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在服务全面深化改革上展现更大作为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史志力量
2025年1月21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总结2024年全省地方志工作,安排2025年主要工作任务。会议指出,2024年,四川省地方志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鲜明“三个服务”(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和开放合作理念,突出“修志编鉴、宣传弘扬、资政辅治”三个重点,推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持续深化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断提升“存史、育人、资政”的政治性,努力将志书年鉴打造成为宣传党的主张、反映党的功绩、讴歌时代发展的精品佳志,为全省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保证。
强化修志编鉴存史,记录四川发展进程。开展三轮修志试点,组织编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2024)》,出版发行《四川年鉴(2024)》,全省市县两级编纂地方综合年鉴204部、部门(行业、特色)志鉴250部、教育志鉴161部,省直部门(单位)编纂行业年鉴、大事记等13部。持续推进扶贫志和全面小康志编纂,全省3部全面小康志入选“中国全面小康志丛书”,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指导推进全省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纂工作,出版乡镇(街道)志571部、村(社区)志222部。出版《四川简史》,推进旧志整理,赓续巴蜀历史文脉。
宣传弘扬中华文化,凝聚团结奋斗力量。举办首届四川“史志杯”巴蜀文化朗诵大赛、“史志杯”春节文化朗诵作品征集等活动,编纂出版《四川羌族通志》《四川客家志》,编辑《巴蜀史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专刊、“三线建设”专刊,创设“四川方志大讲堂”并开展“方志文化高校行”宣讲活动10场次,展现巴蜀文化魅力。在英国出版《大熊猫图志》(英文版),面向全球40个英语国家发行,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全省积极编纂历史文化书籍、开展方志文化宣讲,建成方志文化阵地2415个,巩固线下宣传,壮大网络宣传,为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推动力、文化支撑力。
深化方志开发利用,服务全省发展大局。深化资政辅治研究,省地方志办撰写资政报告22篇,各地撰写资政文章312篇。服务重大政治活动,省地方志办编纂《四川印记2024》服务省两会,13个市(州)、9个县(区)通过编纂年鉴简本、地方简史等,服务当地两会。聚焦特色文化、产品、技艺等,编纂特色志鉴和地情读物,组织地情短视频拍摄宣传推广活动,服务特色产业和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中国系列名志文化工程、地情书籍编纂,4部名志申报工作有序推进,151部地情书面世。向省委宣传部推荐省地方志办编纂的13本重点图书,其中5本被选送北京,3本被选送省委领导阅读并用于省委接待,展示四川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
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筑牢发展底部基础。强化品牌建设,印发《关于加强全省地方志事业品牌建设的意见》,中志办主办的《方志中国》推出“四川推进地方志高质量发展”专辑,向全国地方志系统全面宣传推介四川推进地方志高质量发展的做法。严格质量审查,完成省对市(州)、市(州)对所辖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审查、复核、质量抽查等。推进年鉴精品工程,《成都年鉴(2023)》入选第八批“中国精品年鉴”,成为四川省首部市级中国精品年鉴;8部地方综合年鉴入选第二批“四川省精品年鉴”,64部年鉴获评省优秀年鉴,18部年鉴在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检查推优活动中获奖。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强化区域联动,加大队伍建设,推动“一纳入、八到位”落地落实,多项工作赢得赞誉,成都、乐山、广安地方志部门及工作人员获当地党委、政府表彰奖励。
会议要求,2025年,全省地方志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充分发挥“存史、育人、资政”职能,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记录者、宣传者、推动者,以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力量。
会议书面通报了近年来全省地方综合年鉴质量提升及乡镇(街道)、村(社区)志推进情况,成都市、自贡市、德阳市、资阳市、南部县地方志部门及教育厅6个单位作大会经验交流发言,巴中市、德阳市旌阳区作书面经验交流。
来源:方志四川
责任编辑:柯露 周秀萍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