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106期(总第601期)
【市州动态】
成都市召开全市教育志鉴编纂工作推进会
12月27日,成都市教育志鉴编纂工作推进会在成都石室中学召开,部署全市教育系统大规模修志编鉴工作。成都市地方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欣,成都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敬仕勇出席会议并讲话。成都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刘江主持会议。
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史志工作的重要论述,传达2023年11月1日省地方志办联合教育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志编纂工作的通知》,解读12月22日成都市地方志办和成都市教育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成都教育志鉴编纂工作的通知》。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编修校志,编纂年鉴,修建校史馆是广大师生了解历史,学习历史,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工程,对探索教育发展规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省地方志办和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文化强省系列决策部署,对全省教育志鉴编纂进行系统谋划。成都市委办公厅、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全市地方志工作的意见》和成都市地方志办印发的《成都市地方志事业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均对编修部门志和行业志作出安排。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志工作机构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和史志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做好教育志鉴编纂的重大意义,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禀赋和职能优势,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和专业化编纂协作机制,努力探索合乎时代要求、顺应发展规律、具有成都特色的教育志鉴编纂模式。
会议强调,加强组织领导是做好志鉴工作的根本保障。要坚持党对教育志鉴编纂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推进教育志鉴编纂工作中的关键和核心作用。成都市委教育工委、成都市教育局成立成都市教育志鉴编纂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全面领导全市教育志鉴编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办公室,负责全市教育志鉴编纂工作的统筹规划与推进实施、考核评优。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教育志鉴编辑工作领导小组,确定领导班子成员分管教育志鉴工作,落实专人负责编纂,建立和完善编纂工作保障机制。成都市地方志办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处室,加强对市级教育志鉴工作的交流和业务指导,强化对各区(市)县地方志工作部门参与本地教育志鉴工作的督导和考核。
会议指出,完善工作机制是做好志鉴工作的有力保障。要解决好人员和经费保障以及评价考核等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育志鉴编纂列入专项计划、列支项目经费。市地方志办会同市教育局组织召开教育志鉴编纂工作推进会,系统总结全市教育志鉴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组织开展教育志鉴评优工作,推动高质量教育志鉴成果纳入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地方志优秀成果奖评审。
会议强调,建强编纂队伍是做好志鉴工作的重要保障。要大力弘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和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价值追求,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兼职和老中青相结合的教育志鉴编纂队伍。要抓紧建设编纂人员、审稿人员、专家团队三支队伍。落实好主编负责制,切实发挥主编在志鉴编纂队伍中的核心作用。
会议指出,强化业务培训是做好志鉴工作的有力保障。要组织编纂人员学习《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实施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提升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意见》等规定,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出版关。市地方志办将会同市教育局抓紧制定教育志鉴编纂人员培训计划,分专题安排培训。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资料收集整理,提高编纂效能。
市地方志办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市教育局机关各处室志鉴编纂负责同志,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志鉴编纂分管负责同志、志鉴科室负责同志,各区(市)县地方志工作机构分管负责同志,市属高校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志鉴编纂具体负责同志,市直属(直管)学校(单位)志鉴编纂工作分管负责同志、志鉴编纂具体负责同志,成都市实验小学、列五中学等具有百年以上建校史的学校代表参加会议。
泸州广元广安积极推进扶贫志编纂工作
泸州市积极推进《泸州扶贫志》编纂工作。认识到位,强化工作部署。市地方志办多次与市乡村振兴局对接,研商工作模式、编纂方案、经费保障等。6月,两部门联合印发《泸州扶贫志编纂工作方案》,对全市扶贫志编纂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明确目标任务,厘清思路步骤。争取重视,落实编纂经费。市地方志办多次向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主动对接财政部门,顺利落实项目经费,为编纂工作开展提供了财政保障。组建机构,落实工作责任。成立扶贫志编纂委员会,市地方志办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局长任主任,市地方志办、市乡村振兴局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相关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任成员。编委会下设编纂办公室,负责资料征集整理、编纂出版等工作。打好基础,精心编制纲目。在学习借鉴《甘肃省扶贫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扶贫志》纲目基础上,结合实际编制《泸州扶贫志》纲目,力争科学全面、特色鲜明,为志书编纂搭好框架、打好基础。
12月18日,广元市召开《广元扶贫志》编纂启动会议。广元市委常委、秘书长、《广元扶贫志》编纂委员会主任龙兆学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主任、《广元扶贫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杨光辉主持会议。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广元扶贫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蔺开满出席会议。会议传达学习全国扶贫志编纂推进会议、全省扶贫志编纂动员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广元扶贫志》编纂工作。会议强调,要明确编纂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将扶贫志编纂作为重大工作予以推进。要切实提升编纂质量,高标准严要求把好政治关、资料关、史实关、体例关,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全面、客观、真实反映广元扶贫和脱贫攻坚历史,讲好广元扶贫故事。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恪守“史志姓党”的政治属性,遵循“官书、官责、官修”工作属性,把握“全面、客观、真实”工作要求,坚持“本职、专职、兼职”结合的编纂组织形式。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高质量推进扶贫志编纂,让扶贫志成为真实展现党领导广元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伟大实践、伟大变化、伟大精神和记录广元发展史的精品良志。
12月18日,广安市召开《广安扶贫志》编纂工作方案研讨会,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朱亚军主持会议,市政府办公室、市财政局、市乡村振兴局和市地方志办公室相关同志参加会议。会议强调,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扶贫志编纂工程的安排部署,有序推进扶贫志编纂,确保按质按量完成编纂任务。一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记录好、传播好决胜脱贫攻坚的广安故事、广安经验。二要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加强统筹协调,细化责任分工,凝聚编纂合力。三要严格按编纂时间和工作步骤,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把质量放在首位,努力编纂出服务当代、垂鉴后世的精品良志。
内江市积极做好史志宣传教育
为提升内江史志传播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史志教化育人作用,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着力在做好遗址普查、资政服务、史志“七进”上下功夫,力促史志宣传教育取得新成效。
挖掘红色资源。务实推进《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及实施办法落地见效,开展红色遗址普查505处,形成《四川省红色遗址普查成果汇编(内江卷)》(收录116处),入编《四川省红色遗址名录(第一批)》9处。编写《成渝铁路在内江》史志专刊10万字,精心留存成渝铁路影像资料。录制《红色记忆 中共资中党组织诞生地—李家花园》等短视频8部,其中《在朝鲜的日子——记隆昌籍抗美援朝老兵》在“学习强国”APP、中国网·中国四川、四川省情网、“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隆昌电视台等多个官方平台展播,点击量达166万余次。
深化史志“七进”。深入企业、学校、农村等基层一线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专题宣讲20场,举办“为打造中国甜食之都贡献力量”等史志讲堂5场,举办“奋进新时代 青春正当时”青年讲堂5场,受众2400余人。推荐罗世文烈士史料陈列馆参加“四川省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评选,打造命名内江市第二幼儿园廖释惑烈士史料陈列馆等5个“内江市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与内江师范学院、内江一中联动创建内江市史志“七进”示范点,与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共建内江党史方志馆分馆。依托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省市县三级史志阅览室3个,创建市县两级史志阅览室22个,赠送史志书籍2000余本。
加强研究和资政。撰写资政文章13篇,其中《关于打响“中国甜食之都”品牌的建议》《关于深化机关文化建设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内江糖业历史回顾及启示》获市委书记邹自景肯定性批示,糖业博物馆建设已纳入规划。在中国甜食之都研讨会上发出内江甜文化研究倡议,成功创建内江市甜文化研究会。《周敦颐的清廉之思》《隆昌气矿往事》《成渝铁路见证内江贡献与变迁》等16篇理论成果类文章在《学习时报》《巴蜀史志》、方志四川、《内江日报》等报刊及新媒体发表。召开推动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形成《史志工作者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刍议》等优秀论文14篇。
《成都市直部门(单位)大事记(2022)》出版
近日,《成都市直部门(单位)大事记(2022)》出版,共收录市直89个部门(单位)的大事记,45万字。2020年以来,成都市地方志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启动《成都市直部门(单位)大事记》编纂工作,目前已连续编纂出版3部,正逐步成为客观、全面、系统记录部门(单位)年度奋斗轨迹、见证成都发展成就的一张新名片。
南充市地情网专栏正式上线
12月28日,依托南充市人民政府官网搭建的专栏——“南充市地情网”成功上线,标志着南充市地方志开启对外宣传新窗口,形成了地情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多维发展的新媒体矩阵。“南充市地情网”除更新工作动态外,还包含南充市情、魅力南充、数字方志、志鉴研究等一系列栏目。此专栏的建立不仅充分利用南充市地方志资源,借助“互联网+地方志”模式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还能更好传播南充历史、书写南充记忆、讲好南充故事。
成都市青白江区教育系统积极开展志书编修
2020年前,成都市青白江区编纂1部《青白江教育志》和8部学校志。2020年2月,青白江区启动《青白江教育志(1994—2020)》编修,并推动和指导各学校志书编(续)修工作。截至目前,《青白江教育志(1994—2020)》已完成初稿,预计2024年可成书出版。全区32所学校中,已出版学校(园)志20部。
健全机制,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明确由区政府分管区领导为总负责人,对本轮教育系统修志工作进行全面统筹协调,区教育局组织实施,局机关各科室和直属事业单位以及各学校负责具体承编任务,区地方志办负责全程业务指导,形成志书编纂部门与地方志业务主管部门紧密配合模式,确保编纂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制定方案分解任务。制定编修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配清单和编修进度表,将区教育局机关各科室和直属事业单位以及各学校承担的编纂任务进行分解,并逐项落实分级负责制、主管负责制、主编(主笔)负责制,做到责任与任务落实到人,保证修志工作有条不紊、有序推进。三是组建修志工作队伍。第一时间成立教育志和各学校志编纂工作领导小组,并同步建立相应的教育志和学校志编辑部,落实固定办公场地,明确主编或主笔,抽调文字功底好、敬业精神强、业务素质高的人员充实修志队伍力量,其中仅教育系统参与者就达150余人,形成“众手成志”的良好氛围。
深化学习,提升修志水平。一是组织业务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先后组织业务学习培训10余次,受训人员200余人次,重点从制订篇目框架、收集整理资料、志稿撰写及审校等方面加强培训,并邀请专家围绕青白江区教育志及各校志编修实施方案、整体框架及编写条目等进行系统解读。二是开展工作交流。坚持地方志部门与教育部门及各学校通力合作工作模式,建立工作交流群,组织志书编修专业人员,从编纂机构搭建、篇目架构设置、入志资料收集、记述文字规范等方面给予全程指导,坚持常态化面对面答疑,为提升志书编纂质量提供有力支撑。三是配发学习资料。先后整理教育志、学校志编修参考书10余部,购置先进地区相关教育志学校志20余部,免费发放供参编人员学习参考。同时,通过工作交流群共享学习资料、交流编纂经验,先后编发1.2万余字的学习材料,制作志书编修相关PPT学习课件30余个,助力提高参编人员编纂水平。
加强督导,推动任务落实。一是明确考核要求,实行月度考核。建立日常考核机制,每月初布置教育志和学校志月度考核任务,将资料收集整理、篇目设计、框架搭建、内容填充、编修进度等量化为评价指标,按月实行考核考评、督导问责,并开展过程性指导,确保及时响应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往实做、进度往前赶,有效保障编纂进度。二是及时编发简报,助推工作开展。由专人及时将各阶段开展的特色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及经验做法等进行梳理归纳,经相关领导审核后,以《教育志简报》的形式及时宣传报道,多方位、多视角展现编修动态、考核动态、存在问题等,起到宣传典型、激励争先作用,助推修志工作有力有序开展。三是定期召开会议,评估进展情况。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编修工作推进会,通报上月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安排本月重点工作。对进展快、质量高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及时推广优秀经验,褒扬先进,鞭策后进。同时,在推进会现场展示各学校已完成编印的志书,形成比学赶超、共创佳绩的良好氛围。
严格把关,确保志书质量。一是严把资料收集关。对资料稿源严格把关,开展大量走访调查,先后走访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80余人次,实地考证30余处,全面查阅历年资料档案,把收集到的资料,按志书篇目要求分类、编号、整理、鉴别和筛选,对同一类内容有不同说法的,分门别类做好摘录、剪贴并注明出处,以备考证核实。二是严把入编内容关。对入编内容严格把关,采取边修志边考证的方法,对存在问题进行会诊,针对篇目设置、内容编写、口述史采集和史料甄别等内容,召开座谈会20余次,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对重要篇目,实行专人定向指导,邀请领导、专家进行二次研讨、审定,确保志书高质量编纂。三是严把审核关。撰稿人员在编纂过程中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保密关、体例关、文字关;主编(主笔)从篇目设置到内容选取、篇目撰写和审核校对全程参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承编单位对全书内容进行审核把关;地方志办负责从专业角度给予指导。通过各环节层层把关、各负其责,有效保障志书质量。
请点击查看全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