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省地方志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怀念中感悟不朽——深切怀念总纂《广元市志》的邓颖全同志

作者:王少卿 来源:广元市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3-30 08:42:00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

2018年3月30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在2018年第1期《广元地方志工作》上批示:

王少卿同志撰写的《怀念中感悟不朽——深切怀念总纂〈广元市志〉的邓颖全同志》一文所述邓颖全的事迹感人至深。邓颖全同志从广元市广电局退休后,被广元市地方志办公室聘请从事《广元市志》编纂工作。虽年事已高,但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度负责,精益求精;不计名利,不计得失;待人真诚,团结友善。邓颖全同志对事业执着追求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不求索取默默奉献的“老黄牛”精神和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值得全省地方志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请省情信息处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网及“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发布,复印送机关各处、四川年鉴社学习,请《巴蜀史志》刊发宣传。


邓颖全同志是原广元市广播电视局副县级退休干部,生于1944年,因病于2017年12月15日去世。2007年至2013年他被聘请到市志办专门从事《广元市志》编纂工作,是总纂志稿的具体策划者和实施者,他和杨大明等同志一道,把一千多万字的繁杂粗糙的基础资料编纂成250万字的比较成熟的定型书稿,虽因眼疾难以为继,但始终关心市志编纂。他在市志总纂工作中,起到了奠基性、支柱性、示范性的作用,给整个编纂工作增强了信心和决心,赢得了共事人员的尊敬,大家真诚地称呼他邓老师。2016年《广元市志》出版发行并获得赞誉,他功不可没。

d47c39e1784440018484cd885bde2688.jpg

邓颖全同志

邓老师是一个平淡自然的人。他中等身材,和我常见的其他老同志一样着装、走路、说话,没见过他无聊、抱怨、激动,感觉更印合我心里刻画的中国传统的老同志。他没谈过钱,没说过家产,我不知道他是否富裕;他没表达过提携关照、恩泽他人的事迹,我不知道他过去有多大的势能;他没有讲述过珍馐美味、迷人风景、愉悦激情的经历,我不知道什么可以使他激情飞扬。我和他相识,始于审验《广元市广播电视志》志稿的会议,他介绍情况的淡定,透露了一种自信,我暗自把他作为总纂《广元市志》书稿的聘请人选,我在他们单位了解他的情况,回应都是一个意思:“这个人你选对了。”我拜见并正式聘请他的那一回,他对薪金待遇和作品署名都不大关心,详细询问了工作安排部署以及我的思路措施,交流了对文化的理解认识,其余似是闲聊,感觉得到他一直在思考,最终应允了受聘。大概就是因为他太平淡,他刚来的时候,有人怀疑甚至白眼过他,他对我的慰藉回应道:“这是正常的,别人怎么看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自己怎么做。”

邓老师对权势名利兴趣不浓。市志编纂初期,我们聘请的老同志较多,我几次与他商量,拟明确他担任个组长什么的,既便于协调,也有理由多给他薪酬,他说:“我肯定尽到那个角色的责任,但不要明确什么职务。”之后,我的思路安排,主要是通过他而具体实施。考虑他实际承担的工作较多,我几次要给他增加薪酬,他说:“你们经费紧张,只给我增加搁不平,全体增加又没那么多,不能使你为难。”最终谢绝了我的意思。与他谈到成书后他的署名问题,他微笑着说:“我很赞同你经常讲的‘修志也是修桥,是架设古今之桥’这句话,修桥在民间是做善事,做善事不一定留名。”我听说他有一个非常要好的同窗是高级干部,每来广元检查工作一定要与他相聚,他心领但谢绝了同窗的多次情意,给我讲这些情况的人惋惜得不停地摇头。

邓老师干事业不胜不休。编纂市志,的确面临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各部门重视不同;供稿资料质量参差;必要史料缺失;改写重写很多;编纂人员素质差异;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聘用薪酬仅有几百元;等等。在多次商讨会议上,有提出增加待遇的,有提出增加人员的,有提出简化纲目的,有寻求捷径完成任务的……邓老师的发言始终一脉相承:“志书标志着区域文化水准,典籍地位不能动摇。只图完成任务那很简单,如要惠及子孙,那就要考验我们这些人了。”他充实完善了纲目,提出了编纂细则,主动担当了别人认为无法进行的工作项目,使纷繁复杂变得简明可行。几次给我建议:“编纂人员之间有内耗,精选两到三人效率更高。”我尊重了他的意见。我在市志《编后记》里写进了“如果仅是为完成任务也许比较容易,但若旨在惠及千秋,那却是一种考验”,这是他说过的话。

邓老师做学问严谨认真。他经常说:“编修典籍,如果敷衍了事,造假文献,不仅浪费钱财,更要贻害子孙。”他经常为核实一件事情查阅很多的资料,指导编纂业务讲得非常细致。关于广元城区东山凤凰楼和来雁塔的修建时间,基础资料说法不一,他和杨大明同志一道亲临实地查看记载。对于各县志书以及其他一些著作记述有差别的史实,他都要认真研究甄别。好几次他与其他同志在业务上出现不同见解,一同来到我办公室各自阐述其理由,我听了他们的论点论据论证之后,真是非常受教育。记得他已经离开编辑部一年多时间了,还专程来告诉我,《俗语》篇目里某个字的当地发音拼音无法标识,必须使用国际音标。他经常颂扬毛主席的话:“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决定的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邓老师对知识学不止步。他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大)中文系,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与他交谈就会发现,他的知识更新很快,他对国际国内的情况比较清楚,对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比较关心,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比较了解,他的思想始终鲜活。他对电脑、网络使用比较熟练,对汽车、电器方面也很在行。有一次,我办公室的门锁坏了,他主动过来修理,其熟练的程度和修好的速度都使我惊讶。

邓老师的行为规范文明。他虽然年近古稀,但自觉遵守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他是上班来得最早,下班走得最晚的人;他肯定也有很多私人事务,却很少请假耽搁;他经常整理公共区域卫生,检查办公场所水电、门窗事宜,似乎这里既是他的来处又是他的归宿。我经常以他为榜样与在编职工共勉。我们共事以来,他没有给我提过一次带有名利色彩的要求,只是从容不迫地做事,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承诺,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阶段的计划。他的操行折服了曾经白眼他的那些人。2013年,他眼疾需要手术,尽管我非常不舍,从他的健康角度出发,我诚恳地劝他休息。虽然他病逝并非眼疾,但我总感到没照顾好这位老人而不安,后来,另一位老同志告诉我,邓老师几次在他面前讲:“市志办很仁义。”这句话使我踏实了些许。

邓老师的告别仪式如常,依时下规矩,没有我表达意思的议程,但我情绪涌动,感悟很多,一直到现在我总觉得亏欠了他什么。两个多月来我尽在应急,总想应急之后再作弥补,可怀念之情与日俱增,我不是刻意伤感,只是在远去的美好面前按捺不住。他与我交往十年,没有以钱物承载彼此的情与礼,但他给我记忆与思维的通道里搁置了稀奇和钥匙:

邓老师究竟图的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是一个深邃博大、厚重切身的课题,它是牵引生命的目标,决定着人生定位和行为取向。在源远流长的习俗里,功名利禄被传诵演绎,成为量人的标尺,它的魅力使人们前赴又后继,特别是博取功名,是大加褒扬的正道,是光宗耀祖的事情。由此,非议功名利禄的理由都显得软弱乏力,舍弃功名利禄而图他都难以置信。但是,邓老师似乎对这些共识的贵重兴趣不浓,他多次把别人递过来的东西漫不经心地给推了回去,常人无法理解他的蹊跷。历史上舍弃功利偏要卧薪尝胆的蹊跷还真不少:传说帮助越王勾践成功复国的范蠡,三成巨富三散家财;运筹帷幄的张良,据说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去了;很多饱学之士拒绝高官厚禄甘愿做一名普通教师;众所周知的乔达摩·悉达多放弃王位继承而去苦行悟道……“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①,如同“三季人”②没见过冬天一样,总有一些人以自己的口味猜意鹓鶵③,以自己的狭隘去描画浩瀚,以阴暗的心境去解析太阳,以自己的欲望之尺去度量英烈、伟人甚至神仙。我恍然对地方志只记述发生了什么而不阐述缘由目的有所领悟。说到这里,我本就没有资格对我必须踮脚翘首仰望的人问他为了什么,我的提问只能折射我的欲念,定格我的层级。“子非鱼”,我们不应对“神秘事物”妄加猜测,至少可以保持沉默④。正如鲜花并不是为了施展美丽招蜂引蝶而灿烂,没有蜂蝶他绚丽依然;正如深谷幽兰他不为了什么,也在那里静静地散发芳香,难怪张九龄说“草木有本心”⑤。

邓老师蕴藏着不紧不慢的愉悦,他凭藉什么愉悦呢?用感官的方式获得快乐,既是原始本能的,也是时兴现实的。很多人为了追求快乐,在感官领域里下足了功夫,没有止境地去开辟感官盛宴,把感官舒适程度一再升级。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方式感受美的事物,但无法通过感官方式了解美的理念。有些生命方式可以扩大愉悦的内涵与外延,假如他人的快乐是因为你注入的因素而被激活,假如可以将狭小的个体快乐扩大到整个世界,生命的意义就一定超越了生命本身,那将使整个世界其乐融融。这一种愉悦只能攀爬奉献与思维的阶梯进入一个崭新的界面才可以感受。阿姆斯特朗⑥登上月球说“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国画大师李可染在文革被批斗时说“我不一定是好人,但确实没有时间去做坏事”。他们境界宽广,心无旁骛。而有的人,总是把快乐停留在童稚“碰碰车”的游戏阶段,没有更新升华。生命有其本能,人是将其本能升华为文明。邓老师是一个纯粹的人,他能从新的界面感受到新的愉悦。

世间藏着很多奥秘,世间藏着很多珍宝,多少人想解码奥秘熟谙玄机,多少人祈求珍宝幸临,多少人希望被视为珍宝。然而,珍宝毕竟是稀缺之物,岂能随意可见。楚国人卞和献玉,被两代君王以欺君之罪砍了双足;爱因斯坦也曾被看作怪物;我党遵义会议之前,被所谓的军事家指挥得不知所措。珍奇,往往并不光芒四射,而是质朴得非常纯粹,纯粹得隐于自然,自然得不引人注目,见素抱朴,和光同尘,象阳光一样,不显露色彩,却没有任何的光彩可与之相比,任何的色彩于他都是不屑。有的人蔑视平凡,难耐清静,崇洋媚外,逐新猎奇,失散了身边的很多美妙;有的人纸上谈兵,鹦鹉学舌,穿着他人经验的外衣招摇,荒芜了获取知识的路径。做事是试金石,取舍是照妖镜,实践才能出真知,只有心灵与事业碰撞的火花才奥妙无穷,绚丽精彩。

大多养尊处优生活惬意的人,总在追求永恒,秦汉时期皇帝追求长生不老,两千年来繁衍了众多子孙。当下最时兴的设问,莫过于“什么东西才是自己的”,似乎一致认同身体是自己的。本杰明·富兰克林⑦说过:“有些人25岁就死了,但要75岁才被埋葬。”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佛学里有一个术语是“行尸走肉”,强调的是身体不重要,重要的是觉悟。这些话尽管是少数人说得,但也只有少数人才说得出来。很多关键的时候,少数人就是脊梁,支撑起血肉。细想起来,身体就是一个工具,工具如不使用,就失去意义。什么东西才能永恒呢?永恒就是永远不会消亡。老子说过:“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⑧道是什么呢?“用之有弗盈,渊似万物宗”⑨,道永恒存在。老子把道说得“玄之又玄,众眇之门”⑩,我们凡夫俗子把它简化了,就是要明道理,修道路,走正道,施道德。如是这样,即使死了,却还活着,便是不朽。

邓颖全之名已载志书,良志信史,惠及千秋。

……………………………………………………………………………

注释:

①《庄子 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朝菌:朝生暮死的菌类植物。晦朔:指月亮的晦朔弦望。蟪蛄(音:hùi gū):一名寒蝉、知了。旧说,寒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寿命不到一年。

②“三季人”:传说生命没有冬天的蚱蜢化为人形,与人争论一年有几季。

③李商隐诗《安定城楼》中句:“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鶵竟未休。” 鹓鶵(音yuān chú)。句意是说自以为腐败的死鼠也是美味,生怕鹓鶵抢吃而猜忌不已。源于《庄子·秋水》中一个寓言故事。

④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主张:对于不可言说之物(哲学家们称为“神秘事物”),必须保持沉默。

⑤唐代张九龄的《感遇.其一》中诗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⑥美国宇航员、试飞员、飞行员以及大学教授阿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1930年-2012年),于1969年7月21日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他谢绝了多个政党从政邀请,反对美国担当“世界警察”行为。

⑦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年—1790年),是美国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出版商、慈善家等,是美国独立战争时重要领导人之一,有人评价:“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

⑧老子《道德经》句。大意:水对万物有利而不与其争,它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地方,近似道德原理。

⑨《道德经》句,大意:它的作用无穷无尽,非常深远,好象万物之源。

⑩老子《道德经》句,大意:它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作者:王少卿,广元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来源: 广元市地方志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