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12期(总第744期)
【特别关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2023)》等3部
四川省综合年鉴入选新华出版社2024年“年度好书”
1月17日,新华出版社2024年“年度好书”等奖项揭晓。其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2023)》《简阳年鉴(2024)》《南部年鉴(2024)》3部四川省综合年鉴入选新华出版社2024年“年度好书”之“年度优秀志鉴” 。
(省地方志办)
【市州动态】
成都、泸州、遂宁、内江、乐山等地
积极传达贯彻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
1月23日,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省地方志学会九届二次理事会精神。会议强调,一要深化修志为用。牵头办好成德眉资地方志事业同城化发展联席会议,扎实开展第三轮修志试点,加快推动《成都全面小康志》等重大专题志书编纂,深入实施成都名镇名村志编纂文化工程,提升行业、部门志鉴编纂质效,提高“成都风土人文丛书”“成都历史文化精品丛书”品牌影响力,扎实开展史志“七进”活动,优化方志馆体系建设和服务品质,积极推动方志成果服务两会等中心工作。二要强化成果评价。坚持以创建精品年鉴为抓手,持续开展综合年鉴质量评价,推动全市年鉴质量普遍提升,切实形成学精品、创精品的良好态势。三要优化宣传品牌。充分发挥“成都方志”政务新媒体矩阵宣传优势,聚焦人民需求,策划推出彰显时代特征、体现成都特色、具有方志特点的精品力作,持续擦亮“寻找红领巾小史官”等活动品牌,丰富方志文化涉外交流方式,讲好成都故事,不断提高成都方志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1月24日,泸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泸州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召开2024年度工作总结会,传达贯彻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会议要求,要切实抓好全省地方志会议精神在泸州落地见效。一是推进修志编鉴,传承历史文脉。推进《泸州扶贫志》等著作的组织、指导、编纂、出版等工作,匠心打造精品。二是筑牢宣教阵地,扩大方志影响。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不断提升方志文化影响力。三是开展资政辅治,助力决策发展。围绕战略腹地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建言献策。
1月24日,遂宁市地方志办公室召开干部职工会议,传达贯彻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省地方志学会九届二次理事会精神。会议强调,一要持续推动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总结推广《遂宁年鉴(2024)》创建“四川省精品年鉴”成功经验,指导推动县(市、区)高质量编纂出版综合年鉴。推进《遂宁扶贫志》编纂,推动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纂,2025年,完成25部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初稿,13部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纂出版,鼓励支持历史传统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遗”特色鲜明的乡镇(街道)、村(社区)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级名镇、名村、名街道志。二要实施方志品牌战略。建好“一馆四中心”,实施遂宁方志馆改造提升工程,擦亮“遂宁方志馆”场馆品牌。提质“一站两号”,加强“一站两号、市县联动”方志文化新媒体宣传矩阵建设。开展“一讲七进”,着力打造“四川方志大讲堂”遂宁宣讲子品牌,深入开展史志“七进”、方志文化进校园、遂宁方志馆研学游等系列活动,为建设实力遂宁、活力遂宁、魅力遂宁贡献力量。
1月24日,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彻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省地方志学会九届二次理事会精神。会议强调,一要高起点谋划地方志工作。科学制定2025年度地方志工作要点,梳理“十四五”工作推进情况和经验教训,谋划制定内江市地方志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二要聚合力推进志鉴编纂。凝聚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单位)力量,及时启动三轮修志,有力推进志鉴编纂,切实抓好扶贫志、镇村志、部门志等史志书籍编纂及质量建设。三要全过程强化精品意识。做实“征、编、研、宣、审”各环节质量管控,整体提高内江年鉴、短视频等志鉴产品质量,推动县级年鉴争创四川省精品年鉴。四要跃升性打造特色亮点。多思考、深挖掘、勤宣传,努力在史志编纂、理论研究、资政辅治、文化挖掘等方面创特色、出亮点。五要全方位提高文稿质量。多学多看多想多练,加强培训,注重稿件集体研究和打磨修改,全面提升文稿质量。
1月23日,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召开干部职工大会,传达贯彻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四川省地方志学会九届二次理事会精神。会议强调,一要推进志鉴编纂。编纂出版地方综合年鉴、部门年鉴、大事记、扶贫志、镇村志等高质量志鉴书籍及地情书籍,启动第三轮市县志、部门志编纂工作。二要加强资政研究。搭建好史志专家理论研讨平台,加强地方志理论研究。围绕乐山历史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改革、红色资源等开展课题研究,形成研究报告。继续做好前期资政研究成果转化工作。三要弘扬史志文化,策划制作发布一批史志文化短视频,探索开设四川方志大讲堂·乐山史志文化讲堂,开展教育系统史志文化宣传活动,持续推进史志“七进”。加强史志阅览室、镇(村)史馆建设,运营好“史志乐山”微信公众号、乐山市党史和方志馆等线上线下宣传平台。推进市、县两级地方志成果进两会活动。四要加强队伍建设,继续建好、管好、用好“乐山史志员”队伍,开办全市性地方志工作业务培训班,开好年鉴质量评议会,落实好地方综合年鉴质量抽查和复核制度,提升全市地方志工作业务水平。
1月23日,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传达贯彻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四川省地方志学会九届二次理事会精神。会议要求,一是夯实存史修志主业。及时启动第三轮修志,认真做好统筹、试点等相关准备工作。高标准编辑出版市、县两级地方综合年鉴2025卷和市直部门大事记2024卷,创新开展年鉴简本编辑出版工作。重点推进《南充扶贫志》和《南充全面小康志》编纂,加大对部门(行业)志、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纂全覆盖工程督查指导力度。二是深化方志开发利用。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抓好资政课题研究和好文稿撰写。加强地情文献资料征集、管理和专门研究,编纂特色志鉴和地情读物,鼓励各地开展旧志整理点校。三是创新推进宣传弘扬。持续办好《南充史志》期刊,进一步发挥市方志场馆作用,结合史志“七进”活动,探索采取举办地情展览、开展文化讲座等形式,优化提升宣传效能。建强用好南充地情网和“方志南充”新媒体矩阵。四是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加强方志业务培训,优化工作方法,培养“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方志人才队伍。
1月22日,雅安市委党史研究室(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召开室务会(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四川省地方志学会九届二次理事会精神。会议强调,一要用心服务中心大局。持续围绕全市发展战略开展资政服务,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资政文章;大力宣传弘扬雅安红色文化和地方历史文化,服务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二要做实做优编纂主业。坚持质量第一、创新引领,启动实施《雅安市乡镇简志》等编纂项目,积极谋划部署第三轮修志工作,持续推进地方综合年鉴、《雅安扶贫志》《雅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志》和部门志、乡镇志、村志编纂,扎实推进特色志书、精品志鉴、地情开发等品牌建设。三要拓展史志文化宣传。积极探索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宣教模式,办好“史志讲堂”,用好各级各类史志文化宣讲队伍,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史志“七进”宣教活动;持续深度挖掘地情资源,大力宣传雅安地方特色文化。
1月24日,甘孜州地方志办公室召开干部职工大会,传达贯彻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省地方志学会九届二次理事会精神。会议要求,明确工作目标,狠抓工作落实。紧扣工作会明确的重点任务,强化大局意识,以更高站位谋划第三轮修志工作。铸牢精品意识,以强编纂、提质量为重点,积极推进州县(市)两级扶贫志编纂,加快推进乡镇村志编纂,抓好《甘孜州微纪录》《甘孜州图鉴(2025)》《州直部门(单位)大事记》编纂出版,指导各县(市)编好地方综合年鉴。坚持守正创新,提升工作水平。创新地方志服务方式、丰富呈现形式、拓宽传播渠道,继续深化史志“七进”,加强地方志文化品牌建设。加大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推动地方志工作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1月26日,凉山州史志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彻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会议强调,一是强化修志编鉴工作,深入推进各类志书和年鉴编纂,全力以赴抓好《凉山彝族自治州扶贫志》编纂,严格把控质量关,同时合理安排进度,力求做到质量与进度齐头并进。二是大力加强宣传弘扬,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丰富资源,积极打造具有鲜明凉山特色的方志文化品牌。通过多样化宣传手段和渠道,不断提升方志文化影响力。三是积极主动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州中心工作和发展战略,深入研究和挖掘历史资料,为其提供更多具有价值的资政建议和历史借鉴。四是持续加强自身建设,通过组织培训、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史志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综合相关市(州)信息〕
泸州、绵阳、巴中积极推进扶贫志编纂
1月23日,泸州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召开《泸州扶贫志》初稿评议会。会议重点围绕内容增补、详略调整、逻辑结构、记述方式等方面对各篇章逐一进行剖析、讲解,提出修改建议意见。会议要求,要及时认真梳理意见建议,对志稿进行系统性修改,并完善资料长编,便于史实查证;要严把时间节点,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成书字数不少于100万字,争取尽早进入正式评审阶段。
2024年12月20日,《绵阳市扶贫志》(初稿)评审会召开。会上,编纂团队负责人汇报资料收集及编纂工作情况,7位专家及工作专班成员,围绕志稿政治观点、体例结构、资料内容、行文规范等方面进行评议,指出志稿存在问题和不足,并就志稿修改完善提出建设性意见。
2024年12月,《巴中市扶贫志》完成初稿编纂。
(综合泸州市、绵阳市、巴中市信息)
乐山市领导对地方志工作作出肯定性批示
1月23日,乐山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彦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第四季度各市(州)地方志工作机构地情文章(音视频)工作信息报送及采用情况和2024年全年报送及采用情况的通知》上批示:已阅。表示祝贺,望再接再厉。
1月23日,乐山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彦在《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在〈中共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2024年地方志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打算〉上的批示》上批示:已阅。感谢陈主任的勉励支持!
(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成都市简阳市、乐山市五通桥区地方志成果服务两会
1月17—20日,简阳市两会召开。市地方志编纂中心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赠阅《简阳市脱贫攻坚志》《简城记忆》,获得代表、委员广泛关注。这是简阳方志成果首次亮相市两会。
1月15—17日,乐山市五通桥区两会召开。区史志部门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赠阅《乐山市五通桥区年鉴(2024)》《五通桥区红色地图》等史志成果500余册(份),受到与会代表、委员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这是五通桥区史志成果首次亮相两会。
(综合简阳市、乐山市五通桥区信息)
宜宾市屏山县、珙县等地领导调研、指导地方志工作
1月2日,屏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郭兵到县委党史办公室(县地方志办公室)开展专题调研。郭兵现场察看并听取汇报后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存史、育人、资政”主业主责,在“三个服务”中推进党史地方志事业转型发展;要发挥好作为屏山历史文化挖掘专班牵头单位主导作用,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土司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让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传下来、用起来、活起来;要扎实做好乡镇志、村(社区)志编纂工作,编纂好具有屏山特色的专题志书;要始终坚持将志鉴质量摆在首要位置,强化精品意识,努力打造一流精品志鉴;要不断加强史志“七进”,积极争取各乡镇、各部门和上级的支持配合,不断扩大党史地方志工作的影响力。
1月10日,珙县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李智专题听取珙县2024年史志工作情况汇报后,对珙县2024年史志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2024年,县党史和地方志部门高质量推进《地方志工作条例》落地落实,取得良好成效。特别是先后在全国村志编修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全国村志编纂业务培训班等会上作经验交流,把高质量构建“大史志”工作格局的“珙县路径”向全国、全省推介,成绩来之不易,值得肯定。他指出,2025年,县党史和地方志工作要对标对表,坚持“四破四树”,着力构建“大史志”工作格局,助推珙县史志事业再上新台阶;要强化资政研究,力争推出更多可供借鉴的资政报告,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历史智慧;要取长补短、拓宽思路,不断提高史志工作成效。
1月7日,巴中市恩阳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强到区史志档案中心调研指导地方志工作。在听取汇报后,李强对区史志档案中心2024年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他指出,区史志档案中心不折不扣地完成了上级关于地方志工作的各项任务,在工作谋划、队伍建设、能力提升、志鉴编纂等方面有成效、有亮点,希望区史志档案中心对照当下地方志工作新的标准要求,梳理细化2025年地方志工作任务,提前谋划,做到坚持守责有为,打好党史、地方志、档案“三合一”组合拳,统筹各方力量,深入挖掘恩阳地域文化资源,突出恩阳地方特色,努力编纂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精品成果,让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传下来、用起来、活起来,推动全区地方志工作再上新台阶。
1月3日,德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胡凯衡到县党史研究与地方志编纂中心调研指导史志工作。在实地查看并听取工作开展情况尤其是《德昌年鉴》《中国共产党德昌县执政实录》《德昌县扶贫志》等书籍编纂出版情况汇报后。胡凯衡对县党史地方志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近年来,县党史研究与地方志编纂中心在编纂史志书籍、挖掘整理地情资料、宣传德昌特色文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在德昌县发展文化旅游、挖掘红色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强调,今后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积极参与,主动作为,认真抓好地方志资源挖掘开发利用工作,为德昌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综合相关县(区)信息〕
青川县积极推进史志资源开发利用
近年来,青川县委党史研究室(青川县地方志编纂中心)始终坚持编以致用,紧扣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产业发展、文旅融合、文化传承等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史志资源开发利用。
助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聚焦青川县优势农业项目,编纂出版青川县首部茶叶专业志书《青川县茶叶志》,系统记述青川茶区分布、茶史沿革、茶叶品牌、茶叶文化等内容,客观真实反映青川茶产业历史与现状,展示青川茶文化深厚底蕴,以史志文化为青川茶产业发展提质赋能。参与青川县地标农产品打造,挖掘大量史实为地标产品夯实文化底蕴,参与申报资料审定,确保内容真实,以历史佐证为地标产品厚植文化根基,进一步提升产品品牌价值,助力全县特色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助力文旅产业加速发展。围绕大唐家河旅游区建设,完成阴平村史志阅览室、青溪古城青溪书屋史志阅览室建设,在重点旅游区域集中赠阅史志简明读本,帮助各地游客快速了解青川蜀道文化、红色文化。深挖地方史志资源,完成全县127处红色遗址的普查分类工作,其中四川青川地震遗迹国家地质博物馆和摩天岭入选四川省红色遗址名录,蒿溪“拱北”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政治部遗址等30处入选广元市重点红色遗址名录。向青川县红色文化公园(英烈园)提供布展图文资料,使布展资料丰富、内容真实、史实严谨。
助力优秀文化赓续传承。 追寻红色足迹,通过查阅档案文献、实地调研、走访知情人,收集到大量红色图文资料、口述资料,整理出版《川陕革命根据地青川苏区政权建设》《青川红色故事》等党史书籍,完成《青川红军名录》《红耀青川》资料征集,进一步丰富青川县红色文化底蕴。深挖青川木牍文化、蜀道文化、三国文化、贡茶文化,撰写多篇专题研究论文。向县博物馆、县图书馆、青溪古城等捐赠史志书籍2000余册,满足干部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青川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请点查看原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