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方志园地>修志体会>详细内容

【史志论坛】第三轮志书编纂初探‖巴兆祥

作者:巴兆祥 来源:方志上海 发布时间:2024-07-16 10:45:47 浏览次数: 【字体:

第三轮志书编纂初探

巴兆祥

二轮修志已全面完成,三轮修志成了关注的热点。本文在系统梳理第三轮志书的规划与启动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对三轮修志顶层设计进行了讨论,认为国家规划的区域综合志应增加乡镇志,设省、市、县、乡镇四级;县(区)规划内志书应以“一部志+系列志”为主,“一部志”为辅;省级志书规划,“多系列志”“单系列志”“一部志+系列志”均可,各省应因地制宜;区域综合志以编成“不完全通纪”或“非典型断代”型为好,下限在省内应统一;积极拥抱新技术,提倡互联网修志。本文还就提高志书质量提出了至少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我国二轮新方志编纂至2021年全部实现既定目标,创造世界文化史上从未有的壮举。各地在完成规划的修志任务后,多在积极思考与谋划下一轮志书如何编的问题。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3年与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合作设置“地方志专项”课题“上海三轮志书编纂前期研究”,本文按照课题要求,对前期开展的部分调研情况与初步思考进行整理,供相关研究者及工作者参考。

一、第三轮志书的规划与启动概况

地方志编纂是个耗时较长、涉及面广、需长期经费资助、多方支持的一项文化事业,自1983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制订《1983年至1990年中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及设想(草案)》以来,将地方志编纂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地方志事业专项规划已成惯例。较早将第三轮地方志编纂试点纳入规划的可能是四川、广东、河南等省,如《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计划“启动第三轮三级志书编修试点工作。”但在全国范围内对第三轮地方志编纂进行前期调研、制定明确规划的要到2021年前后。也就是随着二轮修志的全面完成,第三轮地方志编纂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各地的方志事业“十四五”规划均对推动第三轮修志做出种种设想。

有些地方规划适时启动。《江苏省“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计划:“总结首轮和第二轮修志工作经验,开展第三轮修志工作组织管理、编纂模式、编修体例等前期研究。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启动第三轮地方综合志书编纂工作。”《江西省地方志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同。

有些地方规定在明确的时间点启动。《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意见》:“总结第一、第二轮修志工作经验,开展第三轮修志工作前期研究。……到2025年,30个市、县(市、区)启动志书编纂工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同。有些地方既规定有明确的时间点,又表示按照国家部署启动。《广西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到2025年,第三轮修志启动。……根据国家统一部署要求适时启动第三轮志书编修试点工作。”《武汉市地方志事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也如此规划。

有些地方表示整体在规划中,局部开展。《上海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研究、制定第三轮地方志书编纂规划。继续组织和推进符合条件的市级志书编纂。按时开展区志续修。”

还有些地方表示做好启动准备。《贵州省地方志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海南省史志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均表示,到2025年做好第三轮修志准备。据省或副省级城市“十四五”规划,尽管对第三轮修志表述不一,但“2025”是个重要的时间点,或者说总体上全面启动第三轮地方志编纂离现在应该不会遥远。

在第三轮志书的编纂实践上,据现有资料,2017年10月上海市崇明区启动《崇明县志(2005—2016)》编修为最早,广东省广州市(本级及所属黄埔区、越秀区等)、湛江市(本级及所属遂溪县、赤坎区等),上海市金山区、静安区,江西省寻乌县,广东省仁化县,陕西省富平县(2018)等随后,江西省万年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本级及所属良庆区、隆安县等)等(2019)继之。2022年后启动明显增多,如上海市青浦区、杨浦区、奉贤区,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湖州市吴兴区、南浔区、杭州市临安区,江西省永修县、彭泽县,陕西省永寿县、旬邑县、黄陵县、扶风县、西安市碑林区,天津市宝坻区,等等。

2022年9月,《崇明县志(2005—2016)》出版。

较早启动第三轮修志的动因:

一是该地历来重视修志,已出版志书质量高,地方志工作具有示范性,被上级列为试点单位。如广东省湛江市,在二轮规划志书完成后于2015年10月开始实施《湛江市百部地方志丛书》编修工程,大规模开展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镇村志编修,取得较好的成效,受到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的高度肯定。2018年3月,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确定湛江市及遂溪县、赤坎区、遂溪县乌塘镇、徐闻县新寮镇、遂溪县调丰村为广东省第三轮志书编修试点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其二轮志书《海门市志》在2018年江苏省地方志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县(市、区)志综合优秀一等奖,篇目设计类、内容记述类、特色创新类3个单项优秀奖。鉴于海门区方志机构积累了大量修志经验,且方法行之有效,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年“将全省第三轮修志‘第一棒’交给海门”。

二是因政区建置调整而适时启动。上海市金山县1997年撤县建区,成立金山区,到2018年满20年,符合《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的规定,5月18日金山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金山区志(1997—2017)〉编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启动三轮修志。上海市闸北区2015年11月与静安区合并成立新的静安区。“为保证‘撤二建一’后原闸北区、原静安区区志的连续性、完整性,为新静安区修志工作奠定坚实的史料基础,提供堪存堪鉴的资政史实”,2018年9月静安区开展全区第三轮修志。

现已公开出版的三轮志书有2021年的《广州市黄埔区志(2001—2015)》,2022年的《崇明县志(2005—2016)》、2024年的《万年县志(1998—2021)》等数种。

2021年8月,《广州市黄埔区志(2001—2015)》出版。

二、第三轮修志顶层设计构想

有关三轮志书编纂的前人研究,据知网、万方、维普网检索,截至2024年4月30日,共得期刊发表有关第三轮修志的研究性论文42篇。最早的论文发表于2012年。2012—2024年间,2019有7篇,2021年有10篇,2023年有8篇,属于发表相关论文数较多的年份。这些论文多刊发在《中国地方志》《上海地方志》《江苏地方志》《巴蜀史志》《新疆地方志》《广西地方志》《宁夏史志》《黑龙江史志》《广东史志》等期刊上,以《新疆地方志》8篇、《广西地方志》7篇为多。除个别论文作者来自高校外,其余基本都是各级地方志系统工作者。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三轮志书编纂的总体设计、资料收集、分志编法、工作模式、质量管控等方面。如:田亮(2017)建议第三轮《广东省志》以部类分类,设环境·资源、政治、经济、文化等9卷,以卷、篇、章、节、目为结构层次。李秋洪(2019)提出第三轮省志以断代志为基本体例。刘善泳(2021)认为第三轮应是修贯通古今的通纪志。汪德生(2023)提出三轮县志基本上应是续志。上述成果对本文研究具有相当大的启示价值。

尽管各地都经过了两轮新方志编纂的洗礼,有了一套比较成熟可行的工作机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毕竟也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况且对前两轮修志成果与做法,方志界也有些不同的看法,所以三轮修志还有重新思考顶层设计的必要。

(一)纳入国家规划的区域综合志种类:维持三级,还应是四级志书

明清时期县级以上志书为官修,乡镇志基本为私修。1946年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发《地方志书纂修办法》,明确地方政府组织编纂的地方志书为省志、市志、县志三种。首轮新方志编纂期的1985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发布《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1)省、自治区、直辖市所编纂的地方志都是省级志书,简称为省志。(2)省辖市、地辖市、自治州和经济特区编纂的地方志,均属市级志书,简称为市志。(3)县、自治县、自治旗编纂的地方志,均属县级志书,简称为县志。(4)地区一级是否修志,不作统一规定,由各省、自治区自行决定。”也就是省、市、县志为国家统一部署的必编志书种类。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地方志一般分为三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编纂的地方志,设区的市、地区、自治州、盟编纂的地方志,县、自治县、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编纂的地方志。”2006年,国务院颁发《地方志工作条例》,从国家行政法规上加以固化,“地方志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编纂的地方志,设区的市(自治州)编纂的地方志,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编纂的地方志。”2006年5月3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就《地方志工作条例》回答记者提问说到:“目前,我国部分乡镇,甚至村也组织修志。考虑到编纂地方志需由地方政府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为了不给乡镇、村设定义务、增加负担,该条例仍维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关于地方志分为省级、设区的市级、县级三级的规定。”当时没有将乡镇志纳入国家规划体系,主要考虑的是乡镇、村的财力、物力、人力问题。

从随后的修志实践看,首轮修志期,各地已编纂了大批乡镇志,只是大部分没有公开出版;第二轮修志期,各省也编纂出版了大量乡镇志。据吕志伟、吴一峻《中国新编乡镇志书目提要(上海通志馆藏)》(2021)统计,截至2018年12月,该馆收藏首轮、二轮乡镇志2000部;中国方志网数据统计,2019—2022年出版乡镇志758部。这些数据应属于不完全统计,因为首轮、二轮期间乡镇开展修志相当普遍,即使偏远地区也有编纂,如1985年中共新疆巴楚县委和巴楚县人民政府决定,要求全县各乡、镇、场、村普遍编修《乡土志》,2004年乌苏市全面开展乡镇志编纂,故而实际数量应远远大于此。各省完成二轮规划的三级志书后,纷纷制定乡镇志编纂规划,全面推动乡镇志编纂。如2013年10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乡镇志编纂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编纂乡镇志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紧抓好”;2014年11月,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发出《关于全面开展全省乡镇(街道)、村志编纂工作的通知》,明确2015年启动,2025年前基本完成乡镇(街道)志编纂工作;2018年1月,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印发《上海市乡镇街道村志及专业志规划》,提出以“全覆盖、成系列、有特色”为导向,“十四五”期间符合编修条件的乡镇街道志编纂基本完成;2021年5月,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印发《四川省乡镇(街道)、村志编纂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启动全省乡镇(街道)、村志编纂工作,2028年底前完成;2022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镇村志编纂文化工程的通知》,标志镇村志编纂文化工程开始实施,到2030年实现乡镇(街道)志全覆盖的目标;2022年5月,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全省乡镇街道志编修试点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选定桐乡市石门镇、义乌市北苑街道等11个乡镇(街道)为省乡镇街道志编修试点单位。全国各地编纂乡镇志热情高涨。

再者,按照宪法,我国地方人民政府有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州)、县(市、区、旗)、乡(镇)四级。乡镇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位,是落实党和国家“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各项方针政策、承载乡土风貌变迁的主体。如果没有乡镇志,也就难以全面深入地展现国家基层治理成就、乡愁记忆的留存。编纂乡镇志也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若从存史的角度考察,县以上资料相对保存较多,查阅相对方便,而乡镇相关多属于基层资料,资料保存受重视程度与保存条件也不及县以上单位,与乡镇居民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更具鲜活的文化价值,但多被忽视,如不及时记录,往往容易流失。

其三,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告,我国全面取得了脱贫攻坚战胜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综上,笔者认为经过数十年改革开放发展后的第三轮修志期,乡镇基本上都具备编纂志书的条件,乡镇志应成为国家规划的区域综合志的一种,应编尽编。

(二)县(区)设计规划内志书:“一部志”,还是“一部志+系列志”

首轮修志,各地多自发而起,基本都是编一部县志或区志。二轮修志期,大部分县(区)在规划时是编一部志。这些县(区)的乡镇街道志、专业志或部门志,多是县(区)志完成出版后,由县(区)方志机构再规划组织编纂,或乡镇街道、机关单位自行组织力量补充编纂。也有少部分县(区)同时规划了县(区)志和乡镇志、专业志等(如江苏《射阳县二轮修志工作推进方案》:“力争到2014年完成全县二轮修志工作任务,打造一部精品射阳县志,编纂出版一批镇区志、部门志,并启动小康村居志、专业志示范工程”)。

三轮县(区)修志已经开始、已经成书出版的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上海市崇明县、江西省万年县,启动时都是一部志。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第三轮地方志书编修工作方案》规划于2031年前出版《柳州市鱼峰区志(2006—2025)》,《融水苗族自治县第三轮地方志书编修工作方案》计划2032年前完成出版《融水苗族自治县志(2006—2025)》。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第三轮修志工作实施方案》规划同时编纂《杭州市临安区志》、镇(街道)志:1部区志,17部镇街志,2卷《临安美丽村(社区)志丛书》(青山湖街道卷、於潜镇卷),以及交通志、妇女志、青山湖科技城志、工业志等专业志书。2022年7月,上海市青浦区同时印发《青浦区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青浦区志(2001—2020)〉编纂工作实施方案》《青浦区街镇志编纂工作指导意见》,8月全面启动青浦区志、街镇志、专业志编纂工作。2024年2月,奉贤区印发《奉贤第三轮志书编纂工作方案》《〈上海市奉贤区志(2002—2023)〉编纂工作实施方案》,总体规划目标被概括为:“1+12+8+N”。“1”即编纂《上海市奉贤区志(2002—2023)》1部,“12”即编纂街镇(开发区)志12部,“8”即编纂专业(部门)志8部,“N”即鼓励有条件的区属企事业单位、村(居委会)积极开展志书编纂。

县(区)规划“一部志”的好处在于,可在规定时间里集全县(区)之力聚焦县(区)志,避免力量分散。不足在于,缺乏县(区)地方志体系规划,承编或参编单位可能会以为完成县(区)志任务后就结束了,不再为后来继续编乡镇(街道)志、专业志、部门志做准备,以后若编乡镇(街道)志、专业志、部门志,还得再做规划,再做动员发动。

“一部志+系列志”的优点是对县(区)地方志体系有全面的规划,建构较完整的县(区)地方志书类型,承编或参编单位对未来一定时间段内的修志目标较明确,能做到比较好的时间、任务安排,较早地进行人力、财力等方面保障准备,有利于基层修志人才常态化的培育、储备。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第三轮县(区)地方志编纂规划,两种模式均可采用,比较倾向于这样的规划设计:全国大部分县(区)于规划修志期内启动并完成编纂县(区)志、乡镇(街道)志、专业志或部门志,积极开展村志编纂;部分地区在规划修志期内启动并完成编纂县(区)志、乡镇(街道)志;有条件的单位,应在县(区)修志机构指导下,积极开展专业志或部门志、村志编纂。

(三)省级志书规划设计:“多系列志”,“单系列志”,“一部志+系列志”

一个省的地方志书编纂规划,以往基本包括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的规划。单就其中的省级志书规划与实践而言,二轮省级志书编纂有如下三种情形:“多系列志”型。如《上海市第二轮新编地方志书编纂规划》:“2010年至2020年期间,完成《上海市志(1978—2010)》和上海市级专志两个市级志书系列的编纂工作。”《〈上海市志(1978—2010)〉编纂实施方案》将市志定为《上海市志(1978—2010)》系列,包括58个分志、122个分卷、155册。《第二轮江苏省志编纂工作方案》:“《江苏省志》50本(卷)分志”“《江苏省志》10本(卷)专志”“《江苏省志》丛书”。“单系列志”型。如《贵州省地方志续修方案》:“省志:60卷集成,全志不超过3000万字。”《第二轮江西省志编纂工作方案》:“《江西省志(1991—2010)》设总述、大事记,并按照专业、行业、事业分设108部分志,每部分志平均约80万字。各分志独立编纂,分别编以序号。其中鄱阳湖志、景德镇陶瓷文化志、江河志、名山志、山江湖工程志、茶志、客家志等,反映江西特色,弥补首轮《江西省志》遗缺。”“一部志+系列志”型。如广西《关于调整全区第二轮三级地方志书编纂计划的意见》(2012):“一是从2013年起用4年时间,由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纂《广西通志(1979—2005)》,包括综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附录及索引共六卷。二是……《广西通志》专志由85部调整为74部。”据新疆《关于开展第二轮自治区地方志编修工作的通知》《〈新疆通志(1986—2005)〉编纂实施方案》,新疆编一部简志《新疆通志(1986—2005)》及《新疆通志丛书》。

“多系列志”型的特点在于能尽量地丰富省级地方志书类型,将本省各项事业、行业、大型企业集团、企事业单位、著名的地方特色与事件设置成分志或专业志、部门志、专题志,予以全面、集中记载,保存全系列、多特色的历史资料。难处在于涉及面广,参与单位多,组织、指导的工作量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相对巨大,各系列志间在记载同一人事物时需要多方协调。还由于牵涉的条块多,可能全部编纂完成的时间相对较长。这种类型比较适合经济比较发达、修志人才较多的省。

相对而言,“单系列志”型工作量与发动、组织的强度、难度较低,各级承编单位压力也相对较轻,可以集中力量进行编纂,成书时间也较短,当然成书速度还与设计的专业分志数量多少有关。不足在于,地方志书类型不够丰富,难以发挥不同类型志书在反映地情方面的优势。

“一部志+系列志”型中的“一部志”,一般是按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等几大部类分篇章撰写,篇幅均不大,属于宏观轻型省志。“系列志”由专业分志系列或丛书组成,分志、分卷独立编纂、分册出版。其优势是,“一部志”由省志办负责编纂,工作量较轻,完成较快,能高屋建瓴地记载一段时间内的历史与现状,可阅读性较好。“系列志”分行业、专业设分志,能对“一部志”进行丰富补充,分开独立出版能发挥各承编单位积极性,而又不被个别单位延误。难点在于由于读者对“一部志”的编纂要求更高,对其编纂、总纂的综合能力是个考验。

以上三种模式,第三轮省级志书规划均可采用,各省当因地制宜。但无论哪种,根据二轮修志实践经验,设置专门的总纂、副总纂或总纂室负责统稿是十分必要的。笔者比较倾向“中观型省志系列+省级专业志、部门志、企业志系列+干部读本省志”。中观型省志系列,既能发挥各承编单位收集资料的优势,又能对本省历史与现状反映较全面、系统,适当减少部门志色彩,与省级专业志、部门志、企业志系列互为补充。而干部读本省志则是在中观型省志系列基础上凝练而成,提纲挈领。

(四)区域综合志:通纪,还是断代

旧志基本为通纪体志书,统合古今,详今略古。断代体志书也是有的,但比较少。就某个地方而言,一般都是通纪体志,而后偶尔可能会产生一部断代体志。如上海县志,从明到民国约有14次编修,仅1918年本《上海县续志》为断代体志。首轮新方志普遍为通纪体志书,即从事物发端开始记述。第二轮志书开始时曾经对是编通纪体志还是断代体志进行过长达数年的讨论,未见定论。从出版的成果看,两种类型均存在,通纪体型的有《黄山市志》《屯溪区志》《休宁县志》《黟县志》《象山县志》《运城市志》和《常熟市志》(修订版)等,断代体型有《禄劝县志(1991—2000)》《禄丰县志(1988—2000)》《新会县志(1986—1992)》《椒江续志(1991—2000)》《奉贤县续志(1985—2001)》《崇明县志(1985—2004)》等,以断代体为多。

第三轮志书启动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目前只有两三篇文章涉及,讨论的热情普遍不如第二轮。从目前掌握的试点情况看,通纪体志书有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志》《湖州市吴兴区志》《湖州市南浔区志》、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志》等。采用通纪体的基本都属于新设置的政区首次修志。断代体的很普遍,如《崇明县志(2005—2016)》《三河市志(1997—2019)》《什邡市志(2001—2020)》《鲁山县志(2006—2020)》《南雄市志(2002—2020)》《鹤壁市志(2001—2020)》《武汉市志(2001—2020年)》《永修县志(2001—2022)》《宜宾市南溪区志(2001—2023年)》《三江侗族自治县志(2006—2025)》《融水苗族自治县志(2006—2025)》《柳州市鱼峰区志(2006—2025)》《鹿寨县志(2006—2025)》等。

2022年8月11日,“《越城区志》全省三轮修志试点启动大会”在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召开。

通纪体志书的优势在于统合古今,详今明古,地方人事物发展脉络记述完整,便于通晓一个地方古今地情,突出地方文脉。在地方志书成果评奖时,由于能给评审专家一个完整的地域历史与现状形象,往往能够稍微占点优势。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新方志每20年一修,处理不好会有可能前后志简单重复,徒增篇幅。假如要控制篇幅,又可能会影响到现状的反映详尽程度。再就是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资料收集不易。断代体志书的长处在于,断限内的地方人事物发展情况记载详细,能重点关照时代特色、现状成就;由于涉及时间有限,资料收集相对集中。缺点也显而易见,就是古今历史不连贯,稍有不慎有可能修成“断头志”。

编修断代体志与通纪体志,互有千秋,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关键在于怎么处理好前后历史及志书的衔接。笔者认为,假定二轮志书都是比较高质量的前提下,三轮志书的区域综合志采用完全意义上的断代、通纪均不太合适。鉴于当前技术条件,尽管志书保存同样面临虫蛀、灾难等威胁,但因现在志书成书形式多样(纸本、光盘、数据库等等),印刷数量多,图书馆、方志馆、文化馆保存条件好,新编地方志已不存在完全散佚之可能。当代社会发展迅速,地方上各方面建设与发展成果层出不穷,读者既有通览地方发展全貌,更有志书保存大量“存史、育人、资政”新资料、新信息的要求。况且,志书篇幅是有限的,又得兼顾每次编纂独立成书以及前后志的“复载”问题。所以,笔者主张三轮方志还是以编“不完全通纪”或“非典型断代”体为好。

所谓“不完全通纪”体志书,就是方志每个门类从发端写起,一直记到下限为止,但绝大部分篇幅用在写第二轮志书下限后的事情。二轮志书下限之前的,简明记叙,原委清晰,不必机械重复。

所谓“非典型断代”体志书,在书名标示时有明确的上下限,但在各主要门类记述时,均突破上限做适当的追溯勾连。其与“不完全通纪”体的区别在于对二轮志书下限前的记叙量要小不少。建议各地在规划时根据前志情况灵活做出安排。再过20多年到了第四轮修志,应编一次完全意义的通纪体志书为宜。

无论哪种类型志书都会涉及上下限问题。上限,各地情况复杂,难以划一,如是断代体志,多以前志的下限次年为本志的上限。下限,二轮志书不一,有的到2000年,如《铜陵县志(1991—2000)》;有的为2002年,如《石门县志(1978—2002)》;有的是2003年,如《宁远县志(1978—2003)》;有的是2004年,如《揭阳市志(1992—2004)》;有的到2005年,如《深泽县志(1991—2005)》;有的为2008年,如《阳谷县志(1988—2008)》;有的到2013年,如《任城区志(1996—2013)》等等,但以2005年较为普遍。三轮已启动的也是多样,上海市崇明县于2016年3月撤县为区,第三轮县志以2016年为下限;上海市奉贤区2024年正式启动修志,上限定于2002年,接《奉贤县续志(1985—2001)》,下限为2023年,修志期限与“20年左右编修一次”规定相近;上海市《杨浦区志(2004—2023)》,其编纂方案明确是根据“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的规定;上海市青浦区三轮志《青浦区志(2001—2020)》上限接《青浦县志(1985—2000)》,下限止于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三轮志的下限定在2025年,据其编纂方案,系根据融水苗族自治县实际情况与“十四五”年规划结束年而定。目前第三轮志书下限的各种做法都有道理和依据,也是可行的。从管理与读者利用的角度考虑,建议至少在一个省的范围内最好是统一下限,下限时间点以国民经济五年规划的结束年为好。

2024年3月28日,上海市奉贤区召开第三轮志书编纂工作动员大会。

(五)拥抱新技术:互联网修志

互联网技术发展已深深影响读者阅读习惯,地方志拥抱互联网技术已经多年,主要是网站、微信公众号、志鉴数字化、地情数据库。据报道,浙江省开发“浙里有志·浙里修家谱”应用系统,宁波、温州开发在线编纂系统,广东省广州市也开发了在线修志智能工作系统,对互联网修志做了新尝试,取得积极的效果;莫艳梅(2001)等也提出开发软件用于网上编志、编写年鉴,编写数字方志。由此可见,互联网修志应是一种趋势。经过第二轮修志,电脑应用已完全普及,用电脑进行志书文本编写已成常态,较首轮传统文字工作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然而由于修志机构普遍存在专职修志人员不足、需要外聘人员的问题,单机操作仍面临着分工协调难、工作强度大、资料共享程度低、工作效率不够高等挑战,建议在制定第三轮修志规划时不妨多加入一些互联网思维,积极鼓励各地借鉴先行地区的经验,多方式尝试互联网修志,如在现有网站上设置端口允许热爱、关心地方志的社会人士上传经过审核的地方历史资料;扩展资料范围,利用搜索引擎下载有关本地的网络文本资料;开发线上修志系统,让修志人员能在线查阅资料库与资料长编,在线编写志书,在线互校,在线评阅。再如成书形态,也可以借鉴当前一些教材、畅销读物以及上海文旅局主推的“建筑可阅读”的做法,在纸质志书上印上二维码,融入与志书记载相关扩展性文字记述、视频、音频等数字资料,丰富阅读体验。

三、第三轮志书编纂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二轮修志成绩巨大,经验、教训也是有的。第三轮修志所面临环境与形势,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相异之处,处理好下面的几对关系对提高志书质量不无裨益。

(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早在首轮修志时就讨论过新方志与旧方志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二轮修志开始时又讨论过二轮志如何继承发展首轮新志的问题,已形成了基本共识:既继承又有创新。最近三轮志书编修正逐步兴起,各地的修志方案较普遍将“创新发展”定为编纂原则。编纂方志理当遵循“创新发展”,不创新发展就没有新时代特色,也就没有生命活力,但只提“创新发展”似乎有点偏颇。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源泉,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特性的基本范式,如方志编纂基本原则、方志体例的格式规范、篇目设计要求、资料收集整理与志稿撰写的基本方法等等,这些都是需要继承沿袭的,否则编出来的书就不能称作志书。前两轮修志形成的“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组织实施,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一纳入、八到位”的保障机制,对地方志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与保障作用,应当继承。当然,二轮修志后我国经历几次机构体制改革,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多样性变化,信息技术影响加剧,三轮修志进行创新也属必然,尤其是在工作机制、保障机制的完善上,篇目对新业态、新情况的反映上,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上。妥善的原则应是继承与创新并重,在继承、“守正”的基础上创新。

(二)“述而不作”与著述性的关系

地方志历经长期的锤炼形成的“述而不作,寓褒贬于记述之中”编纂原则,在首轮、二轮志书编纂中得到普遍的遵守,但也存在理解片面、简单化的倾向,如以为“述”就是简单的资料排列,以致所编志书逐年或隔年的“流水账”式记述时有所见;以为“不作”就是不发议论,只要机械地照录资料,不进行严格筛选、提炼,以致文词冗长,志书篇幅膨胀。“述而不作,寓褒贬于记述之中”的正确解读,应当是在正确的思想、观点统帅下选择资料、整合资料、融会贯通,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客观地记述该地方人事物的发展脉络与特点,不评论。

我国地方志从文字记述方式上分有纂辑体、著述体,清代还曾有过学术争鸣。纂辑体以无一语不出于人为特征,编者只做剪裁编排,资料性强。著述体以无一语不出于己为特征,强调在资料基础上的纂修者著述,可阅读性好。两者各有优势,但在当今地方资料浩如烟海、志书篇幅限定的情况下,采用纂辑体编纂有点艰难,而著述体则能发挥出优势。三轮修志应当在坚持“述而不作,寓褒贬于记述之中”的前提下,摒弃简单的资料堆积、罗列,加强资料的消化综合、文字表述的锤炼,消除类似总结报告、媒体报道的语句,做到文省事丰,提高志书的著述性。

(三)断代与史脉的关系

二轮志书绝大部分是断代体,其中的早期部分志书被修成“断头志”,广受批评,后来有所改观。从操作层面看,估计三轮志书基本上也会以断代体为主。前文已述,断代体志书有优势,但也有明显缺点。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21年9月联合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以中央文件形式强调赓续中华历史文脉、传承文化基因的重要性。既然三轮志书总体上是断代体志书,应当明确断代不等于“断头”,不能割断一个地方历史,而且断代体志书还要在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延续地方史脉、文脉上发挥积极作用。比较稳妥的做法就是总结、借鉴那些质量较高的二轮断代体志书的经验并加以发展,如概述、大事记适当上延,正文各门类简明向事物发端作追溯勾连,沿革、地貌、方言、风俗、独特地方文化等基本地情必有,增加“史略”一篇系统概述一个地方发展历史脉络,或入正文,或作附录。

(四)时效性与记述下限与编修时限的关系

地方志时效性历来为人所重,传统方志下限一般都到现任主修官任期内,甚至到其搁笔为止。

当代修志同样重视时效性,这与志书时间下限与修志期长短有关,当然是出版时间距离下限越近越好。二轮志书下限,离出版时间距离不一,以上海为例,《奉贤县续志(1985—2001)》,2007年出版,间隔时间为5年;《崇明县志(1985—2004)》,2013年出版,间隔8年;《青浦县志(1985—2000)》,2009年出版,间隔8年;《金山县续志(1986—1997)》,2009年出版,间隔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志(1993—2009)》,2021年出版,间隔11年;《上海市长宁区志(1993—2005)》,2010年出版,间隔4年。

各志书出版时间与记载下限时间间隔4—11年不等。所以,需要合理科学设置下限时间,控制编纂时间,抓进度,防止无故拖拉。在下限时间既定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将概述、大事记、党政领导任职表、重要经济数据表时间下延,或作《限后地情》一篇,以提高时效性。此外,编修速度与成书质量、修志机构编纂与服务外包、区域综合志与专志“同步”“分步”开编等也需关注。

来源:方志上海

作者:巴兆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来源: 方志上海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