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领导讲话>详细内容

冀祥德同志在第一次全国年鉴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2016年7月16日)

发布时间:2016-07-16 19:37:00 浏览次数: 【字体:

同志们:

第一次全国年鉴工作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马上就要结束了,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对这次会议作简要总结,就下一步工作谈几点意见。

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年鉴工作会议,是全国年鉴界的一次盛会,也是一次举旗的会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做了精心的筹划和筹备。培林常务副组长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深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努力实现年鉴事业发展新跨越》的重要讲话。讲话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近40年来尤其是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施行10年来,年鉴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宝贵经验,指出了困扰年鉴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立足国家发展改革大局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全局,深刻阐释了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和年鉴质量建设、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围绕《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贯彻落实,提出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逐步在全社会培育浓厚的年鉴意识,使年鉴编纂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自觉;大力推动依法治鉴,狠抓“一纳入、八到位”落实,督促如期完成年鉴工作任务,尤其是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的任务;始终坚持创新理念,以创新思维来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工作模式、管理方式、工作手段。培林常务副组长的讲话站位高、立意远,理论性、实践性强,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年鉴事业发展的重要文献,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还通报表扬了全国优秀年鉴编纂单位,希望获得表扬的单位以此为新的起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编纂出真正经得起时代和历史检验的精品佳作。山西、上海、江苏、安徽和全军军事志指导小组办公室5个单位,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做法,这些经验做法是辛苦探索的结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会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指办)还对《全国年鉴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编制情况作了说明,举行了方志出版社太原工作站揭牌仪式。三个小组围绕培林常务副组长的讲话和《全国年鉴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从刚才小组召集人的汇报可以看出,大家充分肯定年鉴事业发展的成绩,对年鉴事业的未来充满信心。总体看来,这次会议内容丰富、主题突出、效率很高、催人奋进,达到了预期效果。

根据会议主题,围绕会议精神,我再强调几点。

一是抢抓难得的发展机遇,善用良好的发展环境。当前,全国年鉴事业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发展形势振奋人心,发展机遇千载难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三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两次接见全国地方志工作者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对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中央领导同志如此关心关怀关注地方志工作,连续对地方志工作作出指示、发表讲话,这在新中国地方志发展史上是不多见的。这些重要指示、重要讲话从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层面,站在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的高度,对地方志工作寄予厚望,意蕴深远、发人深思。既向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指明地方志的独特价值,也明确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努力方向,为我们干事创业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有力依据,更有利于形成支持地方志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今年6月底,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由中指办牵头的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项目《中国抗日战争志》批准立项,就是有关部门落实中央领导指示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

正是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规划纲要》,强调推动《条例》的贯彻落实,逐步建立健全地方性法规规章。加大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的宣传、执行力度,定期开展执法监督检查,依法纠正、查处执行不力和违法行为。要求坚持和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坚持“一纳入、八到位”的工作机制。明确提出地方志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与其有效履行职能、顺利开展工作的要求相适应;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和专业要求,配齐配强地方志工作机构的领导班子。此外,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加强修史修志”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写入其中。这些规定要求,为年鉴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

新一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下简称中指组)领导也一直把地方志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方调研、科学谋划地方志工作,不断破解地方志事业发展难题。2013年12月第五届中指组组建以来,伟光组长、培林常务副组长先后到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地方志工作调研,看望奋战在第一线的地方志工作者,推动《规划纲要》和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昨天上午,培林常务副组长在百忙之中出席第一次全国年鉴工作会议,对全国年鉴工作者提出希望和要求,下午组织召开山西省地方志工作座谈会,了解基层情况,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领导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和务实态度为广大地方志工作者树立了榜样。我们相信,在新一届中指组的带领下,年鉴事业一定能实现新的辉煌。

近年来,中指办紧紧围绕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中指组领导提出的指示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开拓新的工作领域,相继启动“十大工程”,即: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志书出版资助工程、中国志书精品工程、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全国地方志“一体两翼”用志工程、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方志馆研究建设及全国地方志专业出版基地建设工程、中国地方志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中国方志文化走向世界工程。现在,这些工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逐步加大,相信以“十大工程”为总抓手,必将推动地方志事业这艘文化航船乘风破浪,奋力前行。

二是统一思想,凝聚推动年鉴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发展,年鉴已经实现从“一本书”到一项事业的转型,仅从机构和队伍来讲,全国有2700多个地方志工作机构编纂省、市、县三级地方综合年鉴,包括解放军、武警部队在内,还有2000多个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编纂各种类型的专业年鉴,专兼职编辑人员有2万多人,可以说,这是一支能战斗、能吃苦、能奉献的文化建设生力军,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应当关心爱护这支队伍,建设好这支队伍。

但是,长期以来,从全国层面来讲,年鉴编纂工作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年鉴编纂机构和队伍缺乏统一领导,形不成有效的向心力和合力,严重影响年鉴事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这种工作状况,《条例》明确规定: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地方志工作指导机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全国地方志工作。《规划纲要》强调:要重视军事、武警年鉴工作,加强对已开展和准备开展年鉴编纂工作的行业、部门、单位等的业务指导和管理。根据《条例》和《规划纲要》,中指组及其办公室在法律上和政策上具有管理和指导全国年鉴工作的职责。

俗话讲:众人拾柴火焰高。下一步,中指组及其办公室将以中国地方志学会年鉴研究会为依托,广泛团结全国年鉴工作者,共同谋划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也希望各地各部门地方志工作机构、年鉴编纂单位和广大年鉴工作者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排除外界干扰,和中指组及其办公室一道,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确保如期完成《规划纲要》提出的年鉴目标任务。

三是大力推进中国年鉴精品工程,打造更多精品佳作。中国年鉴精品工程是中指办实施的“十大工程”之一,2015年上半年已经正式启动。实施中国年鉴精品工程,对于提升年鉴质量,筑牢全国年鉴事业健康发展的根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也是一项探索工程、创新工程,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本着稳妥推进的原则,中指办通过各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推荐,邀请专家评审,并区别不同区域和类型,选取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广东年鉴社、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拉萨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温州市地方志办公室、驻马店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北京市海淀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吉林省延吉市史志办公室、四川省威远县史志办公室等10家单位为首批中国年鉴精品工程试点单位,作为打造精品年鉴的试验田。中指办计划等取得创新成果和成功经验后,再逐步向全国推广,争取更多的年鉴进入工程,成为精品,努力实现年鉴数量和质量齐增长、双丰收。

这次会议还通报表扬了全国优秀年鉴编纂单位,既是对大家以往辛勤工作的肯定和总结,又是对今后工作的鼓励和鞭策。这次优秀年鉴成果评审,也是强化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年鉴的关键一环。今后,我们将努力争取国家评比表彰达标部门的关心支持,将优秀年鉴成果评审活动正常化、规范化,激励编纂出更多的传世佳作。

此外,中指办准备在实施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志书出版资助工程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年鉴出版资助工程,旨在早日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努力推动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进一步提高年鉴编纂水平。

四是加快年鉴信息化建设,不断扩大年鉴的影响力。当前,整个社会正处于信息化时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对互联网安全和信息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为加快推动“互联网+地方志”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为了顺应“互联网+”的新形势,进一步适应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中指组领导对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大背景下,中指办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结合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工作实际,正式启动“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这是从国家层面对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进行的顶层设计,对发掘历史智慧、弘扬方志文化、扩大方志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各地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的手段不断丰富,建网站、数据库,开设微信公众号、手机地情网等,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下一步,我们将把年鉴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加快年鉴信息化建设步伐。支持民族地区年鉴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年鉴数据库。实现国家、省、市、县年鉴资源共享,面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理、挖掘、分析年鉴中的相关内容,向社会各界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订阅、智能搜索等功能实时向不同的人群提供其所需的年鉴信息资料。

在“互联网+地方志”的新形势下,广大年鉴工作者也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以创新思维谋思路,以融合思维促发展,以用户思维强服务,以协作思维聚力量,以快速思维提效率,力争在年鉴资源开发利用的手段上取得新发展、新突破,使年鉴资源活起来,从而为全国年鉴事业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年鉴事业发展的根基。要做好年鉴工作,机构编制、人才队伍是重要保障。中央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今年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我们要充分把握好时机,利用好政策,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根据伟光组长、培林常务副组长关于加强全国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的指示要求,今年上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中指办联合组成调研组,赴吉林、黑龙江、广东、江西等省调研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情况。通过深入调研,力争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努力解决地方志工作机构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全国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服务。

下一步,中指办将充分利用中国社科院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独特地位,加强全国地方志工作与中国社科院的对接与联系,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年鉴编纂、研究队伍,造就一批年鉴理论研究专家和学术带头人。

同志们!第一次全国年鉴工作会议谋划了年鉴事业发展的蓝图,吹响了年鉴事业踏上新征程的号角。希望全国年鉴工作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开拓创新,奋力进取,努力完成《规划纲要》提出的年鉴目标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展风采、显身手,谱写出年鉴事业发展的新华章。

谢谢大家!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