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县委党史研究室(县地方志办公室)同中物院开展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专题座谈会
7月31日上午,梓潼县委党史研究室(县地方志办公室)在两弹一星干部学院组织召开了“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核心的四川特色创新文化研究”主题座谈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老领导、老专家30余人以及梓潼“两弹一星”纪念馆相关人员参加座谈。
座谈会现场
“两弹一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梓潼县委党史研究室(县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刘文主持座谈会。他介绍了“两弹一星”文化研究中心、县委党史研究室(县地方志办公室)在“两弹一星”历史,特别是“两弹一星”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如何让“两弹一星”精神进课堂的情况。
王志云同志在自己居住过的房屋前回忆当年在梓潼时的情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党委副书记王志云深情地回顾了“两弹一星”精神的由来。他说,他是1969年从青海221基地来到以梓潼为核心的902基地,“两弹一星”精神容纳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两弹精神”,“两弹精神”又是从九院“五种精神”提炼出来的。他特别主张讲解“两弹一星”精神要与具体的人和事结合,就此他还讲了宋大本心中唯有工作、罗家和为事业放弃恋爱、邓稼先雨夜赶赴生产现场的三个故事。、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长尚林盛回忆说,他是1965年6月就来到902基地的,原子弹、氢弹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就是“爱国奉献”和“大力协同”,特别是邓稼先、王淦昌他们那种以身许国的精神。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科技委原秘书长华欣生回忆了当时同邓稼先等科学家如何创新的故事。他说,彭桓武所提“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就是对创新最好的总结。关于创新方面,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在一次座谈会上是这样说的,高技术武器是买不来的,现在谁在认真搞创新,九院很有代表性,创新是理论紧密结合实验。钱老的谈话是对九院的肯定,他感悟很深,九院若没有创新,哪有原子弹、氢弹。
与会的老同志还谈到在221基地时,1964年国庆节还加班挖防空洞,在902基地深山沟里一年365天大约只有60天能见到太阳等情形。
取土仪式
在座谈会前,与会人员还参加了浙江安吉龙山源“国家使命”主题文化园在两弹城的取土仪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