给我们更多的信心和力量。”
“少年强则国强。”王怀玉表示,相信电视机前的学生们一定深切感受到了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们一定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为实现中国梦,为了祖国的伟大复兴,我们自己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开学第一课》也启迪着孩子们的心灵。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教师付丽旻说,现代技术与育人理念的完美衔接,让孩子们成为“开学第一课”的主角,他们切身感受到“祖国在我心中,我是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坚定信念,引导他们去规划,去探索,去创造。“国家荣誉、民族自豪感这些神圣的东西就放在孩子们的心上,教会孩子们带着祝福和梦想,拥抱远方,这就是承载使命面向未来的课堂。”
“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有‘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深沉的三问,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庄严命题。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就要把这个事情做好。”窦桂梅说。
(本报记者 靳晓燕 刘博超)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