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省地情动态>市县动态>详细内容

四川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对游仙区乡村文化振兴提出建议

来源:绵阳市游仙区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12-25 12:39:00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日,在游仙区“芙蓉花溪乡村振兴旅游综合项目主题文化及文化创意专题研讨会”上,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省社科院研究员、博士后联合导师、巴蜀文化学首席专家、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以“共享游仙生活,打造诗意人居”为题,对游仙乡村文化建设提出几点见解:

一是彰显区域乡村文化个性。成立有本土文化专家的常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专家梳理游仙的历史文化资源,找出可代表游仙区文化影响力的独特性。对一个地区的文化资源、文化历史底蕴研究得越清楚,文化创意规划才做得出来,区域文化个性才能彰显,不然就很可能走向雷同化、同质化,抓不住特点,做不好规划。乡村振兴首先就是文化振兴,文化振兴首先是重视乡村化,而不是城市化。我们就怕把乡村振兴又搞成另外一个城市,另外一个城镇。

二是乡村振兴旅游项目定位要多作比较。首先是比较成都,再比较西部,再比较中外。我们也提了西部第一、中国唯一等等,我们有这个愿望,但不需要自己来提,要人家来点赞我们。一定要研究游仙区本身的个性,本身的特征,游仙文化就在游仙区的“游仙”这个名字里。真正绵阳城市文化之根、文化资源富集区、绵阳文脉富集区都在游仙区,建议游仙区就近比较一下成都。

三是掌握三个定位。第一是文化定位,文化定位要求很准确,是学术文化定位,就是文化根脉与秀冠资源的定位。第二是宣传定位,即文化定位的扩大延伸,可以拿来作为旅游上取用的,它的口号会夸张一点。第三是营销定位,基本上就可以针对现代网众心理等等进行营销。

谭继和会长认为,游仙区的主题定位以“巴人仙文化”为最好。仙源与游仙文化,也是巴蜀文化的特征。杜甫的诗就写了这一带的巴人仙文化,杜甫有两句诗“岂异神仙宅,俱兼山水乡”称赞这个区域,写的是陇右到剑阁,今广元到绵阳,涪江流域这一带都是神仙乡,用现代话说就是“优良人居”,像神仙居住的地方一样。涪江水域是巴蜀文化第一站,游仙区的定位集中在巴文化,而且应集中在巴人的神仙文化。

(绵阳市游仙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绵阳市游仙区地方志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