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方志园地>修志体会>详细内容

【文化传播】传承巴蜀文脉 勇担文化使命——2024年《巴蜀史志》编辑出版工作回顾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3-18 14:03:44 浏览次数:81 【字体:

传承巴蜀文脉 勇担文化使命

2024年《巴蜀史志》编辑出版工作回顾

《巴蜀史志》编辑部

2024年,《巴蜀史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度文化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牢固树立史志领域是意识形态工作重要阵地理念,助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2024年,《巴蜀史志》紧跟四川省地方志部门鲜明“三个服务”(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和开放合作理念,突出“修志编鉴、宣传弘扬、资政辅治”三个重点的工作思路,紧扣重大节点热点,围绕中心大局,结合时代发展,提升服务大局能力,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紧扣节点热点,凝聚强大精神力量。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精心策划、编辑出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专刊专栏,刊发43篇文章,全面回顾75年间四川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展现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四川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讴歌四川人民的团结奋斗精神,激励巴蜀儿女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2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设“纪念邓小平诞辰120周年”专栏,刊发7篇文章,回顾邓小平同志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作出的卓越贡献,对家乡四川的深情和热爱,展现邓小平同志信念坚定、热爱人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战略思维、坦荡无私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风范。针对著名革命家、作家、书法家马识途,著名戏剧家、杂文家、楹联辞赋作家魏明伦的离世,设“追忆”栏目进行深切缅怀。

二是围绕中心大局,提升资政辅治能力。围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重点办好“蜀中人物”“史料之窗”“历史文化”“资治探索”栏目。全年“资治探索”栏目刊发11篇文章,就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村史馆助力乡村振兴、德孝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传承民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晏阳初乡村建设理论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现实意义、旧志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铜山三苏”政治思想对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启示、方志馆建设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延续历史文化根脉中的作用等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探索。会同四川省三线建设研究会、攀枝花市地方志编纂中心、中共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编辑出版“三线建设”专刊,助力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三是结合时代发展,丰富教化育人手段。继续向毛边书局·桃蹊书院方志文化宣传基地赠送《巴蜀史志》期刊;向省地方志办定点帮扶的古蔺县田坝村赠送《巴蜀史志》期刊;委托四川省朗诵演讲艺术发展促进会、知见诗社向有关高校、中小学、社区等单位,赠送部分《巴蜀史志》专刊特刊;向现场参与“四川方志大讲堂·方志文化高校行”宣讲活动的高校师生赠送《巴蜀史志》,助力基层德治教化、教育系统史志宣传教育。持续向国家相关部委、省四大班子领导、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省内外有关高校图书馆及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图书馆,乡镇(街道)、村(社区)史志阅览室赠送《巴蜀史志》期刊;坚持与中国知网、国家哲社期刊数据库、维普资讯、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博看网、龙源期刊网、中邮阅读网等期刊网站和数据库的长期合作;将《巴蜀史志》历年历期电子版上传至四川省情网“巴蜀史志”栏目;在“方志四川”微店、三星堆博物馆、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售卖《巴蜀史志》,多措并举共筑教化育人新格局。眉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将《巴蜀史志》“三苏文化”专刊近800册送到出席眉山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和眉山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的代表、委员手中,150余册送进眉山本土酒店,助力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

树牢质量意识,打造精品期刊

2024年,《巴蜀史志》牢牢树立质量意识,在组织策划、组稿编稿、校稿审稿、版式设计、人员能力提升等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提升刊物质量,打造精品期刊。

一是加强组织策划,提升刊物品质。为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三线建设”专刊打造成精品主题期刊,省地方志办组织参编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成联合编辑组,多次召开编辑工作推进会,围绕专刊定位、栏目设计、重点文章、图文编排、审核把关、内容优化等进行深入研讨;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副会长陈东林,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李后强把脉定向,确保专刊内容丰富、史实准确、堪存堪鉴。两期专刊均精心设置前置拉页、序篇,图文结合、提纲挈领反映大事要事、栏目主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专刊精选大量反映新中国成立75年来四川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中奋发图强、披荆斩棘及取得伟大成就的图片,“三线建设”专刊选取大量反映三线建设进程、成就及遗址遗迹的图片,与高水平文章交相呼应,极大增强了两期专刊的艺术性和可读性。常刊各期精心选用一地地标风物图片作封面,封三、封四坚持精心选排一位四川籍书画名家作品,大大提升了刊物文化艺术品质。

2024年7月5日,四川省地方志办组织召开《巴蜀史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专刊编辑工作座谈会(潘认若 摄)

二是广约精选稿件,优化内容质量。2024年,《巴蜀史志》采取与四川省直(红星)作家协会开展作家资源战略合作、与相关院所联合开设栏目、向社会各界广泛征稿、向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约稿、从投稿中精选稿件等多种形式,拓宽稿源渠道,确保稿件质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专刊面向社会开展征文,有针对性地向省、市(州)、县(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发函约稿,邀请省内科研院所专家、新闻媒体记者撰写主题稿件,广泛征集文稿200余篇。“三线建设”专刊约稿对象涵盖三线地区13个省区和小三线建设开展具有代表性地区的三线建设参与者、三线建设史研究教学者、史志和文博工作者、精神文明宣传工作者,并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东林、郑有贵等三线建设研究全国知名专家约稿。“盆地探秘”“历史文化”栏目邀请知名教授、作家撰稿;“巴蜀文献研究”栏目系与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联合创办,撰稿者多为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专家;“蜀中人物”“史料之窗”“历史文化”等栏目注重选取省内外对巴蜀文化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高校师生来稿。大量高质量稿件的使用,是《巴蜀史志》打造精品期刊的根本保障。

图片

《巴蜀史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特刊征文启事

《巴蜀史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专刊约稿函

《巴蜀史志》“三线建设”专刊商请支持编辑出版的函。

三是加强交流学习,提高编校能力。编辑部工作人员通过参加省地方志办机关党委组织的集中学习、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党性教育培训班;参加省地方志办政策法规宣传处组织的支部学习,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离退休工作部党支部、晚霞杂志社党支部联合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在2024天府书展活动现场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前往天府家风馆参加警示教育,到四川省档案馆、四川博物院参观“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江河奔腾 红色浪潮”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专题档案展、“国社之境·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参加四川省社科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训班;在编辑部内部就选题、组稿、栏目设置等开展经常性的业务研讨,不定期就编校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交流等,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为《巴蜀史志》打造精品期刊奠定了坚实人才基础。

《巴蜀史志》“四渡赤水”“三苏文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专刊、“脱贫攻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刊,在“2024天府书展“期刊展区展出。

树立品牌意识,赢得口碑影响

2024年,《巴蜀史志》按省地方志办印发的《关于加强全省地方志事业品牌建设的意见》要求,推进《巴蜀史志》品牌化建设,发挥史志期刊地情展示窗口、文化传播载体、理论研究阵地、工作交流平台作用。

一是聚焦文化,致力打造成深具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期刊。《巴蜀史志》作为史志期刊,承载着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艰巨使命。全年,加大“史料之窗”“历史文化”等栏目组稿力度,刊载大量有较高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创新价值的稿件,努力当好历史文化守护者、传统文化及红色文化传播者、民族文化及本土文化挖掘者,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作用。“史料之窗”栏目,刊载分析考辨苏东坡税收思想、张大千成都金牛坝旧居沿革称谓,回溯钩沉抗战时期四川接纳安置内迁情况、红军长征时期在阿坝地区的革命宣传工作、三线建设与绵阳地区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评析探释四川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中共嘉定中心县委的创建及影响、《升庵诗话》中杨慎诗学批评思想及其对巴蜀文化的影响、20世纪以来戏剧舞台上的武则天形象再造与文化阐释等15篇文章,对社会各界了解相关历史大有裨益。“历史文化”栏目,刊载探讨《祭母文》中青年毛泽东的家国情怀、成都双流观音阁百年老茶馆的前世今生、巴蜀地区汉代画像砖的图像视觉设计艺术、泸州——一座美食之城、蜀酒——在诗歌中飘香、“宕渠”县名涵义与文化记忆、苏舜钦李鸿裔与中国隐逸文化等11篇文章,对社会各界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巴蜀文化的认知大有帮助。

《巴蜀史志》“封面故事”栏目刊载的相关文章 (《巴蜀史志》编辑部供图)

二是凸显巴蜀,全力打造成极具引导力的区域特色期刊。2024年,《巴蜀史志》切实履行赓续巴蜀千年文脉,以巴蜀文明之光为中华文化添彩的使命,注重刊发凸显巴蜀特色文章。“封面故事”栏目,全年刊发10篇文章,介绍广元翠云廊、雅安、宣汉、屏山风土人情、人文故事,培育民众爱乡、爱国情怀。“蜀中人物”栏目,全年刊发10篇文章,宣传巴蜀历史人物突出事迹,凝聚巴蜀人民敢作敢为、善作善为精神力量。“巴蜀文献研究”栏目,全年刊发9篇文章,引导读者领略巴蜀文化的博大精深、关注巴蜀文献的整理研究。“好书品鉴”栏目,评析推介《巴蜀文化通史》《1024—2024: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诞生地成都,以及千年来的世界》《千年交子与中国货币金融》《寸步不让·辛亥保路悲歌》等反映巴蜀历史文化的新出版书籍,把书中的历史智慧带给读者。

《巴蜀史志》“资治探索”栏目刊载的相关文章 (《巴蜀史志》编辑部供图)

三是围绕节点,倾力打造成具有传播力的特色主题期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专刊,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四川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聚焦重大战略、重要人物、重点成就,设“蜀地春秋”“战略引领”“蜀业新篇”“蜀韵新声”“蜀乡新颜”“蜀中人物”“华诞颂歌”7个栏目。“三线建设”专刊设“特载”“峥嵘岁月”“蝶变新生”“辉煌成就”“历史丰碑”“青春之歌”“光照千秋”7个栏目,重点宣传展示三线建设四川中心地位、巨大成就影响。将历年精心策划、编辑出版的专刊增刊作为宣传四川的一张重要名片、推进重点课题研究的参考资料。“四川历史名人”专刊被省政协作为礼品赠送兄弟省(区、市)领导及省政协有关界别的行业精英。“四渡赤水”专刊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强批示,并被省人大常委会作为重要参考资料,发送给“赓续红军长征精神、发挥代表主体作用”重点课题组的领导和专家。重点展现四川第二轮修志成绩经验的“第二轮修志”增刊,在5月召开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与方志文化座谈会上,得到与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原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原主任王伟光及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有关省(区、市)地方志部门领导高度赞誉。“三苏文化”专刊在10月27日至11月2日举办的全国中青年网络文艺骨干人才高级研修班上,被赠送给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甘肃省作家协会、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宁理工学院等多家单位。

《巴蜀史志》“历史文化”栏目刊载的相关文章(《巴蜀史志》编辑部供图)

增强流量意识,扩大宣传维度

2024年,《巴蜀史志》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参加各类期刊活动,推进《巴蜀史志》与各界媒体融合发展,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一是积极参加各类期刊活动,收获各种荣誉。1月,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印发《全国地方志史志期刊质量评估报告》,《巴蜀史志》获通报表扬。6月,“三苏文化”专刊入选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2024 BIBF精品期刊展”推荐期刊。7月,《巴蜀史志》在四川期刊高质量发展暨《四川典型期刊办刊经验与实践》写作交流会上作办刊经验交流发言。10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等7本主题专刊增刊,入选“2024天府书展四川精品期刊展”在世纪城新会展中心展出。12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专刊获2024年度四川期刊“优秀策划”,入选北京融闻传媒科技研究院“礼赞新中国 奋进强国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期刊纪念专题、专号辑录”专题。12月,四川省期刊协会2024年工作报告对《巴蜀史志》期刊予以表扬。

 《巴蜀史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专刊入选2024年度四川期刊“优秀策划”

图片

《巴蜀史志》入选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2024中国精品期刊展”。

二是充分利用系统内宣传阵地,得到广泛认可。充分利用四川省地方志办“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加强出刊、内容信息宣传及优秀文章转发,获社会各界赞誉。5月8日,“方志四川”发布《〈巴蜀史志〉2024年第1期出刊》,网友“最顽强的YPA”留言:“阅读《巴蜀史志》,不仅可以了解巴蜀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感受到这一地区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为我们传承和弘扬巴蜀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7月23日,“方志四川”发布《〈巴蜀史志〉入选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2024中国精品期刊展”推荐期刊》,网友“逍遥自在”留言:“志鉴和专刊从不同的赛道保存、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巴蜀文化,得到主管部门、社会各界的肯定和称赞!点赞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7月25日,“方志四川”发布《〈巴蜀史志〉在四川期刊高质量发展暨〈四川典型期刊办刊经验与实践〉写作交流会上作办刊经验交流发言》,网友“D.觉民(铭子)”留言:“《巴蜀史志》站位高,方向明,品质好,传播广,是一本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较强的期刊。”网友“唐及民”留言:“《巴蜀史志》紧跟时代脉搏,突出史志特色,优质高效,是为数不多的精品期刊!”10月12日,“方志四川”发布《〈巴蜀史志〉入选2024天府书展四川精品期刊展》,网友“琨”留言:“《巴蜀史志》秉持文化自觉,恪守办刊宗旨,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此次入选‘2024天府书展四川精品期刊展’,可喜可贺!”12月13日,“方志四川”发布《弘扬三线精神 谱写时代华章——〈巴蜀史志〉“三线建设”专刊出版》,网友“行者”留言:“传承历史,续写辉煌,这是地方志的基本使命和责任所系。厚厚的一本专刊,不但保存了难得的历史瞬间,也是四川方志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理念的生动实践,彰显出方志人的主动担当意识,彰显出方志成果的重大社会价值。”

2024年3月7日,《巴蜀史志》“三线建设”专刊编辑组就该期专刊编辑事宜进行座谈(刘静 摄)

三是加强与各界媒体合作,扩大关注影响。加强主流媒体对《巴蜀史志》扩容改版、出版专刊增刊等信息的宣传报道。“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专刊出刊后,学习强国、四川省人民政府网、四川新闻网、四川省期刊协会微信公众号等予以报道;“三线建设”专刊出版后,人民网-四川频道、学习强国、金台资讯、四川省期刊协会微信公众号等予以报道。2024年,四川省期刊协会微信公众号先后以《〈巴蜀史志〉获全国通报表扬》《鲜明自身定位 服务发展所需——2023年〈巴蜀史志〉编辑出版工作回顾》《弘扬三线精神 谱写时代华章——〈巴蜀史志〉“三线建设”专刊出版》等为题4次作宣传报道。“学习强国”先后宣传报道《巴蜀史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三线建设”专刊出版。川观新闻就《巴蜀史志》入选“2024天府书展四川精品期刊展”作宣传报道。

人民网-四川频道、四川省人民政府网、四川新闻网、川观新闻、学习强国、四川省期刊协会等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对《巴蜀史志》进行宣传报道

《巴蜀史志》相关信息在“方志四川”微信平台发布后众多网友留言点赞激励

新时代新征程,《巴蜀史志》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及全国、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更加豪迈的姿态、勇于担当的精神,推动《巴蜀史志》学术影响力、文化传播力、资政服务力再上新台阶,为传承巴蜀文脉,讲好四川故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更多精神推动力、文化支撑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朱艳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政策法规宣传处)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