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巴蜀钩沉 | 中国修志3000年,这3位川人名字不能忘

来源:川报观察记者 黄大海 钟振宇 发布时间:2020-08-21 19:28:06 浏览次数: 【字体:

9d8db8adfef2433eaefacdf091813f57.png


川报观察记者 黄大海 钟振宇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作为“国家记忆”,地方志编修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在中国几千年的修志长河中,有3位四川人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谁?有哪些功绩值得我们铭记?8月21日下午,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陶利辉在作客省政府网在线访谈栏目时,向公众介绍了这些让川人自豪的信息。

陶利辉介绍说,地方志与国史、家谱并称为中国三大历史文献,是记载某一地区自然和社会等情况的地方文献著述,一般以各级地方行政区划为单位,既有反映全国性的总志,也有记载地方的省、市、县、乡、村级志书,同时还有山水志、寺庙志、书院志等专志,其内容涉及疆域、建置、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地方志在重大项目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文化遗产申报、旅游资源开发等各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果从周初的“古国史即古方志”算起,地方志编修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自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朝廷设立九域图志局,国家正式确立官修志书制度以来,历代政府都把修志作为一种官职、官责,由国家颁布政令统一修志。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存新中国成立前编修的旧志8000多种10万多卷,约占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

“世界上只有中国有系统的编修地方志的文化传统。我们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其中,一直坚持地方志编修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陶利辉说,蜀人好治史,特别好治地方史志。四川历朝历代修志活动从未间断。1985年版《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收录的190个图书馆所藏1949年前省、市、府、州、县、乡志书8264种,按地域统计,其数量四川为最多,达671种。

“在中国地方志发展历程中,有3位四川人作出了巨大贡献”陶利辉说。

第一位是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巴西西充国人(今四川西充人)谯周,他著的《三巴记》《仇国论》,从不同方面记述了成都以及西南地区的历史、风土、人物、地产等。

第二位是西晋时期著名史学家、巴西郡安汉县人(今四川南充人)陈寿,他著有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记述了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第三位是东晋时期著名史学家、蜀郡江原县人(今崇州市人)常璩,他著的《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常璩因此被誉为中国方志鼻祖。

因在历史上的巨大贡献,在今年7月12日公布的10位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中,陈寿、常璩两位史学家双双入选。

来源: 川报观察记者 黄大海 钟振宇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