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耕耘修佳志 存史资政鉴后人——《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出版座谈会在成都召开
2018年5月10日,《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出版座谈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钟承林、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邱新立出席会议并讲话;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蔡竞,原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秦安禄,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原党组书记、主任马小彬出席会议。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就《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出版作说明。会议由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行主持,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邓瑜参加会议。
《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于2009年4月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启动编纂,四川省地方志办具体组织实施,省军区、省发展改革委、民政厅、省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地方志办、省地震局等部门共同编纂,历时近十年,最近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志分《总述大事记》《灾情》《抢险救灾》《医疗防疫》《赈灾》《灾后重建》《英模》《附录》8个分卷,近7000页上千万字,从不同侧面全景展现了这场抗震救灾悲壮恢宏的历史画卷。该志是我省第一部针对特大自然灾害的专题性志书,也是一项规模浩大的系统文化工程,涉及部门多、耗费时间长、专业性极强、工作量巨大,参编单位多达上百个,参编人员多达上千人,是以官修的形式真实记录“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灾难与抗争,著录的精神与梦想。
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宁委托,钟承林代表省政府在讲话中对编纂《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的重大意义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全方位、全景式、多角度、多层次地记录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带领全国人民沉着应对特大地震灾害、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和灾后恢复重建伟大胜利的历史过程,全景展现了四川人民从悲壮走向豪迈,谱写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和科学发展的壮美诗篇,全面系统地保存了汶川特大地震的珍贵历史资料;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灾区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大无畏气概,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共赴时艰、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这部志书的面世,必将带来广泛的社会关注,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必将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发挥积极作用。
钟承林表示,当前全省地方志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志鉴编修质量;二是要发挥优势,进一步提升资政辅治能力;三是要开拓进取,进一步做好文化传承创新。
邱新立对《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的出版面世表示祝贺。他指出,《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不论是政治质量还是体例质量,不论是资料质量还是著述质量,都堪称是一部难得的上乘之作、传世佳品,作为四川省第一部为记录重大事件而编纂的专题性志书,必将在我国著述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这部志书所传承的抗震救灾精神,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事业提供了不竭的动力;这部志书所记载的事件内容,为学习和研究自然灾害规律提供了宝贵资料;这部志书所积累的编纂经验,为今后编纂灾害事件志提供了参考和借鉴。针对四川省地方志工作,邱新立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传承弘扬修史修志优良传统,二是要进一步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三是要研究总结好汶川抗震救灾经验。
陈建春在座谈会上介绍了《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出版情况。他指出,该志是我省第一部为记录重大事件而编纂的专题性志书,它既是我省一项重大基础性文化工程,又是我省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这部志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展现,是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实践结晶,是奠定文化自信根基的方志贡献。这部志书的出版面世,必将有助于进一步系统总结抗震救灾经验,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应对突发事件、抗击特大自然灾害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必将有助于进一步弘扬“感天动地”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必将有助于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巴蜀文化、地震感恩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会上举行了向7个牵头承编单位及6个重灾市(州)、3个极重灾县的赠送《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仪式。
各分卷承编单位和省直有关部门分管领导、6个重灾市(州)及汶川县、北川县、青川县志办40余人参加座谈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