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五通桥区紧扣主责主业推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以来,五通桥区在省、市地方志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履行工作职责,创新工作方法,提升业务水平,不断推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突出政治引领
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地方志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存史、育人、资政”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地方志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优秀文化挖掘,奋力开启五通桥区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抓实主责主业
强化培训指导,提升业务能力。利用参加组稿工作、集中开会以会代训等形式,对各单位地方志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业务培训。2024年3月12日,举办2024年地方志业务培训,集中培训各镇、区直各部门(单位)地方志工作人员100余人,会后个别针对性指导60余人次。通过业务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提升基层地方志工作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做好全区2024年地方志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推进志鉴编纂,确保质量进度。一是按时按质上报各类稿件。积极组织力量,按时完成《乐山年鉴(2024)》中涉及五通桥区部分的稿件编纂;配合完成《乐山扶贫志》、新版《乐山乡镇简志》和《四川地理标志产品图志》中涉及五通桥区部分的稿件编纂,为乐山市志鉴和相关特色地情书籍的顺利编纂出版贡献五通桥区的智慧和力量。二是扎实推进《五通桥区年鉴(2024)》编纂。自年初《五通桥区年鉴(2024)》编纂工作启动以来,区地志办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进度要求,有序推进组稿、收稿、初稿编纂、三审三校等各项工作,已于2024年12月公开出版。三是统筹推进镇志编纂。《牛华镇志》《冠英镇志》《西坝镇志》3部镇志完成稿件编纂和初审。四是编纂出版一批特色地情书籍。《犍乐盐区档案文献资料选编》《抗洪抢险纪实》(书名暂定)2部特色地情书籍已送审。启动《五通桥区盐文化发展史》《五通桥近现代史话》《图说五通桥》3部特色地情书籍编纂。
三、开展史志宣传教育
依法治志。利用召开业务培训会和全区党史地方志工作会议的机会,组织区内各镇、各部门(单位)学习宣传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办法》以及省、市相关规划和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法规意识,做到依法治志。
开展年鉴质量评议。积极参与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组织的《井研年鉴(2024)》评议会和年鉴质量评议活动,对《沙湾年鉴(2023)》进行评议,认真学习借鉴优秀年鉴成果。
推进史志“七进”工作。依托“史志·档案”融媒体平台,全年发布地情文章18篇,积极宣传本地区的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面向社会开放史志资料查询服务,利用“6·9”国际档案日精心组织开展地方志宣传,营造浓厚读志用志氛围;积极推进区地情馆建设。
强化地情宣传。完成地方志工作信息和地情资料收集、整理、上报工作。全年上报工作信息27条,地情信息30条,撰写资政报告1篇,完成地方志年报、地方志发展报告和其他临时任务。向区领导、区内机关事业单位、村(社区)、区外单位赠送志书、年鉴200余册。完成3个史志阅览室、1个村史馆建设。
四、构建“大史志”工作格局
认真落实2024年全市、全区党史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大史志”工作理念。与区委党史研究室召开构建“大史志”工作交流会,达成共建阵地、共建队伍、共建平台、共同编纂4项重点合作内容,推进形成“大史志”工作格局,促进全区史志工作良性发展。作为构建“大史志”工作格局的重要举措,2024年联合区委党史研究室等部门举办史志讲堂4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