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暨2019(己亥)年大禹诞辰祭祀典礼在北川羌族自治县隆重举行
2019年7月8日,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指导,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绵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绵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一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暨2019(己亥)年大禹诞辰祭祀典礼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禹王广场隆重举行。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宋镇豪,国台办交流局副局长董碧幽,台湾知名人士、民意代表高金素梅,台北市夏氏宗亲会会长、台湾中华民族团结协会名誉理事长夏瀛州,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青,四川省台办副主任赵宇,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王顺洋,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谭徐明,中共绵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学民,中共绵阳市委常委、副市长丁国旗,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迎春,绵阳市政协副主席田荣华,中共北川羌族自治县委书记赖俊,中共北川羌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瞿永安等学者、领导和来自海峡两岸、港澳地区和海外的嘉宾代表近千人参加活动,活动对于推动海峡两岸同胞和海内外华人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友情,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积极作用。
本次活动持续三天,主要包括:第一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开幕式;2019(己亥)年大禹诞辰祭祀典礼; 海峡两岸禹羌文化研讨会;2019年绵阳市(北川)投资推介会;《禹羌部落》情景演出;篝火晚会;电影《禹城秘事》开机仪式;台湾民意代表高金素梅女士2019年度助养学生助学金发放活动;“大禹故里”品牌特色产品、台湾名小吃展示展销等。
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是中华立国始祖、上古治水英雄和民本主义思想首创者——大禹的诞生之地。据《竹书纪年》等大量史籍记载,4000多年前,这位伟大的始祖诞生在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县内至今集中完好地保存着扬雄、李白、颜真卿等历史名人题写的有关大禹的题刻,祭祀大禹的禹王庙遍布全县各地。近年来,北川作为大禹故里,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大禹精神、传承禹羌文化,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全国首个“中国大禹文化之乡”,被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确立为“大禹祭祀地”。近年来,北川县多措并举,保护大禹文化。
保护大禹文化遗迹。虫篆体“禹穴”题刻,《四川通志》称其“字画奇古,传为大禹所书”,据民国版《北川县志》编修者考证,这两个字比石古文还要古老。楷书“禹穴”题刻,《清一统志》《蜀志》《杨升庵外集》《李太白全集外记》等皆谓李白所书。石纽山上,二石纽结,上面阳刻汉隶“石纽”,传为西汉蜀郡学者扬雄所书。白草河与青片河汇流处,有“誓水柱”,高丈许,上面刻有虫篆体12字,宋代《淳化阁帖》释为“出令聂子星纪齐春其尚节化”,传为大禹治水时出的手令。此外,北川还完好保存着颜真卿“禹穴”碑刻、前国家主席杨尚昆为北川题写的“大禹故里”碑刻,以及洗儿池、刳儿坪、岣嵝碑、大禹庙、禹王宫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石纽山出现裂缝,岣嵝碑亭受损,政府投入200万元,及时加固、维修,同时投入100万元修缮禹穴沟口的禹王庙,修建公共卫生间和配套用房,优化周边环境。
申请大禹非遗项目。数千年来,县内群众一直保持农历六月初六祭祀大禹的民间习俗。北川祭禹习俗千年不绝,可追溯到夏朝,经历了最初的原始祭祀、唐之前形成的庙宇祭祀,从民间庙祭到宋代以来的官民同祭,在清朝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形成了知县着黄马褂代皇帝以“太牢”(猪、牛、羊三牲)之礼祭祀的国祭。改革开放之后,民间祭禹活动得以恢复,如今保留下来的对大禹的祭祀方式主要是唐代以来形成的庙祭,目前已搜集、整理50余篇关于大禹祭祀资料,“禹的传说”“大禹祭祀”被列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开展大禹文化研究。北川始终保持着挖掘、研究、传承、弘扬禹羌文化的光荣传统。北川对大禹文化新一轮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1991年,四川省大禹研究会在北川成立后,众多知名专家学者汇聚北川,对禹羌文化展开大量研究,收获《大禹史料汇集》《大禹研究文集》《大禹研究文稿》《九州方圆话大禹》等大量研究成果,先后编辑出版《禹生北川》《大禹史料汇编》等数十本禹羌文化研究文集或专著,并创办《大禹文化》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这些成果,让“禹生北川”一说成为学术界倾于一致的共识,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就明确提出“禹生北川、石纽为证”,并题写“羌禹故里 辉煌北川”。
推进大禹文化交流。北川自1992年举办首届全国“大禹及夏文化研讨会”之后,又相继举办了一系列大禹文化研讨会,其中“全国禹羌文化学术研讨会”从2002年起已连续举行三届,今年将举行第四届,成为全国大禹研究领域的一大盛事。北川积极推进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受到上级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将北川地震遗址保护区设立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并指导举办“第一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暨2019(己亥)年大禹诞辰祭祀典礼”。近年来,北川先后组团到山东、陕西、武汉、重庆等地参加大禹文化研讨会,就大禹文化的传承、弘扬等方面进行交流,并与浙江绍兴签订协议,明确“大禹生于北川,归葬绍兴”,建立“生死之交”。
发展大禹文化旅游。1990年,北川以禹穴沟、禹里场镇、石纽山为核心打造县内最早的景区——“大禹故里”风景区。北川异地重建新县城,大量注入大禹文化元素:建有标志性建筑禹王桥、展示大禹文化的禹王广场,城区街道多以“石纽路”“望崇街”“石泉南街”“石泉北街”等大禹文化符号命名。2018年4月30日,大禹雕像和大禹文化浮雕在禹王广场落成。北川以大禹文化为素材,累计开发文创旅游产品1500余种,年产值3.5亿元,带动就业3000多人,2018年,前来北川观光的旅客768.44万人次,全县旅游总收入63.6亿元。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北川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标加速、缩差补短,驶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快车道。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94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6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334元和13061元,综合实力在全省175个县市区(除未纳入评价范围的8个区)和51个少数民族县中双双晋级升位,连续2年蝉联全省少数民族县“前十强”,连续5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北川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1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3.46﹪,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支出占全县总支出的65.4﹪,建立起完善的教育体系、医保体系和较为完善的社保体系。全县建成完善的交通网络,普及互联网,农村实现乡村公路和互联网村村通、户户通。如今“大禹故里、中国羌城、大爱北川”区域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开启了建设“大美羌城、生态强县、小康北川”新征程,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贡献更多更大的北川力量。
在举办第一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暨2019(己亥)年大禹诞辰祭祀典礼之际,7月7日,北川成功举行“大禹故里 活力羌城 ”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家企业及商协会代表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现场签约21个项目,协议引资额36.15亿元,其中:一产项目3个,二产项目7个,三产项目11个。此次签约项目主要涉及文化旅游、精品农业、应急产业、通用航空、智慧家居等。
近年来北川围绕“文旅发展引领区、精品农业示范区、应急产业先行区、通航经济创新区”四区打造,各项工作亮点纷呈。本次签约清晰体现出北川的产业布局和未来的产业方向,将更加有力地推进北川的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势必因此迎来更为快速、高效的发展,为建成“大美羌城、生态强县、小康北川”注入强劲动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