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特稿】变革与自信:2024年文化现象盘点||类成云

来源:《团结报》2024年12月28日第6版 发布时间:2024-12-30 16:39:24 浏览次数: 【字体:

变革与自信

2024年文化现象盘点

类成云

 回望即将结束的2024年,不管是国际社会的战乱与动荡,还是各国政府的换届与大选,都没有影响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坚定与努力。聚焦到文化领域,新的流行趋势和热点不断调控和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消费习惯、社交方式,甚至是价值观念,深刻地展现出新时代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中国文化自信与变革之力。

“人工智能+”带动深层次变革

2024年,海内外的人工智能领域备受关注,创新成果和发展持续不断。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行动首次被提出,成为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赋能产业数智化升级,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依据。在此推动下,国内的AI智能助手文心一言、Kimi、豆包、通义千问等也迅速进入实际应用场景,在写作、编程、翻译、聊天、语音、资料查询、视频编辑等方面提供了便捷、智能的辅助功能,也让AI的使用迅速普及到专业领域和生活领域,比如教育、医疗、智能家居等领域。可以说,人工智能的使用促进了以“数智”为基础的新产业形态和新发展模式的形成,更成为数字产业集群的基础。现在,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在逐渐加快改变传统行业、产业形态和模态的步伐,其在成为前沿科技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同时,也在算法创新、大模型安全等方面蓄力,未来会有更深层次的变革与创新。

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2024年,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俗的文化作品为国人提供了一场场视觉盛宴,让传统文化以更富于活力和现代性的方式备受年轻一代的认同。从上元节的宫廷盒子灯、打铁花,到泉州簪花、苏绣、景泰蓝,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着自媒体和短视频迅速传播,惊艳了习惯于“现代化”的每一个人;11月12日,停更三年的李子柒在短视频平台更新其制作中国传统漆器的视频《雕漆隐花,雕出紫气东来》,一夜之间全网播放量超过2亿次,再一次证明了“短视频+非遗”的非凡魅力和“非遗”的新机遇。传统汉服持续散发传统美学的魅力,不再只是出现在电视节目和短视频中,而是已经走出国门,走进年轻人的生活,成为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常服”,同时带动了九朝古都洛阳再次焕发年轻活力。马面裙更是在年轻一代勇敢指出海外品牌“抄袭”之后成为引领“国潮”服饰风的标志;福建游神、妈祖等传统民俗活动让福建的民俗文化走向全国,年底,妈祖作为“唯一拥有身份证的神明”再次登上热搜榜;《只此青绿》演活了《千里江山图》,也将这千里江山刻进了中国人的心中。2024年,《只此青绿》音乐会、舞剧、电影等相继演映,为文博、国潮和传统审美潮流再添力作,再次激活了中国人心中的深层文化记忆。

图片

电影《只此青绿》海报

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意味着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春节已成为全球文化多样性中独特的存在,既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也激励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赋予这一古老节日新的生命力。除此以外,博物馆文创更是结合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现代创意形态,激活文创市场的消费动力。其实,不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传统民俗,还是春节申遗成功,这些传统文化借助现代科技的支持,实现了“历史”与“现代”,“古老”与“年轻”的跨时空“对话”,既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彰显,也是文化自信与文化消费的双向奔赴,更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

“××+文旅”成为

文旅产业繁荣密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这为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明确了发展方向,也为激发文化和旅游的新发展,形成新特点、新优势提供了新的路径。

2023年,淄博凭借烧烤及其背后的感人故事,成功爆火出圈,带动淄博文化、旅游和美食的大火。2023年、2024年冬季,哈尔滨复制淄博的破圈密码,利用冰雪主题、洗浴文化和凭实力“宠粉”吸引全球冰雪爱好者打卡,并带动东三省的冰雪旅游。之后,借助“美食”,甘肃天水成功实现“美食+旅游”公式的复制,不但带动了天水旅游,也让天水麻辣烫远销海内外。

山西则独辟蹊径,与国内首款3A级游戏《黑神话:悟空》合作,实景呈现了山西29处景点的辉煌文化。随着游戏的全球爆火,山西也成功接住了“泼天富贵”,成为全球的山西,实现了“游戏+文旅”模式下游戏流量向文旅流量的转化。

继《去有风的地方》成功带动云南大理旅游之后,2024年,《我的阿勒泰》顺利让新疆阿勒泰成为旅行新目的地;《繁花》让观众看到了上海的灯红酒绿和时代变革的脚步,带火黄河路、和平饭店等取景地,甚至连和平饭店英国繁花套房都受到追捧;《玫瑰的故事》中方协文质疑黄亦玫的“北京到底有谁在啊”在网友的二次创作下成为网络热梗。北京文旅官方账号、网友纷纷搬出北京的各大景点、演唱会等宣传北京。这些账号的评论区秒变“北京文旅宣传手册”,北京文旅甚至还隔空喊话上海文旅“抓紧出手”,实现文旅联动。除了电视剧,微短剧在这方面也是功不可没,国家广电总局更是在2024年初就制定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创作计划,旨在利用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出圈”。可见,“影视+文旅”已经成为成功的可复制模式被广泛推广。

除此以外,还有借助“村超”爆火的贵州榕江、仰仗演唱会出圈的烟台也各自完成了“赛事+文旅”“演出+文旅”的模式。这一系列推动文旅联动、融合,整合、挖掘和提炼地方文化内涵、价值精神、文化传统的行动为提高地方文化优势,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走出了新路子。

自媒体、短视频、

直播乱象再被整顿

年初,全网拥有4000万粉丝的博主“猫一杯”自编自导的“捡到秦朗小朋友寒假作业”的视频引发全国网友的热心关注,直到相关部门的处理意见发布,网友才知道视频系编造。之后,“新黄色新闻”“王红权星”炫富、网红医生造假、摆拍被“家暴”、吴柳芳“擦边”等一系列问题短视频不断登上各大平台热搜,引发大量争议,再次显现出诸多自媒体人和视频创作者面对“流量陷阱”的软弱。这些问题短视频的背后是“后真相”时代的媒体伦理失范、新消费主义等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也是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和理性思考在短视频、自媒体世界的解构,更是媒体缺乏挖掘真相能力的具体体现。面对这种乱象,中央网信办从春节开始,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对自导自演有违公序良俗的离奇剧情视频;借热点话题挑起互撕谩骂、煽动群体对立;涉色情、赌博、网络水军等违法引流信息;鼓吹炫富拜金、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视频进行集中整治,切实净化网络环境。面对如此乱象和行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政府监管、平台自律、公众自我保护缺一不可。只有构建健康有序的短视频环境,才能真正使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

电影舆情事件频发影响产业发展

2024年暑期档,《解密》《异人之下》《负负得正》《逆行人生》等原本被寄予票房厚望的一些影片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观众争议、差评。《抓娃娃》也因为陆川导演的一条微博被推上风口浪尖,《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更是出现了使用AI虚拟数据群发1分点评的情况。到了国庆档,《749局》《浴火之路》等影片及其主创、演员几乎都遭遇了口诛笔伐;12月,票房看好的《好东西》引发争议,导演因一条微博点赞被持续网暴。无独有偶,2023年的《我本是高山》,2021年的《雄狮少年》等影片也都遭遇了舆情危机,甚至灭顶之灾。这些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电影行业产业发展。从个人化吐槽到引发争议,再到形成网络舆情,很多电影不论质量如何,其票房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逐渐被舆论所裹挟,但事实上,这种舆论或者舆情的形成与发酵几乎和电影本身的内容无关,甚至完全不在电影票房的判断维度之内。在这个主要社会群体和复杂多元的价值观念都在争夺“话语权”的媒体领域,电影票房如何不被舆情所困扰,如何实现正向电影评论的主体地位等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China Travel展现中国吸引力

美国旅行博主保保熊在中国旅行期间的一句话“city不city啊”,不但成为许多外国博主的“流量密码”,也成为《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24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在国际互联网上,以“China Travel”为主题的媒体流量已突破10亿,除了对中国美景、高科技的赞叹外,还有对中国人民的友善和热情的褒扬,当然,也有指出不足的。这些西方博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独特视角,打破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自2023年11月,中国对54个国家实施过境免签政策后,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各口岸通过免签入境1744.6万人次,同比增长123.3%,适用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来华外国人数量同比上升132.9%。游客满意度超过历史平均水平且呈现持续提升态势。12月17日,国家移民局将免签时间延长为240小时,过境免签的外国人可以在24个省(区、市)允许停留活动区域内跨省域旅行,这将更大范围地拉动入境游。过境免签政策的全面放宽和优化,充分体现了中国加大开放力度的决心和信心,也是中国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等的具体体现。

女性态度引发社会话题

2024年,女性导演集体崛起,她们在作品呈现出真实的女性视角,她们的态度也成为全年的话题。从《热辣滚烫》到《出走的决心》,从《山花烂漫时》到《好东西》;“双十一”促销活动中,电商平台京东与杨笠解约事件;《出走的决心》原型人物——50岁自驾游的苏敏终于离婚等事件中,女性的声音与力量,女性的困境与问题,都被真实呈现。这是对中国女性生活、职场境遇的多视角展现,也是对中国社会的观察。这些作品、事件所引发的社会性讨论和话题主要集中在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所带来的两性对立,然而事实上,不论是影视剧还是女性个体,更想要表达的是其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和自由。女性表达的目的不是为了造成男女对立,而是通过社会性讨论形成共识。

2024年的文化现象呈现出多元化、社会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政策的导向、社会的发展、价值观的多元相互激荡,让身处其中的我们看到唯有文化的传承保证了民族精神的赓续,而这,是我们坚持变革并保持自信的根基。

图片

来源:《团结报》2024年12月28日第6版

作者:类成云(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编审)

来源: 《团结报》2024年12月28日第6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