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年鉴(2024)》获评四川省精品年鉴
12月26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公布第二批“四川省精品年鉴”,《青神年鉴(2024)》成功入选。
《青神年鉴》创编于1996年,由青神县人民政府主办、青神县党史和县志编纂中心组织编纂,《青神年鉴(2024)》为第29卷。《青神年鉴(2024)》全书共996余万字,设30个类目,有17个表格、82幅随文图片,卷首设“青神竹编”“青神椪柑”2个专题图片和“重要会议”“重要活动”“经济建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7类常规彩页图片,全面、系统、客观记述了青神县2023年自然、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
近年来,青神县主动作为,紧抓主责主业,常态化、常效化抓好年鉴质量,深入做好年鉴编纂工作研究,对标对表高品质年鉴,对精品年鉴中框架层次、记述内容、资料信息、图片使用、条目编写等进行精读精学精评,科学部署,精心指导,严格督查,全面考核,保证年鉴质量。
一、精心筹备,夯实年鉴编纂基础
提前谋划布局,争取各方重视。县史志编纂中心密切关注,积极行动,多次前往省、市了解汇报,向县领导作专题汇报、撰写情况说明10余次,争取各方支持,并及时制定全年年鉴编纂倒排工期表,下好“先手棋”,为开展精品年鉴申报工作做好准备。
精心组织培训,主动加强沟通。召集供稿单位分管领导及编纂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对标精品年鉴标准,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结合国家精品年鉴进行案例剖析讲解。会后及时搭建交流平台,主动联系主要供稿部门,耐心答疑解惑,对部门试写条目进行细致分析修改,力求提高供稿质量。
二、务实笃行,逐步提升质量
深入学习研讨,完善年鉴篇目。召开专题研讨会,以《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关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为基本规范,以“创建中国精品年鉴指导手册”为指导,大幅度重新组合和配置类目内容20个,将“房地产业”“应急管理”“体育”“文化”“社会保障”“社会生活”等设置为独立类目,更正类目名称4个,进一步完善年鉴篇目。
把准青神定位,突出特点特色。突出青神地域特色,设置“青神椪柑”“青神竹编”2个彩页专题,设置“竹艺竹业”特色类目与“青神名片”“‘东坡文化’研究”特色分目。突出青神年度特色,记录2023年打造“天府粮仓”、弘扬东坡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建设全国“专精特新”装备制造基地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刊载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及重要文件,增加综述分目论述该部门、该领域当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以年度特色和地域特色组成《青神年鉴(2024)》独特定位,避免“千鉴一面”。
加强部门联动,注重供稿质量。根据篇目调整情况,召集篇目调整较多部门开展业务培训,提供条目编写范例,现场开展答疑工作。继续落实供稿质量“十佳”“十差”评比机制,针对供稿质量不理想部门进行单独沟通,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年鉴质量持续提升。
广泛征集资料,拓宽收集渠道。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掌上青神”“锦绣青神”和门户网站等多个平台,收集部门特色亮点工作,为各部门的供稿查漏补缺。深入整理研究各类报告、总结,力求吃准吃透,提炼重点要点,形成类目综述。主动了解省、市各领域重大决策,收集青神县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借鉴兄弟区县相关工作举措形成条目初稿,再与各部门沟通交流核对,做到重要工作不缺失、不遗漏。
三、严格审校,反复打磨把关
对于单位供稿严格开展初步审校,反复沟通确认,确保入鉴信息与入鉴数据无差错,初稿质量达到一定标准,夯实基础。多次邀请专家对初稿进行审核,对于不达标内容重新进行完善,根据专家意见大幅度梳理补充初稿3次,充分丰富年鉴内容。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县史志编纂中心全员参与审校,除汲收各级专家、方志出版社、各部门审稿意见外,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类目、分目,如法治、外事、军事、民族宗教等进行单独审校,严把政治、保密、体例、史实和文字“五关”。
此次《青神年鉴(2024)》获评“四川省精品年鉴”,既是对《青神年鉴(2024)》质量的认可,也是对青神县史志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下一步,青神县史志编纂中心将以《青神年鉴(2024)》获评“四川省精品年鉴”为契机,继续提升修史编志水平,提高史志书籍质量,讲好青神故事,展示青神风采,推动新时代青神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