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认真学习宣传实施新修订《四川省地方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通知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关于认真学习宣传实施新修订《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通知
各市(州)地方志办公室,省级有关部门: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NO:SC102002)已由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13年11月28日通过,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对原《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原《条例》)施行10年来地方志工作的总结和完善,是结合四川实际对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的深化和贯彻。《条例》的公布实施,标志着我省地方志法制建设迈上新台阶,必将为我省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起到重要促进和保障作用。为切实做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实施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条例》的重要意义
原《条例》自2003年10月1日施行以来,对于促进和保障各级党政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视支持、规范各级地方志机构的行政行为、稳定修志机构和队伍、提高地方志工作服务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省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随着地方志事业的科学发展,特别是2006年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原《条例》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个别条款甚至与上位法不符,因此应作相应的修订。
原《条例》的修订是我省地方志事业发展中的一项重大举措,进一步体现了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的统一,贯穿了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理念。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务必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修订《条例》的重大意义,切实抓紧做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实施工作。
二、精心做好《条例》学习、宣传
注重针对性,增强学习效果。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抓好向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宣传、学习,抓好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工作人员的学习、贯彻,要按照点面结合,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原则,组织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认真学习《条例》,推动相关规定和要求在基层得到全面落实。要依托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加大培训和宣讲力度,确保《条例》的实施不打折扣。
运用多种传媒手段,形成宣传声势。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优势,充分发挥地方志刊物的功用,通过开办法制专栏、专题、讲座等方式,广泛开展《条例》学习、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自觉学习贯彻《条例》和地方志工作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制定方案
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把学习、宣传、实施《条例》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主动向本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汇报好《条例》颁布实施的相关情况,要深入调查研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提出扎实抓好贯彻实施的具体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供领导机关决策,推进地方志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在贯彻《条例》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并认真总结。对于贯彻实施《条例》中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以及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要及时上报。
附件:《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四川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公告)
2013年12月10日
附件
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0号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NO:SC102002)已由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13年11月28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11月28日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
(2003年7月24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013年11月28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
第一条 为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地情,科学地积累、保存与开发、利用地方文献,依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地方志的编纂、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地方志编纂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客观、系统、科学地反映当地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及现状。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将地方志事业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总体规划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全省地方志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地方志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执行有关地方志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并监督其实施;
(二)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
(三)拟定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
(四)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和其他相关地情文献;
(五)收集、整理、保存地方志文献及相关地情文献资料,组织整理旧志,推动方志理论研究;
(六)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
第七条 新设立的县级以上行政区的地方志编纂工作应当及时纳入省地方志工作总体规划。
地方行政区划有重大调整的,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应当及时收集并保存有关建制机构的地方志资料。
第八条 古城、古迹拆迁和名称变更,管理部门、所有权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告知同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做好相关资料收集保存工作。
第九条 承担地方志编纂任务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地方志工作规划,保障工作条件。修志任务较重的单位,可以设立专门的修志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第十条 承担地方志工作任务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接受同级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的业务指导与监督检查,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完成地方志编纂或者资料报送工作。
第十一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地方志编纂工作应当有当地少数民族人员参加。有条件的民族自治地方的地方志可以同时运用汉语言文字和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编纂。
第十二条 地方志的编纂内容和过程应当公开。
地方志编纂工作应当吸收有关专家、学者等参加,征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意见、建议。
地方志编纂涉及有争议重要事项的,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请示。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地方志工作制度和业务规范,加强对地方志编纂人员的培训。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应当建立地方志书评议制度,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对本级地方志书进行评议。
第十五条 省地方志工作总体规划内的省、市、县三级志书,公开出版发行的实行审查验收制度。
省级志书由省人民政府组织审查验收。市(州)志书由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审查验收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出版发行。县级志书由市(州)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组织审查验收后,报市(州)人民政府批准出版发行。
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的省、市、县三级志书,按照前款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地方志书(包括纸质和电子文本)应当在出版后3个月内报送上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备案。
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收集到的文字、图表、照片、音像、实物等资料以及形成的地方志文稿,在地方志出版后6个月内,交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管理、保存,不得损毁,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者出租、出让、转借。
第十七条 鼓励和支持部门、行业、单位编纂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及年鉴。
编纂乡(镇、街道)志和年鉴,应当接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的指导;编纂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和年鉴,应当接受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的指导。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应当积极推动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地方志工作信息化建设纳入本级人民政府信息化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应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方志书以及其他地情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逐步建立志书、年鉴、其他地情文献及相关资料的目录和全文数据库,推进图片照片、录音录像、旧志等专题数据库建设;通过网络实现地方志信息利用的便捷化。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的方志馆是地方志等地方文献资料的收藏保管与开发利用中心,用于地方志的编修、征集、保存、展示、研究、开发利用。
方志馆应当免费向公众开放,并将服务范围、开放时间等服务事项进行公告。
鼓励单位和个人向方志馆捐赠地方志资料。
第二十一条 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国有博物馆与方志馆在文献档案的利用方面应当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联合服务。
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国有博物馆为地方志编纂工作提供资料,不得收取费用。
地方志书出版后应当向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国有博物馆无偿提供。
第二十二条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设与地方志有关的专业或者课程;鼓励和支持单位、个人从事地方志文献开发和研究。
第二十三条 对在地方志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可以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征集有关地方志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支持。地方志资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不得故意提供虚假资料。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审查验收、批准将地方志文稿交付出版,或者地方志存在违反宪法、法律、法规规定内容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责令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并视情节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