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省地方志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四川省地方志办定点帮扶古蔺县黄荆镇田坝村有新举措‖袁征

作者:袁 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7-03 15:26:02 浏览次数:340 【字体: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四川省地方志办定点帮扶古蔺县黄荆镇田坝村有新举措

袁 征

毛主席在《七律·长征》中这样形容红军指战员:“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在乌蒙山腹地的云贵川3省交界处,坐落着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黄荆镇田坝村。

古蔺县黄荆镇田坝村党群服务中心(王兴刚 供图)

田坝村位于古蔺县西北部,距黄荆镇政府驻地约3公里,距古蔺县城约40公里,距成都市约450公里。

田坝村平均海拔800多米,毗邻的“黄荆老林”是地球同纬度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区,被誉为“北纬28°线上最后的处女地”。该村地形特点为典型的白垩系红色砂岩中山峡谷型,属赤水丹霞地貌延伸区。

田坝村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7℃。年降雨量1400毫米,全年有3个月以上的雨雪天气。

田坝村辖区面积17平方公里,东与八节洞村,南与新市村,西与叙永县合乐乡四美村,北与汉溪村相连接。下辖6个村民小组,487户1942人。主要经济作物是高山蔬菜、赶黄草、竹林、高山大树茶等。

田坝村有一片小地名叫“长房子”的平坦开阔地带,村民大都居住在田坝中间。久而久之,形成“田坝头”的村名。

1951年,田坝头村更名为复兴村。

1966年,改为爱国大队,属桂花公社。

1981年,改为田坝头大队,同年大队改村,属桂花乡。

2004年,与平河村、莲花村合并组建田坝村。

2018年,撤销桂花乡,设立桂花镇。

2020年,撤销桂花镇,并入黄荆镇,田坝村属黄荆镇管辖。

田坝村一隅(邓良基供图)

有人说,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跑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此话虽不全面,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从乡村旅游的角度看,田坝村是个避暑纳凉和住惯大城市的人体验乡村生活的极好地方。

夏至时节,来到田坝村休闲观光的游人们完全没有高温酷暑、桑拿蒸烤的感觉,且免去了高楼障目、车水马龙、道路拥堵、废气扑鼻、噪音贯耳等烦恼。

这里满眼都是高山峡谷、绿水青山、红花绿叶、苍翠林木、庄稼药材等经济作物……

阵阵微风拂过,负氧离子极高的清新空气沁人肺腑,好一个畅快!声乐爱好者和有气管疾患的游人不禁惊呼:“咋个这么轻松喃!”

布谷鸟的叫声,蜜蜂的叫声,知了的叫声,青蛙的叫声,家禽的叫声,耕牛的叫声,老人们的笑声,年轻人的歌声,孩子们的读书声等,汇成一组悦耳动听的奏鸣曲,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村子附近有黄荆老林景区、古郎景区、大黑洞景区、太平古镇、古蔺县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古蔺清代墓葬群等旅游景点,有古蔺肝苏、古蔺牛皮茶、古蔺赶黄草、古蔺面、潭酒、郎酒等特产,有古蔺郎酒传统酿造技艺、先市酱油酿造技艺、泸州雨坛彩龙、班打狮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说耍书、赶苗场等地方民俗文化。

黄荆老林景区一隅(李崇林供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亲切关怀下,1957年组建四川省古蔺郎酒厂。作为酱香典范,郎酒采用传统酿制技艺,获得了诸多殊荣。“好两口”的游人闻到古蔺酒的香气,心里不免猫抓猫抓的!

四川卫视报道古蔺酿好一杯“数字美酒”(徐波截屏)

古蔺大宽面开水下锅后,最多2分钟就熟了。煮时不浑汤,捞起不黏坨。搭配一小把豌豆尖,加入一勺臊子,劲道爽滑,“巴适得板!”

古蔺特产大宽面(袁映供图)

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1师的后来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193师(前身为红1师)“大功579团”的退役军人,笔者与在蓉的陈一农、张克明、陶洪生、石荣新、李晋雅、江平、漆伟、李永常、廖志刚、宋延平、崔俊伟等战友,十分关注老部队当年在长征途中是否到过田坝村。

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93师(前身为红一师)师史《光辉的历程》(朱正怀供图)

大家注意到,在距古蔺县黄荆镇政府驻地约5公里的田坝村1组,竖立着一座红军碑。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一渡赤水。在穿过黄荆老林后,红1军团的一名战士因伤势过重牺牲在田坝村。村民何长兴含着眼泪,掩埋了这位红军战士的遗体。

红1军团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之一,共2万余人。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当时的红1军团辖第1师、第2师、第15师。

不论当年牺牲在田坝村里的那位红军战士是否是红1师的一员,笔者和昔日的战友们都发自内心地道上了一声:“安息吧,革命老前辈!”

2005年4月,在泸州医学院(现西南医科大学)、热心群众何泽富等捐助下,在原来埋葬红军战士的地方竖立起石碑,石碑中间刻着“红军碑”3个大字,两边分别镌刻着“为有牺牲多壮志”和“敢教日月换新天”。同时将另一通石碑竖立于附近,碑上镌刻着“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长征途经田坝村史实简述”。

2010年,古蔺县人民政府将红军碑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竖立在田坝村的红军碑(图源:四川省情网)

2015年,田坝村还是一个贫困村。那时,全村有贫困户111户,贫困人口416人。村里产业基础极其薄弱,村民大多受教育程度低,劳动技能缺乏。贫困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渠道,是农耕生产和外出务工。“吃饭靠天,穿着寒酸,出村靠走,通讯靠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

2015年7月,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确定,泸州市古蔺县黄荆镇田坝村为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的定点帮扶村。

2015年至今,四川省地方志办共选派干部5批5人进驻田坝村开展帮扶工作。9年来,四川省地方志办认真履行帮扶单位职责,全力支持田坝村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在历任驻村干部以及市、县、镇、村各级干部和当地群众共同努力下,田坝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年,田坝村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先后获评古蔺县“2018年度脱贫攻坚先进村”、泸州市“2018年度市级‘四好村’”。

2018年、2019年,四川省地方志办连续两年荣获省直部门(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成效考核情况综合评价“好”。2名驻村干部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干部,1名驻村干部被授予“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2019年,田坝村获评四川省2019年“文化扶贫示范村”。

2019年12月,田坝村入选四川省卫生村(社区)名单。

2021年5月26日,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表扬2020年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四川省地方志办获评2020年省直部门(单位)定点扶贫先进集体。同日,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情况的通报》,四川省地方志办在省直部门及中央在川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成效考核中,再次获评综合评价“好”,受到通报表扬。2023年7月,四川省地方志办在2022年度省直部门及中央在川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中,第四次获评综合评价“好”。

2023年1月,田坝村被认定为“四川省第三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古蔺县黄荆镇田坝村长房子聚居点莲藕产业生态园荷花盛放(图源:四川省情网)

四川省地方志办在定点帮扶中,先后通过协调部门项目资金、主动筹资并动员社会力量向田坝村捐资等共计141万元,帮助村里完成断头公路建设2.5公里、拓宽公路2.5公里,修建产业路路基2.8公里,打破了产业发展、外来企业进入和劳务输出的桎梏。完成土地整理120亩,治理滑坡点地灾5个,升级变压器9个,完成改造饮水工程6个,完成生产便道建设29公里。帮助协调田坝村102户农户土地流转承包,完成莲藕产业园区200亩、赶黄草种植园区110亩、菌袋加工厂1个等项目,带动村民实现土地分红、家门口就业。依托莲藕产业园区打造首届“荷花节”,整合力量打造融“农业观光+度假”“农业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农业观光旅游基地。向镇中心小学校学生捐赠春秋校服350套价值4.5万元,为田坝村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赠送价值5600余元的文具110套,为贫困户学生赠送价值6854元的书包46个。班子成员带头定期走访田坝村贫困户,向他们送去慰问金。

田坝村在莲藕产业生态园里展示苗族婚俗“拉泥船”(图源:四川省情网)

在定点帮扶中,四川省地方志办注意指导田坝村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在此基础上,抓基层,打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帮助落实“城乡党建结对共建”,强化“三会一课”规范和内容。每季度为村干部讲党课,加强重要会议、文件精神的传达,提高村“两委”班子队伍政治素质。培训党员36人次,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5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3名,发展贫困户党员2名。

四川省地方志办帮助田坝村协调安装价值约为2万元的无线广播,开办“农民夜校”,开展专题讲座、政策宣讲等,帮助贫困户了解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帮助有效掌握法律法规知识和科学种养技术,提高群众文化素质。

通过这些举措,极大增强了田坝村的自身“造血”功能。全村群众在村“两委”带动下,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平整土地,治理边坡,改善环境,兴修水利,改善基础设施,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经过不懈努力,全村贫困户、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逐年降低。

2018年4月,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田坝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四川省地方志办省志工作处副处长邓肖亭在田坝村党支部大会上为党员讲党课(图源:四川省情网)。

在定点帮扶中,四川省地方志办联系协调四川天下志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向田坝村捐资建设了一个村史馆。该馆展陈分为基本情况、帮扶工作、红色文化、地方风俗、大事记、乡村记忆、荣誉墙7个版块,计1.2万字、215幅图片。

村史既是凝聚村民人心的一条纽带,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带动产业发展的一个载体。田坝村的村史馆以独有的方式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成为村民心中的“文化祠堂”。村民们通过村史馆的展示,了解本村村情村貌,极大增强了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自豪感,激发了奋进力量。

根据乡村实际,田坝村村史馆突破单一功能场馆设置,充分利用有限空间,探索出村史展陈室、党建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级直播平台、特色农产品展示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场馆建设路径。

2023年11月22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中),四川天下志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特约主编张小军(左)为田坝村村史馆揭牌(图源:四川机关党建网)。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改变学子命运、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培育乡村振兴主力军的有力手段。四川省地方志办在对田坝村的定点帮扶工作中,把关注点放在教育上。

从2018年开始,四川省地方志办联合四川汇益展览有限公司在田坝村设立爱心奖学金。根据“汇益展览爱心奖学金”实施方案,义务教育阶段班级前10名和考入普通高中、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的田坝村学生,分获200—5000元不等的奖学金。爱心奖学金的设立,大大激发了田坝村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间形成了崇学尚学的良好风气,每年都有学生考取省内外重点大学和重点高中。6年来,汇益爱心奖学金累计发放15.1万元,共有273名田坝村优秀学生获得奖励,其中205人次优秀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考取班级前10名,44名优秀学生考入高中,22名优秀学生考取大学本科,2名优秀学生考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2023年8月19日,四川省地方志办为田坝村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奖学金(图源:四川省情网)。

因地处乌蒙山区等原因,田坝村学生在升学之前少有机会走进大学校园,更谈不上科学的学业规划引导。为丰富假期生活,拓宽学生视野,树立人生目标,作好学业规划,增强学习动力,最终达到持续“扶智扶志”目的,2022年8月23日、2023年10月21日,四川省地方志办先后两次组织田坝村36名、39名小学高年级至高中阶段的学生分别前往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警察学院开展体验日活动。通过参观校史馆、家教家风馆、大学科技园、四川省毒品预防教育实践基地等,学生们在深受教育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大学浓厚的学习氛围,对大学生活产生了强烈的憧憬和向往,纷纷立志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在优美的校园中充实锻造自己,努力成才,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2022年8月23日,四川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田坝村学子开展走进高校体验活动。图为在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门前合影(图源:四川省情网)。

2023年10月21日,四川省地方志办开展田坝村学子走进高校系列活动。图为在四川警察学院图书馆门前合影(陈浩平 摄)。

在关注教育帮扶的同时,四川省地方志办将产业帮扶放在重要位置,除帮助规划发展产业外,将培养有眼界、有思想、有能力的致富带头人、村组干部作为发展产业的重要支点。以致富带头人、村组干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引导群众投入产业发展。

既要埋头干事、又要抬眼看路,为进一步拓宽致富带头人和村组干部群众的眼界,帮助田坝村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2023年、2024年四川省地方志办连续两年组织致富带头人、干部群众到竹产业发展较好的乡村振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

2023年5月24—25日到宜宾市的5个先进村、2024年6月18—20日到眉山市的3个村1家企业等参观。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实地考察观摩、现场深入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各村发展竹产业的模式、规模、收益、集体经济发展等情况,以及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文化挖掘、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与当地镇村干部深入探讨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的经验做法。

2023年5月25日,考察组到宜宾市三江新区宋家镇胡坝村考察雷竹基地(牛淼 摄)。

2023年5月24日,考察组到宜宾市长宁县竹海镇永江村考察竹产业。图为参观竹编产品展示室(牛淼 摄)。

2024年6月19日,考察组在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参观斑布竹纤维科技馆(图源:方志四川)。

2024年6月19日,考察组参观青神县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图源:方志四川)。

考察期间,田坝村党支部在宜宾赵一曼纪念馆、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和三苏祠博物馆分别开展“参观红色基地 传承革命精神”“永丰村里践初心 三苏祠内沐清风”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和群众代表进一步强化了党性修养,坚定了文化自信。

2023年5月25日,古蔺县黄荆镇田坝村党支部到宜宾赵一曼纪念馆开展“参观红色基地 传承革命精神”主题党日活动(宜宾市地方志办 李勇 摄)。

2024年6月18日,古蔺县黄荆镇田坝村党支部在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开展“永丰村里践初心三苏祠内沐清风”主题党日活动(胡艳平摄,图源:方志四川)。

2024年6月18日,古蔺县黄荆镇田坝村党支部在眉山市东坡区三苏祠开展“永丰村里践初心三苏祠内沐清风”主题党日活动(胡艳平摄,图源:方志四川)。

通过考察学习,考察组成员都感到受益匪浅,既有理想信念的升华,也有先进方法的把握,既认识到自身差距、感受到压力,也增强了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推进发展的信心决心。大家对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加清晰直观地认识,纷纷表示要迅速行动,立足资源禀赋,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困难面前止步不前,还是寻求其他办法克服困难,这将决定事态的走向。把别处山上的石头用来琢磨玉器,是一种大智慧。

城市和乡村,发达地方和欠发达地方,各有优势和强项。自己没有的,不妨一借。成功的取得,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借助外力。能够跨越重重困难实现自我发展者,都懂得 “借力”“借势”“借道”。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一个优势,这就是能够调动一切资源,集中力量干大事。通过相互扶持,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带动,最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国家繁荣昌盛。

由衷地为田坝村的父老乡亲点赞,为宜宾市、眉山市相关单位点赞,为定点帮扶田坝村的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点赞!

写于2024年6月26日

参考资料:

1.蒲建宇,《觅他山之石 谋共兴之业——四川省地方志办组织帮扶村干部群众和致富带头人赴眉山考察学习》,方志四川,2024年6月20日。

2.《四川省地方志办驻村干部轮换交接暨帮扶工作座谈会在古蔺县黄荆镇田坝村召开》,方志四川,2024年5月17日。

3.《定点帮扶出实招 文化振兴见成效——省地方志办赴古蔺县黄荆镇田坝村参加村史馆揭牌仪式并走访慰问村民》,四川机关党建网,2023年11月24日。

4.牛淼,《凝心教育帮扶 聚力人才振兴——四川省地方志办在古蔺县黄荆镇田坝村开展2023年度爱心奖学金发放活动》,四川省情网,2023年8月20日。

5.牛淼,《考察学习谋发展 聚焦产业促振兴——四川省地方志办组织帮扶村村组干部群众及致富带头人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四川省情网,2023年5月27日。

6.刘艳平,《献爱心为莘莘学子梦圆出实招助推乡村人才振兴——四川省地方志办在古蔺县田坝村开展爱心奖学金发放活动》,澎湃政务,2021年8月28日。

7.《四川省地方志办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澎湃新闻,2021年6月4日。

8.《让青春之光在脱贫攻坚一线闪亮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邓肖亭获评“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四川省情网,2021年4月23日。

9.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一渡赤水时期(一)一渡赤水进古蔺》,四川省情网,2019年6月4日。

10.《田坝村》,四川政务服务网。

11.《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黄荆镇田坝村》,博雅地名网。

12.《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百度百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袁 征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