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国方志动态>详细内容

广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广州史志工作规划(2019—2022年)》

作者: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方志中国微信号 发布时间:2019-10-14 16:44:15 浏览次数: 【字体:

2019年9月27日,广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广州史志工作规划(2019—2022)》。该《工作规划》立足于新组建的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的主要职能,全面整合党史、地方志两大业务版块,作为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组建后首次编制印发的史志工作规划,将极大推动广州史志事业的深度融合与长远发展。

《工作规划》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史志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广州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指示要求,依托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的发展定位,着眼于新时代广州党史、地方志工作实际和史志业务融合发展的要求,制定了推动广州党史、地方志事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特色内容。

(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广州市史志工作规划(2019—2022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史志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广东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按照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有关文件精神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地方志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以及全国党史和文献研究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要求,结合广州史志工作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并了解广州近现代斗争史,全面发挥史志存史、资政、育人功能,促进形成修史修志、读史读志、用史用志和传史传志风尚,推动我市史志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二)工作思路

——深入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州的具体实践,组织撰写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历史性变革的历程和成就的史志鉴著作。

——坚持“党史姓党、党史育党、党史为党、党史护党”,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研究好、宣传好、维护好党的历史、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领袖人物及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

——坚持“修志问道、以启未来”“执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推进依法治志,基本形成史志鉴著述、编修、研究、审定、利用、保障等构成的史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

——深化党史、文献和地方志、地方史研究,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保密关、体例关、文字关、出版关,组织编纂出版一批经得起历史检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史志鉴作品。

——组织调动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形成工作联络机制和工作合力,深入开展专题研究。指导各区史志部门开展史志研究宣传、党史纪念活动、文献史料征集编审出版、党史旧(遗)址保护利用和史志场馆建设、红色旅游及地方志书审查验收等工作。

(三)工作目标

打造五个平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州的具体实践、中国共产党广州历史的研究宣传平台;志书、年鉴、地方史、地情书籍的组织编纂平台;中国共产党广州历史和广州地方发展史,文献资料、文物资料、音像资料以及其他实物资料的征集展示平台;以史志鉴全文数据库为基础、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支撑的读史读志平台;汇聚党校(行政学院)、高校、社科研究、档案、政协文史、文博、纪念馆、图书馆等各方力量的联系协作平台。

二、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

根据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的主要职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党史文献研究室记录历史、传承文明、铸魂聚力、资政育人的作用,完成中央和省、市各级交办的任务。

(一)记录、研究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州的具体实践

组织撰写《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改革发展实践》《广州决策实践》等系列丛书。重点记录市、区党委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推进广州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和改革发展实践成就。

精编《广州年鉴》,宣传展示我市最新发展成就。记录好我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核心引擎作用的历史进程,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一流湾区提供资鉴。编好年鉴英文版,讲好广州故事,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编好年鉴简本,方便快捷地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

推动、指导经济功能区史志鉴编纂。以史志鉴、视频等形式及时记录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空港经济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经济功能区的发展成就及探索发展历程。

(二)围绕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纪念日开展相关工作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州解放70周年。举办理论研讨会;编辑印发红色文化系列书籍和宣讲手册;依托广州市地方志馆,开设中国共产党广州历史(1921-2019年)专题展览;合作打造“红色主题有轨电车”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完成《广州帮扶志(1978-2019年)》出版。编写出版《广州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事记》,编辑出版《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改革发展文献选编》。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州建市100年。组织编写出版《中国共产党广州历史100年》,组织相关理论研讨活动,举办相关展览。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编写出版《党的十九大以来广州大事记》,编辑出版《党的十九大以来广州改革发展文献选编》,适时推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的一批重大项目。

(三)组织编撰广州党史、地方史著作

重点编撰广州党史著作。编撰出版《中国共产党广州历史(第三卷)》,编写出版《广州改革开放实录(第四辑)》,指导各区编写《革命老区发展史》。

推动史志重点研究。继续加强对广州党史、广州地方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研究,有计划地编撰出版系列红色革命题材研究成果。

组织编撰地方史著作。组织编撰出版一批广州发展史成果。组织编写《广州简史》,采编出版《创新创业在广州——优秀企业家口述访谈实录》《广府口述历史》。

(四)加强志书编纂,推进年鉴扩面提质

做好第三轮修志试点工作。组织地方志理论研讨,总结第一轮、第二轮修志经验,研究第三轮修志编纂组织及篇目框架。完成《广州简志》编纂出版。指导越秀区、黄埔区做好第三轮修志试点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启动第三轮修志工作。

推进部门志、行业志及镇街村志编纂。推进完成《广州市委决策志》等首批63部部门志、行业志的审查验收和出版,推动第二批部门志、行业志编纂。推动镇街村志编纂,重点推进38部名镇名街名村志编纂出版,积极申报中国名镇志、名街志、名村志文化工程。

推进年鉴扩面提质。2019年完成《广州市年鉴工作管理办法》修订,每年组织全市性年鉴质量评价活动和交流活动,确保市区两级综合年鉴全面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鼓励、指导、推动部门、行业和镇街年鉴编纂。

(五)注重史志文献征编与开发利用,加强科研指导与管理

加强史志文献资料征编工作。继续征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地方党史资料,征集党史文物、档案、手稿、图片、报刊等资料。贯彻落实《广州市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管理办法》,做好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组织整理出版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籍。加强口述访谈、微视频、回忆录等资料拍摄、征集及编辑出版力度。

加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成果开发利用。采用出版书籍、举办专题展览、普查成果数字化、撰写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推动形成大史志发展合力。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建立工作联络机制,充实广州市情专家库力量,采取聘用、购买服务、项目合作、志愿服务等方式,吸纳专家学者参与史志理论研究、史志鉴编纂审核、地情研究、决策咨询,更好地服务广州市中心工作。

加强史志科研管理。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和专家库管理机制。加强对社会写史修志编鉴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学会管理,定期开展理论研讨活动,力促多出精品力作。加强对各区的科研指导。

(六)加强传承和保护,积极开拓社会宣传途径

营造红色文化传承和保护良好氛围。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研究阐释,继续合作开展“广州党史讲堂”活动,配合做好党史旧(遗)址保护、利用和开发。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宣讲,推动广州近现代斗争史、奋斗史、发展史等红色故事、发展故事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指导各区重点升级打造红色史迹,创建一批红色文化村。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协助有关单位审查审核涉及党史的重要纪念活动、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图书文章、重大题材的展览及影视作品。积极主动抓好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工作,积极配合网宣部门等开展清理网上歪曲党史国史内容等专项行动。

继续开展广州市情专题开放活动。继续创新合作方式,丰富共建共享项目,继续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广州市情专题开放活动,广泛宣传展示广州市情。

办好史志期刊。壮大作者队伍,提升办刊水平,将《广州党史》《羊城今古》期刊打造成广州市情宣传的重要窗口、史志工作交流的基础平台和史志公共服务的互动平台。

(七)实施史志数据共享工程,强化史志场馆建设

加强史志鉴数字化工作。升级广州市史志鉴全文数据库,加快与广东省情数据库及中国国情数据库实现数据融合、共享的进程,做好市、区两级史志部门数据共享。

建设广州市“读史读志平台”。做好资料摘编,在广州市情网、微信公众号上建设“读史读志平台”,开辟“党史、新中国史”“广州近现代斗争史、奋斗史、发展史”视频、图文等专题学习栏目,引导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好广州市情网升级改版,实现原党史及原地方志网站深度融合。

持续推进史志信息化建设。强化智能化工作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史志编纂业务系统、史志知识库、智能化办公平台等项目建设,使信息化更好服务史志编纂核心业务。

持续加强史志数字化资源开发利用。继续完善广州市情网站栏目建设,使广州市情“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项目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加快口述历史数据中心建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地情数据中心和广州市情数据资源综合管理中心建设。

持续提升市地方志馆展示水平。优化展示、教育、服务、文献、影音、编纂功能配置,完善服务条件,健全服务规范。继续完善馆藏资料查询检索、多媒体电子查阅、数字电子书自助借阅系统等。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地方志馆捐赠文献、文物、音像资料以及其他实物。丰富地方志馆教育实践基地公益活动和内容。完善市地方志馆分馆、方志驿站建设。

推进区党史馆、地方志馆建设。推动增城区党史馆、方志馆,海珠区党史馆、方志文献馆,番禺区情馆,南沙区、从化区方志馆向社会开放。鼓励其他各区积极启动党史馆、方志馆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整合利用相关资源建设党史馆、方志馆。推动利用村民活动中心、名人故居等设施建立村史馆、村情馆。

三、保障措施

(一)政治和思想理论保障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组织和规划实施保障

市、区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史志工作的领导和统筹规划,把史志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史志部门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各区、市直各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和负责部门,及时了解和解决史志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史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市、区史志工作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指导与服务。

(三)干部和人才队伍保障

重视人才选拔使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选拔使用政治强、肯干事、能干事、群众认可度高的干部,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史志干部队伍。重视发掘社会史志人才,充实史志人才库,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人才队伍。重视人才交流和培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实现史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制度和科研管理保障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提高行政管理科学化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正确处理集体项目和个人研究的关系,集中精力确保完成集体项目。

(五)党建和纪检监察保障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落实党建责任制,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把干净和担当、勤政和廉政统一起来,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好纪律教育、政德教育、家风教育,加强对党员干部全方位的管理监督,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来源: 方志中国微信号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