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省地情动态>市县动态>详细内容

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审科荣获“科室标杆”荣誉称号

来源: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供稿 发布时间:2024-02-08 10:50:07 浏览次数: 【字体:

2月7日,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科室标杆、岗位标兵颁奖仪式隆重举行,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审科荣获“科室标杆”荣誉称号。

图片1

2月7日,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举行“科室标杆”“岗位标兵”颁奖仪式(李锦岑/摄)

近年来,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审科肩挑编史修志的千钧重任,身扛以古启今的光荣使命,乘持“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修志精神,发扬“甘于清苦、克服艰苦、不畏辛苦”的修志作风,履“存史”之责,行“资政”之要,修“教化”之德,伏案书写广安春秋,泼墨记录历史精彩,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甄别考证、求实存真,编纂出了一部又一部堪存堪鉴的精品志鉴,为新时代广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方志力量。

图片2

2月7日,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审科作经验交流发言(李锦岑/摄)

一、敢比敢争,把地方志“冷板凳”坐热

“有为才能有位。”编审科全体人员怀揣“敢比”“敢争”的工作劲头,积极参与政府办“双创”“三比”“五大行动”,通过勤奋学习、埋头苦干,一步一脚印、一步一台阶,不断扩大部门影响力,把“冷板凳”真正坐热。

(一)学业务,比能力。始终保持“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的清醒认识,自觉对标政府办“五懂”干部要求,利用自学、线上平台学、职工会集中学等方式,不断加强地方志业务和经济文化知识的学习,提升编纂业务技能;通过“走出去”参加中省地方志部门、中国版协年鉴工委等机构举办的专业论坛、业务培训,到省内外地方志工作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开眼界、长视野、提能力。

(二)转作风,比质效。坚决摒弃以往地方志部门长期工作养成的“惰”“拖”等坏毛病,用“节奏更快、效率更高、质量更优”要求自己,坚持工作往前赶、事情往前做的原则,在志书、综合年鉴、地情文献编纂出版中,自我设定阶段性工作目标与时限要求。《广安年鉴》每年3月前完成招标采购和初稿收集,5月前形成分纂稿,7月前完成总纂稿,8月前送重点行业部门和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查,11月前出版印刷发行,圆满完成“一年一鉴、公开出版”的目标任务。

(三)真作为,比贡献。始终坚持“干”字当先、“实”字落地,以实干立身、凭实绩说话、拿实效服人,真枪实刀地拼命干,不玩虚的,不做虚功。为成功创建首批四川精品年鉴,《广安年鉴(2023)》篇目结构作了6次重大调整,20余次小幅度改动,派人跑成都修改排版稿、对接省上专家领导不下25人次。“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12月,《广安年鉴(2023)》以全省第一名入选首批四川精品年鉴,得到赵波市长、刘襄渝常务副市长的肯定性批示;《广安年鉴(2022)》荣获第九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特等奖,得到张彤书记的肯定性批示。

二、敢想敢干,把地方志“小事业”做大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编审科全体人员心怀“敢想”“敢干”的豪情壮志,聚焦“存史、育人、资政”主责主业,秉持“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理念,立足岗位思考谋划地方志工作,拓展地方志单项工作外延,把地方志“小事业”不断做大。

(一)敢为“党政”想,服务中心大局。主动聚焦市委、市政府重要部署、重点工作、重大事项,策划编纂特色志鉴、地情文献书籍。编纂出版《广安市情》,成为宣传广安、介绍广安、对外招商引资的一张名片;编纂出版《广安邓氏文史》,为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对外宣传提供支撑;搜集与广安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的图文资料,编纂《文海寻雅——文华广安》,为提升广安城市文化品质贡献方志智慧;指导县(市、区)编纂出版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为乡村振兴提供资珍贵的历史史料;启动编纂《广安扶贫志》,全面记录广安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担当与贡献,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为非凡重大事件留存历史。

(二)敢为“发展”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广安经济社会发展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资政辅治调研文章。围绕“同城融圈”战略,组织撰写《发扬三线建设精神,争创成渝双城经济圈示范市的广安路径》等调研文章,为广安全力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提供有力参考;围绕“优镇兴乡”战略,组织撰写《保护开发传统村落助力乡村振兴的调查与思考》等调研文章,为广安乡村振兴提供对策建议;围绕小平故里原真性乡村园区规划,收集提供《广安出了个邓小平》《不朽的忠诚》等文史资料,草拟报送《关于小平故里原真性乡村园区概念策划方案文化专篇的几点建议》,为文化专篇编制建言献策;围绕广安红色资源与文旅融合发展,组织撰写《邓小平在解放战争中的统战成就》《参加全国武装起义的广安籍红军事迹研究》等调研文章,用历史研究阐释了广安红色文化的前世今生,为保护和弘扬红色血脉、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三)敢为“民众”思,服务人民群众。持续深入推进史志“七进”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史志教化育人作用,努力营造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浓厚氛围。广泛收集整理广安境内的旧志,先后整理出版6部存世《广安州志》的点校本、重刊本,展示广安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着力打造广安市方志馆,在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方志分馆,方便群众全面了解古今广安的历史文脉和地域特点;持续优化广安市数字方志馆馆藏书籍,收录各类志鉴、地情文献书籍66部,现累计访问量72.89万人次,极大便利了社会大众查阅广安地方志作品;建成40个史志阅览室,举办赠书活动20余次,赠书1万余册,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扩大了读志用志覆盖面。

三、敢闯敢试,把地方志“老传统”立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编审科全体人员鼓足“敢闯”“敢试”的开拓勇气,在志鉴编纂工作中不断突破固有思维定式、传统经验做法,敢于探索创新,形成新的一套工作思路、篇目结构、审核模式,把地方志“老传统”破旧立新。

(一)创新工作思路,安排部署立足“早”。一年之计在于春。坚持工作早谋划,每年12月份,思考和谋划下年重点工作,制定工作计划,拟制编纂文件,制定编纂大纲,细化地方志目标任务;坚持供稿早催办,每年初发文后,根据掌握的供稿情况,及时与相关单位对接沟通,催促落实,确保各行各业资料的及时性与完整性;坚持编纂早入手,及时整理各部门、单位报送的初稿,做到边收集、边修改,边催促、边完善,待到初稿收集结束时已形成分纂稿。

(二)创新篇目结构,谋篇布局突出“色”。一部好的综合年鉴,要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年度特点。认真落实《四川省市县志质量体系建设纲要(试行)》《四川省综合年鉴质量体系建设纲要(试行)》和省地方志办专家的指导意见,突破按机构分类的传统篇目框架结构,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结构布局,按照行业分类、体现主要职能的原则,合理设置类目、分目、条目,单设“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邓小平故里管理”两个类目,突出广安地域特色。坚持对照精品年鉴,确定编纂思路和主题,充分体现年度特色和重点工作;坚持突出重点,筛选出年度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活动,按职能重新分类,使年鉴更具存史价值与史料价值。

(三)创新审核模式,志书年鉴环环“审”。质量是地方志作品的生命。改变交由印刷出版单位审核把关的传统模式,注重在组稿环节、编辑环节、出版环节的全过程审核,精品意识贯穿编辑出版整个过程。坚持从篇目设置到内容审查,从质量抽查到出版社“三审三校”,从编辑部校对到行业部门审查,从样书验收到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查,做到步步有审查、环环相扣,上一步审查不过关,则不能进入下一步工作环节。

“荣耀已成过往,奋斗才有未来。”编审科将不忘方志初心、牢记修志使命,学习借鉴政府办优秀科室经验,继续严格落实“三更”要求,以争创全国精品年鉴为目标,上下同欲、奋楫笃行,为推进全市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 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供稿
终审:杨帆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