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学习强国】【古蜀华章】神秘“成都微笑” 专治不开心

来源: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 发布时间:2024-07-30 14:39:40 浏览次数:691 【字体:

7.24【古蜀华章】神秘“成都微笑” 专治不开心

啥子文物,笑得抿甜?汉代成都的“说唱艺人”。流传千年的微笑专治不开心,那它们是从何而来呢?

成都北郊的天回山上多有崖墓。崖墓,俗称“蛮洞”,是汉代流行于岷江流域的一种仿生人住宅、凿山为室的墓葬形式,是四川地区突出的一种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着浅丘,人工将山谷的砂质岩层凿成方形洞穴,然后安葬遗体和放置殉葬品。

到唐宋时期,因其年代久远,时人不识,崖墓慢慢被附会成了修仙炼丹的“神仙洞府”。南宋大诗人陆游指崖墓为 “古得道之人藏丹之所” 。

1957年2月,重庆铁路管理局工程处在天回山巫家坡半山腰进行铁路施工时,挖掘出了东汉崖墓数座。四川省博物馆文物专家闻讯后,立刻对这些崖墓进行了发掘、清理。在3号墓中,一尊高约55厘米的人俑成为考古专家们的关注焦点。

IMG_256

 1957年,天回山东汉崖墓出土的击鼓说唱俑 (图片来源:《蜀道·天回》)

这尊陶俑以泥质灰陶制成,头上戴帻,额前饰花,袒胸露腹,两肩高耸,赤足翘起,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这座陶俑在考古报告中,最初被命名为击鼓俑,后来被命名为“击鼓俳优俑”,收藏于国家博物馆,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宝。

成都地区发现最多 彰显蜀地时尚风向

在天回山发现击鼓俳优俑后,四川、重庆、贵州等地相继出土了不少类似的陶俑,不仅有说唱俑,还有吹笛俑、抚琴俑、立舞俑、坐舞俑等等。但以成都地区发现的最多,这些制作精良的俳优俑以东汉晚期和三国时期居多。陶俑所展现出的市井生活便是那个时代的蜀地时尚风向。

这些俳优俑并非什么王侯将相,也没有什么神仙精怪,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秦开金牛道吞并巴蜀之后,建造大城与少城,又兴修都江堰水利,成都一步步成为全国富足的工商业城市。富足的经济带来安定的生活,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在蜀地与中原的交流融合中,蜀地这种艺术形式深深影响着全国各地百姓的生活。

IMG_2571982年,新都马家山汉墓“汉代第一俑” (图片来源:《蜀道·天回》)

俳优是一种古老的以乐舞谐戏为主的表演,俳为戏,优为乐。“俳优”之称首见于《荀子·王霸》:“乱世不然,污漫突盗以先之,权谋倾覆以示之,俳优、侏儒、妇女之请谒以悖之。”说明俳优当时已进入社会政治生活。《史记·滑稽列传》中就记录了先秦著名的几位俳优,他们都是利用调笑对当时政治进行过干预的人物。可见在司马迁笔下,这一类滑稽人物 “不流世俗,不争势利”,具有非凡的讽谏才能。

到了汉代,由于角抵百戏的兴起,俳优戏已经发展成为以滑稽为主,以言语讥讽使人发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表演形式了。两汉时期,虽然俳优表演者地位低下,但这种表演形式却深受宫廷、贵族和市井民间的喜爱。

IMG_258

东汉市井 (图片来源:《蜀道·天回》)

俳优在三国时代向戏剧化方向发展,表演有说有唱有乐,还有曲辞,他们以聪明机智和出众的口才演出各类故事。曹操本人就非常喜欢俳优,《三国志》里记载曹操 “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赤壁之战后,曹操在立世子事上犹豫不决,曹操命东汉书法家、文学家邯郸淳往见曹植。曹植热情隆重地接待了邯郸淳,并且投其所好,表演了俳优说唱。《三国志·蜀书》中也记载了一段刘备用俳优戏感化属下的故事。

民间“历史”传诵家 中国说唱艺术的开山鼻祖

中国古代极重修史,除了用文字写史的太史官外,还有以传诵说史或持鼓说唱史诗的“瞽史”,这些乐师与史官并称的人后来演变成普及历史知识的民间艺人。他们以聪敏机智的口才,演唱史诗和民间传说,或用滑稽讽刺的语言讥讽社会上的达官贵人,因而引人入胜。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持鼓说唱的俳优俑也就是古代的说书艺人。秦汉时,中国话本小说还未正式出现,而说话艺术已经职业化了。

基于此,现在的研究者普遍认为,俳优不仅是中国说唱艺术的开山鼻祖,对中国戏曲、杂耍和话本小说等的兴起都起过重要作用。

IMG_259

 汉代俳优表演 (图片来源:《蜀道·天回》)

“众人观俳优,诚有可笑时。侏儒笑人后,所笑动未知。”俳优通过戏谑的表演为观众排解忧伤和烦恼,他们自身却往往都是身有残疾的侏儒。出土的俳优俑大多身材比例严重失调,表情夸张。

俳优的表演实以戏谑为主。但是除此之外,俳优还往往身兼其他技能。在汉代画像砖乐舞百戏图像中,常可以看到在女舞者身旁有一上身袒裸、体形粗短、形象滑稽的侏儒在旁作插科打诨式的舞蹈表演,或弄丸剑等杂技。这些表演者的舞姿、杂技的动作仍然具有滑稽、戏谑的特点。

除了俳优俑,天回崖墓中还出土了男女舞俑、抚琴俑、听琴俑、吹笛俑等,他们个个面露微笑,情态幽逸。考古学家们描述他们用得最多的词就是含情默笑。生活不可能只有欢笑,但蜀人天性中的乐天达观在这些汉俑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来源: 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
终审:曾娟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