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中外媒体广泛关注《大熊猫图志》出版 掀起熊猫文化传播新热潮

作者:孙晓雪 康成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9-05 09:45:22 浏览次数:323 【字体:

打造国宝图志新名片,抒写熊猫文化新华章,全方位、多层次展现超级网红大熊猫与人类渐行渐近、和谐相伴的历程作品《大熊猫图志》近日出版后引起媒体广泛关注,掀起大熊猫文化传播热潮。

2019.8.20日川报观察报道:全球首部官修《大熊猫图志》面世 收录近500幅珍贵图片

《大熊猫图志》是按四川省委、省政府“办好纪念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活动”“策划开展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要求,向世界介绍四川名片、讲好四川故事的重要图书,也是推进实施四川“三九大”文化旅游联盟品牌战略完成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

2019.8.20日成都商报客户端报道:萌翻了!500幅珍贵图片记录Panda专属《大熊猫图志》

助力国宝新名片

全国多家媒体接力传播《大熊猫图志》

在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之际,由四川省政府新闻办指导,四川省地方志办、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编著的《大熊猫图志》(中英文版)日前正式出版。

《大熊猫图志》作为经典图书被放在8月21日—24日举行的2019年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方志出版社展台显著位置展出(图片来源:方志出版社)

作为记述国宝大熊猫内容的全新名片,这一力作刚一出版即引起全国媒体关注,而且自发形成接力式报道。

2019.8.20日大熊猫网(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研究会和北纬网共同主办)报道:打造国宝图志新名片 抒写熊猫文化新华章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8月底,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人民看点新媒体、中国新闻网、《环球时报》英文版、中工网、央视网、央广网、党建网、国际在线、海外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侨网、四川省人民政府网、《四川日报》、四川新闻网、北青网、华夏经纬网、大熊猫网、新浪网、“这里最四川”搜狐号、文轩全媒体服务平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接连对《大熊猫图志》进行报道。

2019.8.21日,《成都商报》第6版报道:近500幅珍贵图片,更有百米水墨画 全球首部官修《大熊猫图志》正式出版

 在此次传播《大熊猫图志》报道中,既有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网等中央媒体,也有来自全国各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媒体,如东方网、南方都市网、深圳新闻网等,还有四川日报、川报观察、四川在线、四川新闻网、封面新闻、天府早报、红星新闻、成都商报、成都全搜索等四川本地媒体。参与报道与传播的既有时政媒体,也有都市媒体,既有传统媒体,也有新媒体。此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网站、中国方志网、四川艺术网、四川文明网等网站亦进行了报道。

2019.8.21日6:24,人民网报道:全球首部官修《大熊猫图志》正式出版

媒体热议编纂内容与流程

精彩内容和创新编纂成为传播之源

《大熊猫图志》(中英文版)约25万字,收录近500幅珍贵图片,分物种、生活、环境、研究、保护、文化六个篇章。梳理媒体对《大熊猫图志》出版的报道内容发现,《大熊猫图志》的精彩内容和创新编纂尤其受到媒体和公众关注。

2019.8.21日00:44,新华网面向全球发出的英文报道:中国西南地区出版的双语熊猫画报

 2019年8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网报道称:《大熊猫图志》“图片兼顾视觉性、知识性、历史性、艺术性,除精心选用摄影作品外,充分引入珍贵史料性实景图,融入邮票、书法、绘画、剪纸、蜀锦、蜀绣、竹编、盆景、漆盘等大熊猫艺术作品,加入有关机构或重大活动的大熊猫形象标识和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大熊猫金银币图案,在创新使用图片上达到新高度”。

2019.8.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网报道:打造国宝图志新名片 抒写熊猫文化新华章——全球首部以大熊猫为记述对象的官修图志《大熊猫图志》正式出版

 红星新闻此次的报道标题是:萌翻了!500幅珍贵图片记录Panda专属《大熊猫图志》。《成都商报》在报道中表示:“大熊猫栖息地水墨画《生生不息》卷长106米,高0.68米,共分为4卷……163只形态各异的大熊猫融入画卷……翻开《大熊猫图志》,光是这幅画就让人移不开眼了。”

《四川日报》的报道详解图志精彩内容和创新编纂的历程,“入选图片和资料中有不少为首次公开发表”“收录刊用的图片中,包括珍贵史料性实景图、实景摄影作品、艺术创作美术作品,同时汇集有关国家级保护区和国内科学家的最新科研成果图例,确保所记内容与当前大熊猫科学研究的一致性”“参与者中既有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也有修志专家和出版专业人士,特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大熊猫保护研究领军人魏辅文积极参与,对入志内容把关”。

2019.8.21日《四川日报》第2版报道:全球首部官修《大熊猫图志》面世(扫描件)

新华网报道称,《大熊猫图志》与四川省去年推出的特色志《四川省志·大熊猫志》各有侧重,“共同构成我国官方全景记录大熊猫的史志作品集群,为中国乃至世界保护和管理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翔实的借鉴经验”。

2019.8.21日16:02,新华网报道:全球首部官修大熊猫图志正式出版

媒体集体点赞《大熊猫图志》

将成为宣传大熊猫的另一张新名片

 在媒体持续报道《大熊猫图志》消息中,媒体为《大熊猫图志》的出版集体点赞。《人民日报》(海外版)称赞,《大熊猫图志》将成为大熊猫的另一张新名片,是社会各界了解大熊猫的新窗口。大熊猫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2019.8.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1版报道:《大熊猫图志》出版发行 四川打造国宝新名片

中国新闻网报道称,“翻开有着近400页、约25万字的《大熊猫图志》,收录其中的近500幅珍贵图片一张张‘迎面走来’。这些通过定向寻找和面向大众公开征集而得到的图片中,既有史料性的实景图,也有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创作的图片和画作,还有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科研成果,使得该图志具有既专业又通俗,既权威准确又生动有趣的特点”。

2019.8.21日15:04,中国新闻网报道:全球首部官修《大熊猫图志》面世 近500幅珍贵图片集中亮相

《四川日报》在报道中指出,图志收录近500幅珍贵图片,将作为我省展示“三九大”名片的重要外宣作品,向世界全方位介绍大熊猫的起源、生态、研究、保护和文化等内容。

2019.8.26日《四川日报》第7版报道:24只赠外大熊猫首次“同框”——全球首部官修《大熊猫图志》背后的故事

 中国方志网指出,《大熊猫图志》记述语言通俗、准确、权威,突破传统志书严肃、专业的记述方式……广受好评。

中英双语报道引全球关注

《大熊猫图志》将走向世界

  《大熊猫图志》的正式出版引起新华网高度关注,8月21日《大熊猫图志》亮相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时,新华网向全球发出2条通稿,其中,当日凌晨00:44,发出全英文通稿《中国西南地区出版的双语熊猫画报》,当天下午16:02,发出中文通稿《全球首部官修大熊猫图志正式出版》。

 8月21日19:28,《环球时报》英文版以《全球首部官修〈大熊猫图志〉在四川面世》为题进行报道。8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文配图的形式作宣传报道。

2019.8.21日19:28,《环球时报》英文版报道

 截至9月3日,包括柬埔寨《柬华日报》、澳大利亚《澳洲新报》等多家国外媒体对《大熊猫图志》进行了报道。

 《大熊猫图志》主编、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任陈建春说:“《大熊猫图志》中英文版出版后,还将出版其他语种,向世界各地发行,让大熊猫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四川。” 

2019年4月1日,四川省地方志办主任陈建春主持召开《大熊猫图志》审稿会(图片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办) 

“我们在编著之初就提出推出中英文双语版的《大熊猫图志》,向全世界的读者推广。”陈建春说,尤其是我省提出“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的旅游口号后,多语种的图志有助于四川形象的推介。

 参与《大熊猫图志》编纂的考拉看看团队CEO马玥认为,全球媒体对《大熊猫图志》的报道,将有利于大熊猫更好走向世界,图志会成为传播大熊猫文化的全新载体。

《大熊猫图志》主编揭秘

图志因何受到媒体关注?

 时值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之际,作为全球首部以大熊猫为主要记述对象的官修图志,《大熊猫图志》从组织发动到正式出版,都受到了新闻媒体广泛关注。

《大熊猫图志》内页

 陈建春说:“《大熊猫图志》正式出版,媒体积极宣传,一方面是大熊猫本身是超级网红,大家都很喜欢它,愿意去传播;另外一个原因是大熊猫内容建设来自于多方合力,图志从内容征集到正式出版,本身有媒体的参与、推动和帮助;回顾整个编纂过程,从策划到正式出版,前后用时仅160余天,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项目组创新资源融合模式,这是一个多方联手打造的国宝精品。”

《大熊猫图志》

 按项目组要求,《大熊猫图志》编纂团队一直在持续向媒体通报编纂进展,第一时间争取媒体支持。2019年初,《四川日报》即对编纂《大熊猫图志》,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大熊猫相关资料的事件进行报道。

媒体热议背后

四川构建大熊猫内容精品库

陈建春认为,《大熊猫图志》是四川在历时12年编纂出版《大熊猫志》后的一个全新尝试,一开始就明确打造精品图志的目标,始终坚守质量意识、精品意识,真正把“存史、资政、教化”的社会功能落到实处,真正让地方志事业传之千秋万代、永存永续。

《大熊猫图志》作为方志出版社参加8月21日—24日举行的2019年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展览宣传册的封面图书,予以推荐(方志出版社 李江 供图)

 以《大熊猫图志》为例,在编纂过程中,为力求完美再现,陈建春要求,所有图片文字说明务必准确、全面和严谨,要素齐备,一目了然。他多次与魏辅文院士联系并请副主编赵行专程赴京拜访请教。为确保装帧和印制质量,项目组反复对内容、排版、字号等进行比对,陈建春还率队到承印企业调研督导。正是这些努力,确保了图志编纂的科学、权威、规范、精致。

2019年7月15日,四川省地方志办主任陈建春、副主任赵行赴《大熊猫图志》承印企业调研督导印制工作(蒲建宇 摄)

资深内容人、内容行业观察家、书服家创始人麦地认为,《大熊猫图志》的编纂,影响巨大,意义深远。四川省先后推出《四川省志·大熊猫志》《大熊猫图志》,两部著述共同构成中国官方全景记录大熊猫的史志作品集群,这也是人类长期观察和记录大熊猫历史以来,最为权威的史志作品。这组作品内容可为中国乃至世界保护和管理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提供翔实的借鉴经验,也将为构建大熊猫文化提供丰厚的宝贵资料。

2019年3月8日,四川省地方志办副主任赵行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拜访魏辅文院士(右)。魏辅文院士充分肯定 《大熊猫图志》 编纂的重大意义,并就具体编纂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 (何晓波 摄)

 考拉看看执行董事、全程参与《大熊猫图志》项目的张小军认为,四川省地方志办、省林业和草原局充分利用地情资料优势,主动作为、及时策划、宣传优势资源的重要举措,大大提高了地方志工作的社会认知度,极大增强了社会影响力。这种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对优势资源成功开发利用的工作思路,为地方志部门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传承发展巴蜀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要求提供了经验借鉴。

《巴蜀史志》“纪念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专刊

据悉,四川省地方志办还编辑出版了“纪念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巴蜀史志》专刊,制作了大熊猫音频节日《滚滚驾到150年还不来听我卖个萌》在喜马拉雅“方志四川”电台播出,均广受好评。这些图文、音频资料已形成大熊猫作品集群的立体内容库。

 马玥透露,考拉看看团队正在创作深度社科人文作品《大熊猫之路》,这部从社会学和人文历史角度创作的作品即将收尾,目前是多位作家和学者联创,篇幅已达到30万字。这部作品也是基于四川创作和运作《四川省志·大熊猫志》和《大熊猫图志》的专业基础而衍生的深度作品,希望助力大熊猫内容库的建设。

持续为大熊猫发声

出版社开专栏推“滚滚”历史

 有关《大熊猫图志》的优质内容还将持续传播。

“图片太棒了”“真的很精美”……近日在北京开幕的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大熊猫图志》惊艳亮相,吸引众多观众的目光。

《大熊猫图志》内页

 为满足广大读者对《大熊猫图志》的关注和厚爱,方志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将持续推出“滚滚简史”专栏,介绍《大熊猫图志》的精彩内容。正在谋划推出《大熊猫图志》少儿版图书,进一步传播大熊猫文化。

2019.8.29日,方志出版社官方微信报道:“滚滚”简史(一):适者生存——《大熊猫图志》抢先看

执行此项工作的方志出版社负责人介绍,“滚滚简史”专栏将为读者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滚滚”,一个前所未有的“滚滚”,一个很多读者所不知道的“滚滚”。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孙晓雪 康成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黄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