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115期(总第720期)
【特别关注】
借鉴历史经验 弘扬三线精神
“四川方志大讲堂·方志文化高校行”2024年第九场宣讲在绵阳师范学院举行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弘扬,更好发挥地方志教化育人功能,12月4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绵阳师范学院联合开展的“四川方志大讲堂·方志文化高校行”活动在绵阳师范学院高新校区举行。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邓瑜,绵阳师范学院副院长何云晓出席活动并致辞。四川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桂权主持活动。
邓瑜在致辞中对绵阳师范学院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表示感谢。她指出,地方志是地方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全书”,是我们了解一个地方历史变迁、文化传承、风土人情的重要窗口,具有“存史、育人、资政”的重要功能。今年以来,省地方志办、教育厅切实加强全省教育系统史志文化宣传工作,创新推进“四川方志大讲堂·方志文化高校行”活动,目前已在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举办9场宣讲,受到广泛赞誉和好评。方志文化高校行,一方面,让丰富的方志资源走入大学校园,让广大师生认识方志、学习方志、利用方志,并从中汲取历史经验和文明智慧,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另一方面,能搭建起各级地方志部门与高校合作交流的桥梁,推动方志文化资源和高校人才资源高效整合,实现地校“双赢”合作,响应时代需求,挖掘方志理论研究、地情资源开发利用“新篇”,更好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理念。
何云晓向省地方志办长期以来给予学院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地方志作为中国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当下与未来,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绵阳师范学院高度重视方志分馆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图书馆扩容增量等工作,累计接收四川省地方志系统捐赠的志书、年鉴1600余册,并开展方志特色书籍收集工作,充分发挥方志资源在社科研究、资政建言中的支撑作用。接下来,将在继续丰富馆藏资源的同时,加强对珍稀方志的保护和整理工作,深入挖掘和保护地方历史文化,促进方志文化传承创新。
本次活动主讲嘉宾由四川省方志文化宣讲队成员、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张勇教授担任,他以《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历史经验借鉴——以原四川省绵阳专区(地区)三线建设为例》为题,通过大量翔实生动的方志资料,回顾了绵阳专区(地区)三线建设历史,深化了对三线建设重大战略决策重要性的认识,提出了统筹推进三线建设文化传承发展的思考,让同学们走进三线建设、共鸣三线精神,赢得在场师生及广大网友一致好评。
绵阳师范学院相关教职工及学生代表300余人现场参加活动,1785个社会公众账号和全省地方志系统1000余人通过“方志四川”视频号在线收看。宣讲现场还开展了赠书活动。
(省地方志办)
【市州动态】
乐山市部门(单位)年鉴编纂工作推进会召开
为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擦亮乐山构建“大方志”工作格局这一特色品牌,12月3日,乐山市部门(单位)年鉴编纂工作推进会议召开,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彦参加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年鉴可全面、系统、客观、真实、准确地记载年度内一地、一部门、一单位、一企业、一行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变化、重大事件、主要成就、经验教训等综合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是“存史、育人、资政”的重要载体。编纂年鉴是《地方志工作条例》赋予的重要职责,也是现实的迫切需要,省地方志办和市委、市政府都有明确要求,市级各部门各单位及各县(市、区)都要提高认识,真正把编纂年鉴留存历史的责任担起来。
会议要求,要把“讲政治”作为首要标准,把“高质量”作为价值取向,把“编志鉴”作为基础工程,把“强宣传”作为力量源泉,把“大方志”作为特色品牌,以此次会议为契机,顺势而为,同频共振,聚焦党委政府大事要事,围绕擦亮地域文化品牌,立足地方志“一方之全史”的丰富历史资源,真正把部门(单位)年鉴编纂工作抓起来,积极投身到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交出一份无愧于党和国家、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优异答卷。为全覆盖推进部门(单位)年鉴编纂工作,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带头编纂了我市首部2024年度市级部门年鉴,会议以此为蓝本,还对全市史志员进行了专题培训。
(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资阳市聚智聚力做好资政研究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志“三个服务”重要职责之一,资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通过向上争取、借助外力、整合资源、成果转化相结合,积极探索“大史志”资政新模式、新路径、新方法,推动资政研究持续走深走实,服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突出上下联动,构建高站位格局。积极争取上级关心支持,通过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会汇报资政研究思路,市委主要领导对“工业强市”等课题亲自作出安排部署、对资政成果作出工作批示3次,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审签资政工作方案、对资政成果作出批示10余次,推动史志资政研究工作纳入全市工作整体布局。建立“1+N”资政研究体系,牵头组织党校、发改、经信、农业农村等5个部门制定《服务中心工作大资政工作方案》,明确5个重点研究方向,开展联合攻关,构建优势叠加、成果共享的“大史志”工作格局。健全市县一体工作体系,印发《全市党史和地方志系统资政研究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组织全市地方志系统围绕17个课题开展调查研究,确保资政工作有序参与、有力推进。
突出系统谋划,把好高标准关口。建立审查审校制度,成立资政课题工作专班,把好政治、提纲、事实、文字等关口,定期召开调度会和评估评审会,高质量高效率推进资政研究工作。聚焦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汇编形成《资政理论文章选编》等3本成果集,收录30余项成果。与市直机关工委、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连续3年组织开展理论研讨,评选并收录优秀论文80余篇。聚焦文旅产业发展等领域,突出陈毅故里、“三贤故里”等文化挖掘保护利用,积极参加国、省重点理论研讨,10余篇论文入选。
突出实用导向,推动高质量转化。突出“资政为用”,着力把资政成果转化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效。编纂出版《资阳市工业志》,为市委再造一个“工业资阳”战略提供决策参考。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撰写《资阳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情况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得到市委领导批示。围绕文物保护利用,和省地方志办共同完成《关于加强安岳石窟保护与利用的建议》课题,在省地方志办资政参阅专刊第69期全文刊载、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签批。
(资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甘孜州积极推进扶贫志编纂工作
甘孜州坚持统筹引领、强化保障、分步实施,确保进度、质量两手抓,积极推进全州扶贫志编纂工作。
坚持统筹引领。出台《甘孜州扶贫志编纂工作方案》,按“州级统筹、一县一部”原则,明确州本级编纂扶贫志1部、18个县(市)分别编纂各地扶贫志1部,采取分管督导、部门研商模式,协调解决编纂工作重大事项和难点堵点问题,确保编纂工作顺利推进。
强化保障到位。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部门配合、地方志办组织实施”的编纂工作体制,相继成立州、县(市)编纂委员会15个,州本级和9个县(市)落实编纂出版经费420余万元。目前,《甘孜州扶贫志》已基本完成资料收集,正着手开展初稿撰写。县级层面,17个县(市)完成扶贫志篇目设置,7个县(市)开展初稿撰写,1个县完成样书。
分步实施推进。采取“对接联系、上门交流、专门培训”方式,加强与供稿单位沟通联系,做好资料收集工作,主动上门进行业务指导,解决资料收集及撰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要资料、重要线索不漏。组织开展扶贫志业务培训3场次,覆盖150余名业务人员,解答参编单位各种问题80余个。
(甘孜州地方志办公室)
岳池县“三举措”加强史志文化开发利用
近年来,岳池县党史县志办公室加大对地方历史文化开发利用力度,充分挖掘岳池农家文化、岳池曲艺、岳池米粉等特色资源,多维度、多渠道、全方面宣传岳池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史志文化的感染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着力编纂史志书籍。聚焦县域年度发生的大事、特事、要事,高质量完成《岳池年鉴》编纂工作,全面真实记录岳池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突出岳池地域特色。精心组织编纂《岳池曲艺志》《这里是岳池》《岳池民间故事集》等地情书籍,展现岳池灿烂厚重的历史文化。全力指导各乡镇做好镇村志编纂工作,留存地方乡愁记忆,截至目前,全县33部镇村志均启动编纂,已完成印刷出版8部。
大力拓展宣传平台。借助四川省情网、广安在线、岳池融媒等网络平台发布岳池地情信息和音视频,促进史志资源数字化、可视化、共享化。加强史志宣传阵地建设,在九龙街道五里牌社区、石垭镇张口楼村等地建立史志阅览室8个,举办史志主题宣讲活动10余次。积极开展史志书籍赠阅活动,全年累计向县内各机关、学校、医院、企业、个人捐赠史志书籍2000余本,为社会各界了解岳池拓宽路径。
聚力做好交流合作。加强部门协调合作,将史志文化融入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对外宣传等方面。配合县文广旅局打造柴云振生平事迹展陈,协助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推进岳池县烈士纪念馆建设,做好史实审核把关,讲好岳池红色故事。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挖掘黄龙贡米、岳池米粉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历史底蕴,助力相关产业发展。协助央视《国家记忆》《等着我》栏目拍摄《打“虎”亲兄弟邱大云邱大华》《英雄功臣——柴云振》等纪录片,宣传介绍岳池英雄人物。
(岳池县党史县志办公室)
请点击查看原文: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115期(总第720期).pdf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