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省地情动态>市县动态>详细内容

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在全省地方志宣传、信息暨期刊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材料

来源: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6-12 14:37:00 浏览次数: 【字体:

展示新作为 开创新局面

——在全省地方志宣传、信息暨期刊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材料

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2018年5月30日)

近年来,德阳地方志宣传、信息暨期刊工作以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系列工作部署为导向,以融入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为重点,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同地方志宣传信息暨期刊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深入探索创新工作方式,努力展现新作为、推出新成果。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强化“存史、资政、育人”责任担当,突出“宣传求实效、信息出亮点、期刊创特色”工作理念,深挖德阳方志资源,建好宣传平台,畅通信息渠道,提升办刊质量,为弘扬地方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完善工作机构,强化队伍建设

宣传教育是人们认识了解地方志主要途径,也是我们取得党委、政府支持的有力武器,更是方志历史文化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要做好宣教工作,机构队伍建设是前提和保障。2016年9月,我室实行机构改革,将市委党史研究室与市地方志办公室整合为中共德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在机构整合的过程中,为加强宣教力量,我室新设宣传教育科,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史志宣传教育工作,指导德阳市方志馆、党史纪念场馆的建设、管理,组织期刊的稿件征集、编纂,负责史志网站的维护、管理和书籍发行等。2017年,我室选派了一名中文专业的年轻干部为宣传教育科负责人,以增添宣教活力。为保证信息报送、期刊供稿,我室设立了专门的宣教工作微信群、《德阳史志》期刊供稿群,建立了稳定的史志通讯员队伍。同时,为更好的明确责任、规范流程、提高效率,我室出台了《书刊编纂工作流程》,对期刊的选题、资料征集、编撰、采购、印刷、验收、稿酬发放、入库发行、资料稿件移交等各个环节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进一步提升了期刊编撰出版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二、整合工作资源,搭建宣传平台

一是加强自身平台建设,拓宽宣传教育载体。和德阳移动公司签订协议,开通史志信息手机推送业务,2017年至今我室已推送“德阳先烈先贤”“德阳早期党组织活动”“纪念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和“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系列短信14000余条次,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加强场馆建设,2017年9月27日,德阳市首家县级方志馆——中江方志馆对社会免费开放服务,配置了图片墙、图书架、展示柜、阅览桌等设备设施,全馆藏书3000余册,融编修、研究、收藏、服务等功能为一体,为全市方志馆建设工作开了个好头;德阳方志馆、德阳党史陈列馆建设的请示经市领导签批同意后,纳入了全市“三馆一中心”规划,我室已就具体建设事项与规划、建设等部门协调并达成共识,力争项目早日落实到位;绵竹方志(党史)馆建设事项已经绵竹市常委会通过,目前正在积极进行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建好“德阳地方志”子网站的同时,主动谋划启动微信平台建设,在学习省地方志办“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和兄弟市(州)史志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策划德阳史志微信平台建设,目前正抓紧申请,预计年内将建成。

二是加强交流协作,借力开展宣教活动。主动对接《德阳讲坛》,协助德阳日报社举办以《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与历史地位》为主题的第三场讲座,主动承接两期关于德阳历史、文化的讲座;参与德阳电视访谈栏目《书香德阳》的录制,在向广大观众朋友推荐《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访谈中,重点讲述了七十年代习近平先后到中江县考察土法制取沼气、到德阳县考察沼气发电的过程,回顾了习近平赴德阳考察后办沼气为梁家河老百姓带来温暖与光明、解决梁家河最突出的缺柴缺煤问题、不让老百姓为烧水煮饭煎熬的珍贵史实;积极参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四川足迹”党性教育现场和课程开发,被纳入市委组织部成立的“习近平总书记的四川足迹”党性教育现场和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我室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目前我们已形成部分课件成果获得市领导肯定性签批,为促进史志工作在主战线中发声发力、扩大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绵竹地方志办与绵竹电视台《南轩讲堂》节目密切合作,开展了《走进王干青》《绵竹的书画艺术》两期讲座,扩大了社会影响。

三是广泛参与大型活动,有效传播史志声音。主动与《激情岁月——三线建设之歌音乐会》组委会对接,为主办方提供三线建设历史资料编写主持词,并为三线建设者代表赠送了由我室编撰出版的《三线建设在四川·德阳卷(上、中、下)》《德阳工业区及三线建设大事记(1956-1980)》系列丛书;在《信·中国》与中江县联合举办“敬英雄、祭英烈”活动中,向参加活动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信·中国》栏目组著名主持人朱军等一行赠送了《中江史话》,宣传中江地方历史文化;同时,积极为《中国影像方志》提供地方资料,《中国影像方志·广汉篇——一只神鸟的前世今生》在央视科教频道亮相,《中国影像方志·绵竹篇》也将于近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三、推行专题化办刊,突出特色亮点

2017年,机构合并后,为了更好地开展、推动和宣传史志工作,我们在吸收原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的《德阳春秋》和原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德阳党史》办刊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新时期的期刊编辑工作,将其改版为《德阳史志》季刊(内部刊物)。新的《德阳史志》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一是主题焦聚,二是史志研究,三是史志工作反映和史志才艺展示。由此大致设置了史志视点、史志笔谈、史海集萃、史志动态,还有史志艺苑等栏目。为了紧跟中心工作,突出工作亮点,我们每期相对集中地选择一个重点作为当期主题,如2017年第一期以家规家训为主题,第二期焦聚德阳市第二批援藏,第三期梳理德阳早期党组织领导下的武装斗争,纪念建军90周年,第四期为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时,我们努力坚守原创为主的用稿原则,着力营造图文并茂的刊物风格,力求图有生动形象之美,文有简洁严实之风。2018年,《德阳史志》依旧坚持主题化办刊的办刊风格,目前以“德阳先烈先贤”为主题的《德阳史志》(2018年)第一期已出版,“纪念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10周年”的第二期初稿已经形成,“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第三期期刊正在进行资料收集。另外,《绵竹史志》于2017年10月创刊出版,现在正进行第二期的编辑工作。

四、逗硬目标考核,激发工作动力

我室坚持把考核激励作为宣传信息暨期刊工作的重要基础,着力加强目标考核、情况通报、评先评优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激发工作动力。一是建立目标考核制度,将其纳入对各县方志和本单位各科室的工作目标考核,确保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二是建立情况通报制度。每半年各县(市、区)志办和本单位各科室的信息及期刊稿件采用情况进行通报,并把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全市方志系统在信息报送、期刊供稿方面形成了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良好势头:2017年至今我室向《中国地方志》《巴蜀史志》、“四川地方志”网站、四川党史文献网、“方志四川”微信、《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四川省党史工作简讯》、德阳日报、德阳电视台、《德阳史志》、德阳地方志网站推送德阳史志稿件和信息260余篇(条),扩大了德阳史志影响力;稿件质量不断提升,其中《第三轮志书资料收集初探》《对巴蜀史志发展方向的一点思考》《晒烟引入什邡时间考》《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地方良好家风——浅谈德阳地区家规家训、家风建设》《汉晋绵竹城的前世今生》等入选《巴蜀史志》,《泛阅读时代地方志图志体发展探析》入选《中国地方志》。

下一步,我们将以学习贯彻此次全省地方志宣传、信息暨期刊工作培训会议精神为契机,奋发有为、积极工作,力争进一步发挥史志作用、扩大史志影响,在新时代德阳文化建设中,谱写更为美丽的史志篇章!

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