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领导讲话>详细内容

陈建春同志在2023年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暨扶贫志全面小康志编纂动员会上的讲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3-30 09:50:16 浏览次数: 【字体:

记录治蜀兴川历程 传承弘扬巴蜀文化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方志力量

——在2023年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暨扶贫志全面小康志编纂

动员会上的讲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陈建春

(2023年3月28日)

bcd3b8e607e148a998810e727e390d3c.jpg 

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  陈建春

同志们:

经省政府同意,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暨扶贫志全面小康志编纂动员会,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全国两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回顾过去5年取得的主要成绩,总结2022年工作,部署四川扶贫志和全面小康志编纂工作,安排2023年重点任务,持续推进全省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作出更大贡献。

一、回顾过去五年取得的主要成绩和2022年工作,坚定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一)过去五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2018年以来,全省地方志部门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三个服务”理念,坚持“修志编鉴与开发利用、宣传弘扬同推,留存历史与关注现实、服务当代共进”思路,秉持“有位须有为、有为方有位”,围绕当好历史文化守护者、传统文化及红色文化传播者、民族文化及本土文化挖掘者,突出抓好“存史、育人、资政”主业,发挥传承文明、记录历史、弘扬文化、服务社会、借史鉴今、启迪后人作用,全力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四川由方志大省向方志强省转变,取得丰硕成果。

1.志鉴质量实现跃升。把志鉴质量作为衡量地方志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制定《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实施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并强力推动落地落实,建立健全全省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审查、复核及质量抽查制度,全省地方志工作质量实现跃升。2018年以来,年鉴质量逐年提高,全省60部志鉴成果获全国奖项。在第八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中,四川有22部年鉴获奖。其中,《四川年鉴(2020)》《成都年鉴(2020)》《武侯年鉴(2020)》《四川油气田年鉴(2020)》4部年鉴获特等奖,创历史之最。《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等4部志书获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在同一次全省社科奖评选中获得4项二等奖,为省地方志机构组建以来首次,是一次重大突破和重要纪录。

2.存史作用充分彰显。秉承“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理念,高质量推进存史修志编鉴工作,既注重保存历史、传承文明,又紧跟时代、记录当代,在全国率先建立部门大事记报送制度,圆满完成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第二轮修志任务,全省省本级及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当年卷当年出版”,《四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四川大事记》等一批专题书籍编著出版。深入开展旧志整理工作,出版发行《四川历代方志集成》《蜀藏》等一批历史文献丛书。

3.“三个服务”成果丰硕。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三个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已成为全省地方志系统的共同价值追求,“修用并举、修志为用”观念在全省各地已基本树立。全省地方志系统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抗震救灾、特色产业发展等,部署推动“三个服务”,取得丰硕成果。省地方志办编纂出版《新时代脱贫攻坚在四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生命至上——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录》等书籍,2019年编纂出版的《大熊猫图志》成为四川对外交流的宣传名片,被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省市县三级围绕抗震救灾等编纂系列书籍。

4.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严格落实“两条例、一办法”,开展联合执法调研,依法履职、依法治志意识明显增强。省市县三级出台地方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或实施意见,机构改革中全省1044个涉改部门将史志编纂工作列入职能职责,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一纳入、八到位”落地落实更加有力,为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5.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初步形成。近年来,全省地方志系统铆足干劲、开拓创新、顽强拼搏,精神状态为之一振、工作面貌为之一新,“存史、育人、资政”三项主业全面发展;地方志干部的职业自豪感荣誉感不断增强,全省地方志系统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初步形成。省地方志办开展“不担当不作为”教育整顿、推进“好文稿”评选,激励干部勇担当善作为;乐山市采取“清单制+责任制+时限制”工作措施,提升工作质效;广元市践行“建一流队伍、铸一流精品、办一流活动、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工作目标,探索建立市、县(区)“1+7”史志一体化联动发展新机制;巴中市以“有影响、有声望、有地位、有担当”的“四有”目标凝聚人心、激发共识。

6.方志影响不断扩大。鲜明提出“编纂出版是手段,资政服务为民所用是目的”“志鉴编纂是立业之基,开发利用宣传弘扬是兴业之本”理念,立足丰富史志资源,深入挖掘、阐释、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巴蜀文化。立足记录伟大时代、展现发展巨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联合省直机关工委、教育厅、团省委、四川日报社,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联合省直机关工委、省乡村振兴局开展“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征文,会同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在全省高校开展四川省大学生地方志知识竞赛。着眼“一方之全史”,服务对外开放,改版推出四川省情网、成都市情网,截至去年底,四川省情网访问量3.16亿次。注重新媒体矩阵建设,以“方志四川”“成都方志”“志中阿坝”“自贡方志”为代表的一批新媒体账号影响力不断增强,截至去年底,“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关注用户近39万,阅读量近6.9亿次。立足让地方志“活”起来,开设“方志四川”官方电台,制作发布“四川城市解放传奇”“百年辉煌 百年荣光”“舌尖上的四川”等10余个音频专辑。加强与“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及电视台、电台、报刊等媒体合作,扩大地方志宣传,2018—2022年,除《华西都市报》刊发“方志四川”发布的历史文化类文章300余篇外,新华网、人民网、四川日报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四川地方志工作2154篇次(2018年295篇次,2019年575篇次,2020年438篇次,2021年496篇次,2022年350篇次)。2022年5月13日,“川观新闻”发布《说话算数|四川机关党建传播力数据分析报告》,根据大数据分析,2019—2021年四川机关党建10大热门稿件中,省地方志办撰写的《深化以史鉴今 坚定“四个自信”》《发挥地方志作用 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履职担当 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3篇文章上榜,分列第2、7、8位,极大地扩大了地方志影响。围绕做好“史志”文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推进《巴蜀史志》改版扩容提质,抓住重大主题和重要节点,谋划编辑出版专刊特刊,期刊跨上新台阶,经中国期刊协会评选,《巴蜀史志》连续3年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展览,得到省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及省期刊协会高度肯定,在全国史志界、四川期刊界与文史界赢得较高知名度。深化史志“七进”,联合文旅厅开展地方志进公共图书馆活动,在省、市(州)、县(市、区)图书馆设立地方志专柜(架)或地方文献阅览室;省、市(州)、县(市、区)地方志部门联动,在183个县(市、区)设立乡村史志阅览室;全省地方志部门打开大门,与学校、企业、社区等共建方志分馆或微方志馆,为传播史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经大家5年的共同努力,地方志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地方志在全社会的影响持续扩大,地方志部门形象得到极大提升。全省地方志工作赢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赢得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高度肯定。

同志们,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在推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上,必须始终抓住以质量提升为重点的编修和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巴蜀文化为重点的宣传弘扬这两个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我们取得了6个方面的宝贵经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前提,坚持改革创新是活力之源,坚持修志为用是本质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是生命所在,坚持依法治志是重要保障,坚持队伍建设是成事之基。这些宝贵经验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总结出来的,我们要长期坚持下去。

过去五年的工作,离不开包括省直部门在内的全省地方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此,向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敬意!

ec87f36364454a7c9cdcce7b8aa05683.jpg

2023年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暨扶贫志全面小康志编纂动员会会场

(二)2022年工作主要成绩

过去一年,全省地方志部门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不动摇,忠实履行“存史、育人、资政”主责主业,持续推进“三个服务”走深走实,推动2022年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1.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党建作为抓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为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深化思想理论武装。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紧密结合存史修志工作实践,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制度,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和业务人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

二是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地方志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地方志部门首先是政治机关的思想认识,自觉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在各项业务工作中。

三是守牢意识形态阵地。鲜明地方志部门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部门理念,发挥好以史育人、以史铸魂作用,宣传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实践、伟大成就,忠实记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宏伟历程,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磅礴伟力,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保证史志著作在意识形态方面不出偏差,在确保志鉴著作作为“官书”“信史”的性质定位上不出问题。

2.履行存史修志编鉴职责,记录治蜀兴川壮阔历程。坚持“党有所需、志有所为”,既注重记录历史,又关注服务现实,忠实记录四川实践,反映四川巨变,梳理历史经验,发挥地方志鉴往知来、服务当代、启迪后世作用。

一是忠实反映巴蜀历史巨变。找准时代定位,紧跟时代步伐,全面记述党委、政府带领人民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光辉历程和巨大成就,忠实反映巴蜀历史巨变。扎实推进《四川扶贫志》《四川全面小康志》编纂前期准备工作,编纂出版《蜀地战贫——聆听扶贫之声》,讲好脱贫攻坚四川故事,遂宁、南充、巴中、雅安、阿坝、凉山组织编纂脱贫攻坚志、扶贫开发志、口述实录等书籍,深刻反映四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进程。

二是全面记述四川发展进程。扎实推进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地方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当年卷当年出版”,全面记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各市(州)、县(市、区)编纂出版部门(行业)志76部,行业年鉴、部门年鉴46部,在实现面的覆盖的同时,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深层次反映。

省委党校、教育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退役军人厅、应急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统计局、省监狱管理局、省中医药局、省药监局、省地震局、省体育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共青团四川省委、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西南油气田公司、中国移动四川公司、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等部门(单位)扎实开展年鉴编纂,省社科联启动年鉴编纂工作,深入反映部门、行业年度发展情况。

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省广电局、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省地质局、省地震局、四川证监局、省社科联积极完成《四川年鉴(2022)》供稿工作。

三是客观记录部门奋斗足迹。扎实开展大事记编纂工作,2022年,全省编纂出版大事记33部。省地方志办编纂出版《四川省直部门(单位)大事记(2021)》,按年度编纂《四川省地方志发展报告》。成都市发布成德眉资同城化大事记,编辑出版《成都市直部门大事记(2021)》,自贡、眉山完成2022年度全市部门大事记编纂,阿坝编印完成《阿坝州级部门(单位)大事记(2016—2020)》《阿坝州直部门(单位)大事记(2021)》,省委台办、应急厅、审计厅、省国资委等部门(单位)完成部门大事记编纂工作,公安厅完善大事记报送工作月报制。

四是持续推进志鉴质量建设。严格落实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审查与复核制度,对地方综合年鉴2021年卷篇目开展复核、质量抽查和打分排序,完成2022年度地方综合年鉴篇目审查,开展四川省第二十次社科奖(方志类)初评暨地方志优秀成果奖评审。广安实行内容交叉检查和评议,达州形成2022卷编纂篇目审查工作综述专记成果,乐山开展质量评议活动,南充制定出台市、县综合年鉴质量体系建设纲要,宜宾开展党史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奖,雅安制定《雅安市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规范》,资阳出台《资阳市年鉴质量管理制度》《资阳市年鉴编纂监督考评制度》,甘孜州制定县(市)综合年鉴篇目大纲模板。

积极开展精品年鉴创建。召开全省年鉴质量提升工作会议,在全省组织开展“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推动精品年鉴创建和年鉴理论研究。全省地方志部门在“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中撰写评议文章和理论研究文章84篇,其中,达州市地方志办撰写的《从四部中国精品年鉴的共性与个性谈年鉴编纂规范化》、成都市地方志办报送的《品读精品年鉴封面设计的内涵表达》在全国“精品年鉴品读季”主题征文中分别获特等奖、一等奖。《武侯年鉴(2022)》成功入选“中国精品年鉴”。攀枝花开展精品年鉴品读暨年鉴工作培训会,德阳联合相关部门在《德阳日报》开展“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征文,绵阳利用“史志绵阳”微信公众号开设“学精品抓质量”专栏。乐山、雅安分片区召开年鉴理论座谈交流暨精品年鉴精读会。宜宾开展“精品年鉴品读季”“六个一”活动,组织对已出版的2021卷和已形成初稿的2022卷地方综合年鉴开展集中评议,巴中开展“年鉴质量提升回头看”专项行动。推动学以致用,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广元、遂宁、内江、雅安、资阳、凉山等市(州)、县(市、区)地方志机构对标精品年鉴,对尚在审校中的2022卷年鉴进行修改调整。

3.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守护巴蜀儿女精神家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阐释、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巴蜀文化,守护精神家园。

一是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巴蜀文化。完成《四川客家志》复审,推进《四川羌族通志》修改出版,编纂出版《蜀韵纪事》第三辑,展示巴蜀多彩历史文化。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与巴蜀文化,在“学习强国”发布《听熊猫》节目34集,在“方志四川”喜马拉雅官方电台上线播出45集音频节目《川剧的前世今生》,该节目获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第二届“金橙奖”最佳音频作品奖。深化旧志整理。2022年,全省整理出版旧志23部。成都整理出版的大型巴蜀历史文献丛书《蜀藏》入选国家版本馆。广元、内江、宜宾、广安、达州、雅安、眉山、资阳旧志整理工作成效显著。

二是宣传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推进《四川抗日战争志》《四川简史》《四川抗战历史文献》《四川当代史》编纂,编纂出版《巴蜀史志》“四渡赤水”专刊。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提供文稿、省地方志办会同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制作的融媒体精品节目《雪山魂》,获评“四川省广播电视局2022年广播电视优秀主题作品”。攀枝花市指导编纂青少年党史地情读本。泸州市承办“四渡赤水·泸州论坛”。雅安市承办从大渡河到夹金山理论研讨会;泸定县6.8级地震发生后,及时组织撰写《大渡河畔英雄多 红色基因永传承——从红军长征路到抗震救灾路》,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诠释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巴中市承办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展“红色轻骑”微党课宣讲。宜宾市编纂出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宜宾印记》。攀枝花、德阳、内江组织收集三线建设有关资料。

三是创新中华文化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全省地方志部门因应时势之变、跟上时代脚步,推动中华文化表现形式、传播方式的创新,让中华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

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潮流,建强用好新媒体矩阵。充分发挥“方志四川”“两微十一号一网一台一刊一店一馆”新媒体矩阵作用,宣传四川发展、讲好四川故事、传播四川文化。2022年,“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发布各类文章2920篇。其中,阅读量50万以上的56篇(阅读量1000万以上的4篇)。截至2022年12月31日,“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关注用户38.67万名(与2021年比,增加25.07万名),累计阅读量6.86亿次(与2021年比,增加3.49亿次)。四川省情网自2019年6月1日开通以来,浏览量3.16亿次,独立访客2580万名。在2022年每月进行的澎湃政务指数榜评选中,“方志四川”澎湃号持续进入“四川榜”和“文化榜”前十位,并入选澎湃政务号2022年度传播案例。各市(州)、县(市、区)54个史志新媒体账号刊发文章19576篇,有效扩大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成都市建强方志文化全网传播矩阵,政务新媒体平台关注用户突破180万,累计阅读量突破3亿。“自贡方志”“志中阿坝”充分挖掘、宣传当地历史文化,赢得广泛好评。

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联合权威媒体宣传。省地方志办在“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四川省人民政府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方志网等刊发文章350篇(次),其中“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刊发90篇;成都、泸州、德阳、广元、内江、南充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获得良好宣传效果。成都加强方志文化海外交流,在巴黎等地举办成都历史文化海外落地展,法新社、美联社等多家国际主流媒体跟踪报道,获得海外相关人士高度赞誉。

坚持守正创新,守牢期刊阵地。不断推进《巴蜀史志》改革创新,坚持注重重大时政热点节点,注重挖掘弘扬巴蜀风土人文精神,注重服务修志编鉴工作,注重发挥建言献策作用,不断扩容提质。2022年,《巴蜀史志》出刊7期,各市(州)、县(市、区)32种史志期刊出刊85期。

四是持续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方志馆地情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截至2022年底,在川渝两地建成四川省方志馆高校分馆8个,会同全省地方志部门在高职院校、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史志阅览室641个。各市(州)、县(市、区)建成市县级方志馆(室)51个,乡(镇、街道)情馆183个,村(社区)史馆935个,数字方志馆13个。成都建成“成都年鉴展示与研究中心”,新设成都方志馆西南民族大学分馆等方志分馆4家、新建社区微方志馆58个,初步形成由9家分馆113家微方志馆组成的方志文化宣传服务阵地群;自贡推进“方志驿站”建设;德阳建设德阳市史志馆四川建筑工程学院分馆、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分馆;乐山制定《村(社区)史馆建设展陈指导性意见(试行)》;广元制定《史志阅览室实施办法(试行)》;宜宾采取“六统一、六提升”做法推动乡村史志阅览室建设;达州、巴中史志阅览室建设成效突出。

扎实推进方志数字化。省地方志办完成1800余册(截至目前2120册)志鉴数字化,在四川省情网提供在线阅读。泸州市、南充市、甘孜州数字方志馆,绵阳市地方志信息化项目稳步推进。雅安市芦山县开启年鉴掌上阅读新方式。

4.深化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将地方志事业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注重地方志“以史鉴今、以史资政”重要作用,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总结历史规律,提供历史借鉴。

一是进一步深化资政辅治。2022年省地方志办编发《资政参阅》11期,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7次;各市(州)、县(市、区)地方志部门撰写资政报告158篇,各级领导肯定性批示45篇。成都、广元、内江、乐山、雅安、巴中、宜宾、甘孜撰写的多篇资政报告获领导批示并纳入实施。广元市剑阁县资政专报《关于加强蜀道古柏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阿坝州组织编纂《马尔康“6·10”震群抗震救灾实录》《马尔康“8·31”和“9·28”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实录》,为抗震抢险救灾及疫情防控提供借鉴参考。自贡、雅安创新编印市情手册。

二是服务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活动。川渝两地地方志部门联合编纂出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2022)》,记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壮阔历程和实践经验。内江编纂《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在内江》,为内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参考。自贡、遂宁、达州在年鉴中设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栏。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出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民生经济监测资料》《新时代四川民生经济发展成就》。省地方志办编纂《四川年鉴(2022)》简本,服务2023年全省两会;组织撰写“从地方志看四川发展十年”系列文章,反映新时代十年四川发展巨变,获得广泛赞誉。成都市地方志办与成都日报联合开设“非凡征程·砥砺奋进——从地方志看成都十年”专栏,紧跟中国农民丰收节等热点,推出《跨越4500年的探索 从“天府之国”到“天府粮仓”》主题报道。自贡推出《从地方志看自贡十年》系列报道。资阳编纂出版年鉴简本《鉴证资阳(2022)》,阿坝编纂出版《阿坝年鉴》简本提供州两会代表、委员使用。

三是助力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持续推进乡镇(街道)志、村志编纂。2022年,全省启动编纂乡镇(街道)志430部,村志250部,其中乡镇(街道)志出版91部、村志出版40部。南充、广安、巴中将编纂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巴中将乡镇村志编纂出版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体系,资阳、阿坝建立编纂进度月报及督查、通报机制。攀枝花、泸州、绵阳、广元、乐山、宜宾、雅安等地组织动员当地专家学者、老干部、老党员及知情人、当事者参与乡镇志和村志编纂,眉山分批组织业务培训。德阳、宜宾围绕“两项改革”、乡村振兴等编纂专题书籍。全省地方志系统围绕本地特色文化、景点、产品、技艺等,编纂特色志鉴和地情读物112部。成都持续擦亮地方名特招牌,编纂出版《彭州茶》等地情书籍。广元编纂出版《米仓山茶鉴》,围绕苍溪猕猴桃、剑门豆腐、青川山珍等编纂特色图志。

四是服务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助力四川打造名扬天下、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省地方志办组织编纂《大熊猫图志》英文版,会同阿坝州地方志办、九寨沟管理局编纂《九寨沟图志》。成都以“大方志”理念整合社会力量,编纂出版《巴蜀风土杂记》等7部读物;联合各县(市、区)地方志办编纂出版“成都风土人文丛书”;《洛带镇志》入选“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青白江区开发利用方志资源,服务文旅产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绵阳编纂《绵阳市传统村落志》《绵阳建置》等书籍。宜宾组织编纂历史文化研究丛书。泸州市地方志办编纂的《方志泸州·地理标志产品》被定为泸州市首届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暨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论坛宣传用书。雅安启动《四川石棉矿志》《汉源水果志》《芦山根雕艺术志》编纂。为助力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发展,巴中编纂出版《巴中文旅康养图志》。凉山编纂出版《索玛花图鉴》。

5.深化方志部门自身建设,推动方志事业薪火永继。

一是全面加强方志队伍建设。坚持把方志队伍建设作为地方志事业蓬勃发展、薪火相传的关键之举,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省地方志办积极推进方志专家库、人才库建设,组织单位业务骨干和省内方志专家录制志鉴编纂业务授课视频。成都创新开办地方志系统业务提升网络培训班,在线培训辅导成德眉资地方志工作者1000余人。广元、资阳等地组织干部授课,“以讲促学”。

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志。扎实推进依法治志,推动“一纳入、八到位”落地落实。2022年,各级领导批示地方志工作208次,主要领导批示82次;全省地方志部门开展执法79次。成都市调整机构职能编制,优化和增加职能职责11项;广元市恢复设立昭化区、朝天区史志机构;阿坝州政府常务会集中学习《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

2022年,全省地方志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得到省委省政府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高度肯定。年初,时任省委书记彭清华到省地方志办调研慰问,对全省地方志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时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高翔,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崔唯航,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李云泽,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莉,时任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宁对四川地方志工作作出肯定性批示。

回顾过去一年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志鉴质量参差不齐,个别市(州)工作滞后;二是“十业并举”全面发展还有差距,方志馆覆盖面不足,方志理论研究水平不高,志鉴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三是服务大局还有差距,参与范围、程度较为有限,作用发挥不充分;四是方志队伍建设存在短板,业务骨干和领军人才不足。以上问题虽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但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二、扎实推进四川扶贫志和全面小康志编纂工作,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转化为“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实际行动

编纂《中国扶贫志》《中国全面小康志》是全国地方志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编纂中国扶贫志作出重要批示。2022年3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关于实施中国扶贫志编纂工程和中国全面小康志编纂工程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省(区、市)于2025年12月底前完成编纂。3月9日,经省政府同意,省地方志办印发《四川扶贫志和全面小康志编纂工作方案》。我们要切实提高认识,凝聚共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扎实推进四川扶贫志和全面小康志编纂工作。

(一)充分认识编纂扶贫志和全面小康志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中国式扶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一亘古未有的伟大胜利,应在辉煌史册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两志”编纂工程是中央交办的重大政治任务,是一项让“彪炳史册”落在实处的浩大文化工程,是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的重要方式,也是地方志部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全省地方志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待这项任务,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政治担当,进一步提升做好“两志”编纂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准确把握我省“两志”编纂任务

四川是扶贫大省,贫困程度深,扶贫面积大,扶贫任务重,脱贫攻坚实践尤为波澜壮阔。我省编纂任务为:省级层面编纂《四川扶贫志》《四川全面小康志》,由省地方志办会同相关省直部门牵头,省直部门、相关单位参加。市级层面为:21个市(州)分别编纂各地扶贫志(其中,根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的通知,《凉山州扶贫志》纳入第一批中国扶贫志丛书),成都市编纂本地全面小康志。各市(州)扶贫志由地方志部门与相关市直部门牵头,市直部门、相关单位和县(市、区)参加。成都市全面小康志由市地方志办与相关市直部门牵头,成都市直部门、相关单位参与。县级层面为:国家确定的88个贫困县分别编纂各地扶贫志。各县扶贫志由地方志部门与相关县直部门牵头,县直部门、相关单位、乡镇参加。全省地方志部门要对标对表,主动认领,全力推动。

(三)高质量推进“两志”编纂

全省地方志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投入编纂,完成好这项重大政治任务。要积极汇报,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重视。要加强统筹协调,成立相关部门参与的编纂工作委员会,细化责任分工,健全推进机制,凝聚工作合力。要树立精品意识,精心编制篇目大纲,广泛收集资料,讲好全面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的四川故事,力求使“两志”成为忠实反映党领导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伟大实践、伟大精神、伟大变化和宝贵经验的精品力作。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保密关、审核关,高质量完成编纂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三、统筹推进2023年各项任务,以“存史、育人、资政”的生动实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力量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一年。全省地方志系统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致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的贺信及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以“存史、育人、资政”三项主业为抓手,深化“三个服务”,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方志力量。在统筹抓好“两志”编纂工作的同时,还应把握四个“始终着眼”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始终着眼于“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职责使命,在高质量抓好志鉴编修、赓续巴蜀文脉上下功夫

一是落实好“十四五”规划。根据《四川省“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各市(州)相继印发了“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各地要充分认识规划实施的重要性,主要领导亲自部署,着力抓落实,确保实现既定目标任务。

二是推进重大专题志书编纂出版。省地方志办将加快推进《四川当代史》《四川简史》等书籍的编纂出版。2021年5月,省地方志办印发《四川省乡镇(街道)、村志编纂工作指导意见》,启动全省乡镇(街道)、村(社区)志编纂工作。从我省实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看,全省乡镇(街道)减少1509个、减幅32.7%;建制村减少18429个、减幅40.55%;优化新增社区457个、增幅5.9%。编修乡镇(街道)、村(社区)志意义重大。要分解编纂任务,分年度制定编纂出版计划并加强指导检查。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修志队伍业务水平。要切实加强对拟出版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的质量把关,特别是把好政治关、史实关。全省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原则上公开出版。确因经费困难无法实现公开出版的,由市(州)地方志工作部门对相关志书组织审读并出具质量审查合格意见书,报市(州)新闻出版主管部门申请内部准印号。

三是扎实推进年鉴、大事记编纂。坚持“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当年卷当年出版”,做好顶层设计,细化工作流程,科学合理安排资料搜集、整理和初稿编纂时间,实现资料搜集、整理、编纂、审核和年鉴印刷、出版全过程精准管理。在抓好综合年鉴编纂的同时,积极推进各部门编纂专业年鉴。省直部门要落实好年度大事记报送制度,及时报送《四川年鉴》《四川省直部门(单位)大事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稿件。

四是持续提升志鉴质量。建立健全地方志质量标准体系,完善志稿评议、质量评价、审查验收、批准出版等制度,精心把好各个关口。严格落实全省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审查、复核及质量抽查制度,推动全省地方志质量加速提升。实施好年鉴精品工程。积极参加中国年鉴精品工程评选,在评比中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按《四川省年鉴精品工程实施方案》,抓好我们自己的年鉴精品工程和相关质量评审,明确收集、采写、编辑、审核、校对全流程质量标准,细化完善精品年鉴质量体系。

(二)始终着眼于推动地方志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在提升地方志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水平上下功夫

一是强化资政辅治。要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确定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等重大课题,努力推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要围绕本地重点任务,抓住热点节点,认真谋划选题,研究编写各类有价值的地情资料,发挥史志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要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情服务专家,积极参与当地规划编制、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助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二是服务经济发展。省地方志办将组织编纂《四川地理标志产品大观》,推出《大熊猫图志》英文版及《九寨沟图志》。各地要聚焦本地特色文化、景点、产品、技艺等,编纂特色志鉴和地情读物。要围绕本地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会同当地文广旅局和融媒体中心,开展地方历史文化短视频录制活动,积极宣传本地历史文化,展示地方形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服务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德耀巴蜀”活动,推进史志“七进”,将志书送到群众身边。针对不同需求,编纂志书精装本、普及本和简写本,更好地服务社会各界。通过多种方式,扩大读志用志覆盖面。开展数字化工作,为社会各界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围绕地情展览展示中心、地情资料收藏保护中心、地情研究中心、地方文化交流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位,积极推进本地方志馆建设。采取举办地情展览、开展主题教育、史志文化讲座等形式,充分展现方志馆的作用。持续扩大各方志馆分馆、乡(镇、街道)情馆、村(社区)史馆覆盖面。继续推进各地史志阅览室建设,建设具有四川地域特色的方志馆——史志阅览室体系。

(三)始终着眼于地方志教化育人、凝心聚力重要作用,在宣传弘扬、打响方志品牌上下功夫

一是宣传弘扬中华文化。深入开展旧志整理,积极推进本地珍贵旧志、史料文献整理及点校。做好传统文化挖掘、提炼,省地方志办将组织编纂《巴蜀史志》“三苏文化”专刊、“第二轮修志”特刊,编纂出版《蜀韵纪事》(第四辑)。要做好藏羌彝民族文化开发利用,推进研究阐释和创造性转化,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展示绚烂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要收集、整理发生在巴蜀大地上的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组织编纂红色历史、地方简史等书籍,赓续精神血脉。

二是加强宣传平台建设。加大宣传力度,采用报纸、电视、网络、会议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宣传推介,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地方志。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潮流,建强用好地情网站,运用好新媒体平台,扩大宣传覆盖面。要结合传统历史街区打造、古镇名村保护等,将地方志文化融入其中。

三是深化志鉴开发利用。探索微鉴、简本、掌上年鉴、地情手册、全媒体年鉴等编纂形式,提升志鉴使用率。要采取向有关领导干部、两会代表(委员)和社会人士赠送志鉴及相关成果的形式,为重大活动、重要决策提供参考借鉴。要积极探索“互联网+”发展趋势下的方志信息化工作,开放数据、共享信息、提供查阅。

(四)始终着眼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新时代地方志干部队伍,在保持政治定力、提升业务能力上下功夫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地方志工作的根本遵循,融入血液、刻入骨髓、注入灵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史志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在学思践悟中找准地方志工作的使命所系、方向所指、重点所在,切实把拥护“两个确立”的自觉性转化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坚定性。

二是加强方志理论研究。要组织和引导广大地方志工作者从工作实践中确定研究专题,进行理论总结,努力形成具有四川地域特色的研究成果。地方史志学会要加大地方志理论研究力度,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推动全省地方志理论研究取得新成果。省地方志办将结合二轮修志工作总结,举办全省地方志宣传工作培训暨方志理论研讨会。要办好史志期刊,进一步增强刊物的学术性和可读性,广泛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提高和应用。

三是提升方志干部专业能力。要加强地方志业务培训,省地方志办将于年内完成《四川方志讲堂》11个授课视频的录制、发布和出版工作。要积极吸纳地方文史专家、史志爱好者参与修志编鉴,建好本地地方志专家库、人才库。健全落实优秀年轻史志人员到上级部门跟班学习制度,培养一批业务精、作风好的史志干部。

同志们,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壮美画卷,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奋斗是新时代新征程的主旋律,也是四川发展的最强音。当前,四川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四川地方志事业已从转型发展向高质量发展、从方志大省向方志强省迈进。让我们始终牢记“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时代使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三个服务”,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忠实记录伟大时代,深入推进修志为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胜利贡献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朱丹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