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省地情动态>市县动态>详细内容

新华网:乐山市中区农文旅融合,村民增收,乡村更美

来源:乐山市委党史和地志研究室供稿 发布时间:2021-06-11 09:36:24 浏览次数: 【字体:

盛夏将至,乐山市中区悦来镇成串的荔枝挂满枝头,预示着不久后的丰收。57岁的曹秀兰正漫步自家果园,脸上笑意盈盈:“我家种了近300棵荔枝,其中80%的果子都被游客买走,剩下少部分卖给合作社,根本不愁销路。”

背山临水的荔枝湾村,荔枝种植历史上千年。上世纪80年代,荔枝湾村开始将荔枝作为产业发展,在镇村干部的带动下,曹秀兰和丈夫背着背篓、踩着烂泥,带回了7棵荔枝苗,但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村里的路有多烂?46岁的张建平记忆深刻。2007年,在广东当厨师的张建平回到荔枝湾村开办农家乐,此后10多年里,“乐山荔枝”名气越来越大,但家乡的交通问题也日渐凸显。“最初进村是泥巴路,后来修了水泥路,但没多久就被碾得坑坑洼洼。”张建平回忆。

围绕“五大振兴”做文章,近年来市中区以建设产业环线为抓手,奋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在悦来镇,一条36.14公里长的荔枝湾乡村旅游产业环线,沿着多个产业景点不断延伸;同时,荔枝湾村融入荔枝特色、人文历史及民俗农耕等元素,配套开展道路绿化造景、环境整治提升、老旧农房改造,让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荔枝湾现在大变化,我准备继续改善荔枝品种,同时把农家乐办好,也希望乐山荔枝品牌越来越响亮。”张建平说。

坚持将农文旅融合作为主要抓手,同样迎来巨变的,还有峨眉河畔的苏稽镇。在这里,历经千余年沧桑依旧挺立的古桥,默默见证着河两岸的变与不变,古桥一端相接的桂花路,如今已打造成宽敞漂亮的美食步行街,50多岁的辜明彬、易素芬夫妇已经在这里卖跷脚牛肉超过20年。“以前桂花路烂且环境脏乱差,沿路都是摊贩车辆,常常堵得水泄不通。”辜明彬说。

美丽乡村苏稽文旅小镇的打造,让这里焕发出新活力,尤其去年苏稽古镇保护性开发项目一期建设完成后,桂花路—杨码头街“回字形”区域更是大变样。按照“修旧如旧”的打造理念,该区域的川西古建筑风格得以修复重现,全新铺装的道路、美丽的滨河景观,美食步行街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结合自身特点、彰显地域特色,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如今的悦来镇,荔枝种植规模近万亩,年产荔枝25万公斤,带动人均增收1万余元,近年来成功举办“荔枝文化旅游节”“樱桃节”等活动,吸引游客近100万人次;而在苏稽镇,餐饮住宿门店超过600家,带动群众就业3万人,这里已成为乐山新的旅游热门地。“今年‘五一’小长假,游客排队吃跷脚牛肉,我们店纯利润达到2万元。”辜明彬高兴地说。

沿着市中区农旅融合产业环线、岷东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环线、荔枝湾乡村旅游产业环线“三大农业产业环线”,一幅美丽乡村“嘉州画卷”正徐徐铺开,持续做优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促进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市中区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踏石有印。

2020年,市中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84元,增幅8.9%;总投资28亿元,改扩建3条农业产业环线145公里,连接苏稽古镇、花舞嘉州等14个田园综合体,将苏稽、岷东和悦来片区连环成线;建成剑峰种植养殖循环基地、特色水产养殖园区等产业基地50余个,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6.49万亩、机耕道路3070公里,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0%,有效保障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未来市中区将立足农业小而全、文化广而深、旅游丰而美的特点,加快构建“6+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依托“三大农业产业环线”和“五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精致农业,探索农业、商业、文创、旅游、体育等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打造“农、商、文、旅、体”五位一体、产业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典范,把市中区建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特色农旅创新区。

来源: 乐山市委党史和地志研究室供稿
终审:杨帆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