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不断提升政协服务中心大局贡献率——四川省政协70年工作和建设情况综述
四川省政协办公厅
按照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政协联合通知要求,1955年1月,四川省政协正式成立。从1955年至今,省政协历经13届,即将走过70年光辉历程。在全国政协有力指导和中共四川省委坚强领导下,省政协认真践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依法依章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推动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共十八大以来,省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始终围绕中心大局履职尽责,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不断提升政协工作贡献率,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一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历届省政协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政治原则,深刻把握人民政协制度和人民政协组织的鲜明政治属性,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政协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行。
一是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始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中共十八大以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各级党组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主题读书与实践活动,全覆盖开展委员政治培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历届省委高度重视政协工作,1993年10月首次召开省委政协工作会议,出台《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决定》。2006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发布后,省委赓即出台相关贯彻意见,推进政协工作新发展。2015年以来,省委会同省政府、省政协每年制定年度协商计划,不断提高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省委全面加强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定期听取政协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政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政协领导班子和委员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的政协工作良好局面。省政协持续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围绕中央、省委有关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和破解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等开展多轮督导调研,确保政协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政协党组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认真执行年度协商计划和省委交办的各项任务,始终与省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召开全省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全面加强新时代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组建机关党组和12个专委会分党组,健全完善政协党组工作规则,推进党组成员联系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化常态化,真正做到两个有效全覆盖。
三是为四川改革发展稳定广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牢牢把握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根本属性,将政协一切工作都赋予凝聚共识、加强团结的内涵和意义,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建立省政协党组成员联系民主党派省委会和省工商联制度,落实党组成员和主席会议成员联系重要代表人士、走访委员、谈心谈话等制度,大力支持保障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履职。发挥“直通车”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促进深化盟遂、九广、建乐等定点协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组织少数民族、宗教界别委员以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为主旨,考察“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成就”,深入民族地区、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宣传宣讲,促进“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更加深入人心。开展富有政协特色的港澳台侨和对外交往工作,举办国情研修班,定期走访港澳委员,组织港台青年进政协、来川交流研习,高质量主办第十七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参与成都大运会外宾接待等有关外事活动,组织政协友好出访活动,宣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四川故事,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二
紧扣中心大局履职尽责,助推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委中心工作履职尽责,广泛汇聚政协委员和各族各界的智慧力量,助推四川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就。
一是聚焦“战略牵引”,助推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从助力“一化三改造”到献策“三线建设”,从助推农村改革到协力振兴经济,从投身西部大开发到共促全面小康……省政协自成立以来,始终把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委决策部署作为履职尽责的着力重点,积极献计出力。中共十八大以来,牢牢把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机遇,紧扣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等发展战略实施,积极开展协商议政、调研视察、民主监督。聚焦“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使命任务,通过大会发言、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就重大生产力布局、重大项目落地、重大政策出台,全力争取国家层面对四川的支持。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连续5年与重庆市政协开展联合履职,紧扣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成渝国际赛事名城等联合协商,组织联合调研组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调研考察,提交的报告得到党委主要领导批示。组织川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全国政协提交相关提案,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和办理。贯彻落实“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重要要求,省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参与工业、农业、服务业中的重点产业联系指导机制,组织委员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重点产业支撑、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等协商建言,围绕“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等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在全省政协深入开展“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和“我为高质量发展献一策”活动,形成调研报告92篇,得到全国政协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31件次。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省市县三级政协深入调研、同题共答,形成调研报告66篇、提出建议600多条,一批建议转化为党委政府的政策举措。
二是聚焦“第一动力”,围绕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建言出力。树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理念,把助推创新发展作为重大任务,广泛发动政协委员深入议政建言,立足岗位建功。贯彻落实“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重要要求,组织委员视察科技人才政策集成创新和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调研加快建设西部科学城,召开健全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专家协商会,督办重点提案,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围绕实施科教兴川战略,召开推动科技创新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就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完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等议政建言。向省委报送相关建言专报,争取在川建设碳中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立跨高校中试研发机构等建议被采纳,设立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强化国企考核创新驱动导向等建议转化为推进相关工作的实际举措。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就加快形成具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新质生产力、数智技术赋能我省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等深入调研视察协商,相关建议得到采纳落实。开展助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活动,组织委员视察我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情况,专题协商推动天府新区创新发展,鼓励支持广大委员立足岗位、发挥专长,为全面创新改革献计出力。据统计,全省共有2.5万余名各级政协委员参与“全创”,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我省上报国家的42条经验中,有10条源于政协组织大力推动和委员创新探索。
三是聚焦“协调发展”,助力构建城乡融合和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政协履职的第一要务,积极为解决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献计出力。贯彻落实“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重要要求,召开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专题座谈会,向省委提交《关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相关建议被省委全会决定采纳;召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就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协商建言;围绕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视察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调研安宁河谷粮仓建设,在“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十三省(区)政协协商座谈会上介绍四川经验做法,得到国家有关部委支持;配合全国政协开展农村污水治理调研,与民革中央共同举办中国·四川(巴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发展大会,促进乡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组织21个市(州)政协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开展同题调研,提出意见建议。围绕助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提交支持成都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等提案86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83篇;指导成德眉资四市政协、川南片区政协、川东北地区政协等健全协商协作机制,携手助推经济区域提升发展能级;召开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协商座谈会,调研培育川陕革命老区特色优势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振兴发展。
三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释放政协协商新效能
省政协牢牢把握政协性质定位,不断深化对政协协商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全面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中共十八大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等部署要求,积极探索实践,充分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和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优势。
一是健全完善政协协商制度机制。深入推进制度“立改废”工作,近5年来共制定修订政协协商工作规则、年度协商计划制定办法、专家协商会工作规则、加强和促进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智库建设及管理办法等制度80余项,构建了覆盖专门协商机构履职工作、组织管理、内部运行的制度体系。形成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为重点,以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格局,探索开展远程协商、网络议政。坚持联动协商协作工作机制,主动向上沟通汇报,加强横向互动,密切区域协同。早在上世纪90年代,省政协就邀请川、滇、黔、桂四省区部分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百名委员联合提案《西南铁路建设应掀起第二个高潮》,得到国务院和原国家计委高度重视并采纳。近年来,省政协加大联动协商工作力度,与全国政协、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合履职,与重庆市、沿黄八省(区)、长江经济带十省(市)政协等协同履职,提升协商工作整体质效。加强对市县政协工作联系指导,坚持省政协主席、副主席联系指导市县政协工作制度,主席会议成员带队赴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调研指导,常态化走访市县政协机关,着力推动解决实际问题,全覆盖开展市县政协委员、机关干部履职能力培训,进一步释放专门协商机构整体效能。
二是发挥协商式监督特色优势。从本世纪初民主评议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到新时代民主监督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落实情况……省政协始终坚持贯彻中央、省委有关加强政协民主监督工作部署要求,切实履行好民主监督职能。坚持寓监督于调研、视察、协商之中,把民主监督议题纳入年度协商计划,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厕所革命等开展监督。按照中央、省委统一部署,支持各民主党派省委会就脱贫攻坚、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等开展监督性调研,助推相关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建立健全与“一府一委两院”以及省直相关部门联系沟通机制,每年定期听取并协商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通报、省“两院”工作报告。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贯穿民主监督全过程,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使监督过程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
三是创新推进“有事来协商”工作。着力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协商力量下沉参与基层治理,成立省政协“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市县政协创新开展“有事来协商”工作,形成了“平台在一线搭建、调研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协商、思想在一线引领、共识在一线形成、力量在一线汇聚”的工作格局。聚焦党政工作重点、群众关心热点、基层治理难点,全省共搭建“有事来协商”平台1.7万余个,组织小微协商4万余次,提出意见建议10万余条,帮助解决问题6万余个。这一创新举措,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基层范本,彰显了政协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优势作用,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近年来,全省政协三级联动、创先争优,着力打造“有事来协商”升级版,“院坝协商”“马背协商”“烟火火”“码上议”等一系列协商品牌越擦越亮,展现出协商民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生机与活力。
四
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协力书写民生事业发展新篇章
省政协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民生领域重点热点问题和群众急难愁盼开展调研视察,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深入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协力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助力抗震救灾和疫情防控。2008年“5· 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省政协在震后8分钟紧急召开党组成员碰头会,成立抗震救灾组织机构,并向全省政协发出关于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组织开展“我为抗震救灾作贡献”活动。将助力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作为政协履职重点,组织界别倾力施援,协助安置受灾群众,协调灾区学生异地就读,紧扣住房重建、基础设施重建、产业重建、生态重建、精神文化重建等开展协商视察调研,积极献智出力,得到全国政协和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省政协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决策部署,积极助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突出非常时期的思想政治引领,主席会议成员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建立非常时期应急建言机制,发挥“直通车”作用,实行提案、社情民意信息日报制;强化非常时期的创新履职,运用网络议政、网上讲堂、微调研、云协商等方式,广泛汇聚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生动诠释了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深厚情怀。
二是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从2015年起,在全省政协连续6年开展“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主席会议成员深入扶贫联系点调研视察、督促落实帮扶举措;就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同全国政协联动协商,呼吁持续加大对凉山等深度贫困地区财政支持力度;督办相关重点提案,调研视察建立返贫监测预警和应急救助机制等;组织省政协12个专委会集中力量帮扶美姑县,细化落实8大类192项任务,助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据统计,活动期间,全省政协各级组织和广大委员为贫困群众做好事实事51.5万件次,捐款捐物价值8.4亿元,帮助协调社会资金320.9亿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又在全省政协接续开展“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构建党组加强统筹领导、专委会具体负责、三级政协联动、委员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省政协及机关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对阆中市以及脱贫村的定点帮扶,取得显著成效。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与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协同调研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督办“促进乡村人才振兴”重点提案,围绕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开展协商视察调研,动员委员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等活动。据统计,活动期间,全省4万多名委员积极参与,引进项目和投资兴业4062个,开展劳动技能培训41.59万人次,帮助群众就业14.27万人次,办好事实事3.84万件。
三是协力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贯彻落实“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重要要求,协商监督“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围绕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效、强化黄河上游水源补给功能、蜀道古树名木保护等调研建言。坚持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与九三学社中央和甘肃、青海两省政协联合主办黄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协作研讨会第一次会议,成功主办沿黄九省(区)政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第六次会议。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上提出加快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等意见建议,督办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保护重点提案,助推国家公园建设从蓝图变为现实。省政协主席会议成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林田长制、履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职责,深入开展巡河巡湖巡林巡田等工作。围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协商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视察监督光盘行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持续推动关注森林活动,共绘巴山蜀水美丽新画卷。
四是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强化履职服务为民。探索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和委员履职“服务为民”等活动,通过界别活动、委员工作室、小微协商等平台载体,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协力增进民生福祉。紧扣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调研视察产教融合、中小学劳动教育和普惠托育开展情况等,助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紧扣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开展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健康管理监督性视察,调研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等,助推改革措施落实。紧扣平安四川、法治四川建设,助力矛盾纠纷化解和基层社会治理,协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森林草原防灭火、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等,协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组织委员围绕保障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提交提案,报送加强西部高海拔地区人群生命健康基础研究、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等社情民意信息,相关意见建议落地转化,助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五
助推文化创新发展,助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建设和文化强省建设
在中华文化版图中,巴蜀文化占据着重要位置,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省政协坚持把助力文化强省建设作为履职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政协特色优势,积极助推巴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共十八大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履职实践活动,协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
一是大力传承弘扬三苏文化。省政协主要领导率四川代表团赴日韩等国交流访问,举办东坡文化交流活动,以文化之美促进民心相通、友好合作。召开“三苏文化与治国理政理念和思维”研讨会,云集国内知名苏学专家,多学科、多视角分析挖掘三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组织四川省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通过三苏祠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提案》,在加快规划编制、加强三苏祠保护利用等方面,得到中宣部、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委的关注支持。深入调研、深化阐释,“用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作大会发言。联合11省18城政协召开首届东坡遗址遗迹地政协协商协作会议,推动东坡遗址遗迹串珠成链,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是促进巴蜀文化繁荣发展。围绕“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考察“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聚焦文化传承发展建言出力。围绕三星堆遗址发掘研究和文物保护修复、蜀道文化挖掘研究、稻城皮洛遗址保护利用和文旅融合发展等开展专家协商,向全国政协提交“三星堆—金沙遗址申遗”等提案,促进巴蜀文化“活起来”“火起来”。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动开展“探秘古树名木常青的时代密码”直播访谈,凝聚共护古树名木的共识力量,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内涵。着眼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以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一体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切入口开展视察监督,助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三是挖掘文史资料时代价值。把握新时代政协文史工作“两个转变”新要求,出台加强和改进文史工作实施意见,制定省政协文史资料和书籍编纂出版总体规划和五年计划。全面启动《四川文史资料集萃》《人文巴蜀·大美天府》等文史资料丛书编纂出版工作,打造服务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文史工作品牌。举办四川政协简史展、四川省政协光辉历程陈列展,提档升级四川政协文史馆和书画研究院,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文史讲座和文化传承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功能作用。
四是大力培育协商文化。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注重加强协商文化建设,积极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通过深入开展委员读书活动、打造“一委一品牌”“一市(州)一特色”、建设“省政协委员之家”、举办“书香政协”“政协讲堂”“同心书院”活动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协商理念深入人心,在擦亮政协履职品牌的同时,传承弘扬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中华优秀政治文化。
近年来,省政协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履职能力建设,以党建引领带动履职能力水平整体提升。创新探索“党员副主席+党外副主席”共同分管专委会的AB角工作机制,调整优化界别、专委会设置,加强政协智库建设。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重要要求,大力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建立委员履职承诺制度,开展优秀履职委员评选,完善委员服务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政协机关建设,开展“学思想、守纪律、转作风、提能力”等活动,带动机关干部做到“讲政治、勤学习、重实干、守底线、严要求”。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支持省纪委监委派驻省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履行监督责任,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一项项制度机制、一条条务实举措,有效激发政协工作生机活力,充分展现出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样子。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人民政协的历史贡献,用“十个坚持”深刻阐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对不断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省政协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精神,切实担负起“落实下去、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在全国政协有力指导和省委坚强领导下,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守正创新、团结奋斗,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