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方志园地>修志体会>详细内容

【志鉴研究】关于扶贫志编纂的实践与经验——以宁夏固原市扶贫志编纂工作为例

作者:张志海 杨永成 来源:新越绝书(原载《史志学刊》2024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24-03-19 14:51:24 浏览次数: 【字体:

关于扶贫志编纂的实践与经验

以宁夏固原市扶贫志编纂工作为例

张志海 杨永成

提 要:宁夏固原是全国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扶贫的发源地,是闽宁协作的实践地和全国脱贫事业的缩影地,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固原视察指导扶贫工作。《固原市扶贫志》编纂工作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下,经过起草、修改、评审、再修改、再评审环节,不断打磨。本文是对固原各县(区)扶贫志和《固原市扶贫志》编纂背景、编纂情况及历程、门类设置及技术处理、编纂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的客观思考。

关键词:固原市扶贫志 编纂经验

扶贫事业是一项规模浩大、千头万绪、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组织编纂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浓郁地域特色的高质量扶贫志,全面、系统、深入地记录我国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历程,介绍人类减贫的中国探索和实践,总结扶贫的经验做法,展现我国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伟大实践,是地方志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2020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关于编纂中国扶贫志的建议要报上作出重要批示。随后固原市主动作为,及时组织编纂《固原扶贫志》,并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下称中指办)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方志办的指导下,于2021年8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时任中指组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的冀祥德明确指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选择《固原扶贫志》为《中国扶贫志》编纂试点,就是为全国其他地方编纂扶贫志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提供借鉴”。①

2022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成立以自治区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全区扶贫志编纂工作指导小组,及时召开全区扶贫志编纂工作推进会。2022年9月,中指办将《固原市扶贫志》列入《中国扶贫志丛书》。固原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根据《关于开展中国扶贫志丛书编纂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国扶贫志丛书编纂工作的通知》精神,落实《中国扶贫志丛书质量标准》的要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的编纂工作部署,全力推进全市扶贫志编纂工作,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宁夏和全国前列,得到中志办的充分肯定。2023年12月5日,固原地方志研究室因为推动扶贫志编纂工作成绩显著被中指办确定为全国扶贫志编纂工作示范单位(全国共有9家方志工作机构);2023年12月6—7日,全国扶贫志编纂工作推进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召开,《固原市扶贫志》的编纂工作在大会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目前固原各县(区)扶贫志已全部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评审并送中国方志出版社审校,《固原市扶贫志》已送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中国社会科学院)审核,已有全国20多个扶贫志编纂机构到固原学习交流编纂经验,现以固原市扶贫志的编纂工作为例,谈一些编纂扶贫志工作的实践和经验。

一、《固原市扶贫志》编纂背景

编纂扶贫志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记录各族人民战胜贫困迈向全面小康的重要载体,是感恩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固原的重要任务,是打造文化兴盛沃土、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的重要要求,对于总结经验、接续奋斗、知史鉴今、砥砺前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固原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上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称,集中了宁夏约50%的贫困人口,是宁夏唯一的全域贫困地区,也是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固原是全国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扶贫开发的发源地,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实践地和全国脱贫事业的缩影地,固原扶贫成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成功实践。

中共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固原的贫困状况和扶贫开发工作。1972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闻讯固原地区连年大旱,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委托时任副总理华国锋(会议最后一天由李先念副总理主持)在北京主持召开固原地区工作座谈会,专门研究固原地区经济建设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三西”农业建设、“双百”扶贫、千村扶贫、精准扶贫等中长期扶贫工程相继展开,闽宁协作、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等措施接续不断。胡耀邦、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先后到固原视察指导扶贫开发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对固原脱贫攻坚始终关心关怀、念兹在兹,先后4次到宁夏视察,其中3次到固原。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到固原,启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2008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再次到固原,视察指导扶贫工作;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到固原视察,在西吉县将台堡向全党全国发出了“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的伟大号召,在视察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脱贫攻坚工作时动情地说:“固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谓脱胎换骨,出乎意料,觉得很震撼,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增强了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②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宁夏,强调“要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要完善移民搬迁扶持政策,重点解决产业、就业、社会融入3件事情,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③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寄予了对宁夏广大干部的深情嘱托,增强了固原人民脱贫攻坚的动力和信心。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固原的扶贫与发展,1983年制定《宁夏西海固农业建设规划》《尽快解决西海固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2003年3月开始先后5次召开固原工作会议并制定《关于促进固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加快西海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加大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倾斜支持力度,推动固原扶贫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

中共固原市委、市人民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咬定青山不放松,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坚持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落实“六个精准”举措,实行“五个一批”路径,开展“四查四补”回头看,攻克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翻越脱贫路上“六盘山”,历史性地解决了固原区域性整体贫困。至2020年底,固原市实现了现行标准下44.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24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曾经的“贫困样本”蝶变为“脱贫样本”。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深情话语,令人充满感念。固原的脱贫攻坚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关心、支持下,固原各族人民用血汗和智慧谱写的一部优美而感人的奋斗史、精神史、发展史,尤其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的巨大成就,绝对不啻一场动人心魄的世纪战争,绝对就是一部枯木逢春、凤凰涅槃的神话集。为了如实记录新时代固原脱胎换骨、破茧化蝶的华丽蜕变,展现固原干部群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战天斗地豪情,展现固原人民在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我们在全国率先启动《固原市扶贫志》编纂工作,其目的在于感恩党中央、感恩习近平总书记,全方位展示全球贫困治理的“固原样本”,多角度记录固原各族人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突出成就、时代风采、重要经验、先进人物和优秀事迹,形成反映固原脱贫攻坚的重要史志文献。

二、《固原市扶贫志》编纂实践

《固原市扶贫志》编纂工作在固原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社科院(自治区方志办)的精心指导下,严格按照《全区扶贫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的规定和要求,历时一年多时间,先后经过3次篇目审定和5次专家评审,于2023年6月通过自治区评审并送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审核。

(一)编纂历程。《固原市扶贫志》编纂工作主要经历了7个阶段:第一是启动阶段(2022年8月—2022年11月),市委、市政府成立编纂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聘用人员、开展培训、搜集资料、编辑资料长编,起草编纂纲目。第二是初稿编写阶段(2022年12—2023年1月),按照市委初步审定同意的编纂纲目,依据大纲填充内容,撰写初稿。第三是删繁就简阶段(2023年2月—2023年3月中旬),在自治区扶贫志编纂指导小组办公室审定纲目和征求初稿意见的基础上,对篇幅和结构进行大幅调整,核实史实,增补资料,删除赘言,形成《固原市扶贫志》征求意见稿。第四是初纂阶段(2023年3—4月),按照“统一观点、核实资料、严明体例、体现特色、恪守科学”原则,组织撰稿人员对征求意见稿进行自评互评,同步将征求意见稿分送市级领导、部分老干部和市直各部门(单位)征求意见,对反馈的修改意见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认可。对征求到的意见认真梳理、研究讨论,择其善者而用之,然后明确责任,分头对照修改。第五是总纂阶段(2023年4月初—2023年5月下旬),总纂“一支笔”通改全稿,形成《固原市扶贫志》初审稿,召开全市扶贫志编纂指导小组成员会议对初审稿进行评审。第六是完善阶段(2023年5—6月中旬),按照初审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固原市扶贫志》二审稿,然后邀请区内外有关专家通过召开评审会和邮寄书稿进行审读的形式,进行对照修改,并由市统计局负责对书稿所有数据进行核校。第七是改定阶段(2023年6月-7月)。对二审稿进行修改后形成送审稿,提交自治区扶贫志编纂指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评审,按照评审意见,认真修改,更正史实,修正数据,最后送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审核。根据有关专家反馈的意见,《固原市扶贫志》送审稿基本达到了“政治导向正确,体例规范,资料翔实,表述精炼,是一部较高质量的志书”,“文风健康,编校谨严,综合质量良好”,“本志极具资料价值”。

(二)门类设置。《固原市扶贫志》作为重大专题志,编纂工作严格按照《全区扶贫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确定的总体要求、体例框架、时间断限和编纂内容及质量标准进行编纂,坚持志体,述、记、志、传、图、表、录等载体运用得当,设置凡例、图照、序言、目录、专记、概述、大事记和16章72节及附录、修志始末等九大门类,共62万字。在编纂方法上采用横排门类、述而不论的修志原则,既不拘泥于传统的编纂方法,又充分结合固原实际守正创新,全面系统地记述固原扶贫开发的历史和现状。门类设计重视突出地方特点,同时又做到章、节和条目设置领属得当,避免扶贫工作交叉立目、重复记述的弊端。例如“西海固地区建设”“生态扶贫”“百万移民”“闽宁协作”等是其他地区很少有的扶贫方式,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倡导、推动的“闽宁模式”为固原最鲜明的特色,对此单列成章、节,进行重点记述。再如第二章“扶贫方略”中对2012年以来的扶贫方略表述,始用“精准扶贫”,但又和第十二章 “精准扶贫”出现“父子同名”的忌讳,后来我们在认真斟酌的基础上,认为“精准扶贫”是扶贫措施,而“攻坚战”是扶贫阶段,我们就采用有关专家的意见,改为“脱贫攻坚战”。

(三)图照选择。图照的价值在于其特定的地域性、时间性和资料性。图照运用的目的主要是对正文起到补充作用,直观展现固原贫困历史和扶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把一些珍贵图照保存下来。《固原市扶贫志》最初共选用图照963张,设计“贫困历史,党的领导(领导苦抓)、群众苦干、部门苦帮、精准扶贫、项目扶贫、闽宁协作、梦想成真”八个模块。通过多次比对评审,最终确定图照部分由“固原行政区划图”“历史回顾”“扶贫开发”“项目扶贫”“闽宁协作“扶贫成就”六个模块75幅照片组成(不包括随文图照)。在图照选用中,我们坚持做到两个原则。一是政治原则。坚定政治定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着力展现固原脱贫成就。采用图照注意保护贫困受助人个人隐私及可能涉及的社会影响问题,对照片认真甄别,做到准确、清晰、完美,做到“三个不用”,凡是有分歧或受到党纪国法处理的人物照,一概不用;凡是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图照,一概不用;凡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限定的其他方面图照,一概不用。二是时限原则。除反映固原贫困历史的图照外,选用图照上限从1994年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开始,下限止2021年2月,其中展现扶贫成就的图照以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主,图照编排以时间为序。图照文字说明力求准确表述,文字说明中的时间、地点、事件(事物、人物)等基本要素要全。

(四)入志标准。编纂扶贫志时,我们严把入志标准,切忌甩西瓜拣芝麻,特别注意对脱贫攻坚精神的记载和反映,通过大量生动而具体的事例、丰富翔实的资料,诠释和还原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体现脱贫攻坚精神。例如在大事记方面,重点对固原扶贫开发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和人物,尤其在领导干部记载上重点反映国家领导人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区外副省级以上领导在固原的扶贫活动。坚持“生不立传”原则,一方面运用人物传和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名录等形式,把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的先进人物、先进集体的记述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充分发挥地方志书“彰善引风气”的功能,对已去世的英模人物,用“人物传”的方式入志,在记载其生平的同时,注意反映其在扶贫事业中的事迹和贡献;对在世的先进人物,根据其贡献及受表彰的层次,利用“人物表”等形式把他们载入史册。另一方面运用地方志书以事系人的形式,围绕叙“事”,把先进人物的活动及贡献以“故事”的方式记入志书,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仑等专家扎根固原上黄村近十年,使黄土高原干旱片区生产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我们用以事系人的笔法在“科技扶贫”一节中予以重点记录。通过一个个真实事例,载入史册,传承永远,让《扶贫志》活起来、立起来。扶贫辑文选用的小说诗歌均为固原市级以上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文学》等国家级文艺杂志发表的作品,宣传报道均选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的报道材料。

(五)记述重点。《固原市扶贫志》及固原各县(区)扶贫志在全面记述本辖区扶贫工作的基础上,既把扶贫和脱贫攻坚这一伟业的发展过程、基本面貌反映出来、记录下来,又把扶贫伟业当中所开展的一系列重点工作反映出来。一是记述党委、政府围绕扶贫工作和脱贫攻坚出台的政策措施、召开的重要会议、重大工作部署和重大工作安排。主要包括组织保障政策、资金投入政策、产业开发政策、社会动员政策、移民开发政策等。比如精准扶贫的记述中,坚持发挥政府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深入推进党政机关定点扶贫、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增加金融资金对脱贫攻坚的投放,发挥资本市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作用等。通过具体事实反映扶贫事业和脱贫攻坚,体现党的领导的优势,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是通过变化与发展,充分反映扶贫和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用好数据资料,准确反映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反映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等内容。三是把福建省和交通运输部、宋庆龄基金会等省市、国家部委、央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指示要求,真心扶贫、倾心扶贫的事实系统、完整、准确地记述和反映出来,讲好民族团结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温暖和我们的制度优势,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六)行文规则。《固原市扶贫志》的编纂始终把遵循方志行文规则作为基本准则,严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国扶贫志丛书行文规范》进行编纂,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国务院机构简称》《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等法律法规。按照国家规范及标准,使用规范汉字,规范使用人名、地名、机构、民族名称,规范使用机构的简称,规范使用标点符号和书写数字。

三、《固原市扶贫志》编纂经验

《固原市扶贫志》的编纂是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的成果,是地方志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掩卷而思,我们总结了五个方面工作经验。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定力,坚持党的领导,是编纂好扶贫志的根本保证。《固原市扶贫志》的编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留存客观真实史料、凸显固原扶贫历程特色和确保规范严谨的志书体例作为编纂的基本原则贯穿全过程,做到导向正确、记述准确、资料翔实、特色鲜明,力求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和数据,记载和论证固原的脱贫历程,用具体、生动的资料反映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用翔实、准确的史料反映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脱贫攻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突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高质量完成志鉴的基础,中共固原市委、市人民政府将《固原市扶贫志》列年度重点工作,定期督促检查,推动编纂进程,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问题。提出了“加强政治引领、坚持专家修志、讲好扶贫故事”的基本编纂准则,明确了编纂思路,审定了编纂大纲。连续两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固原市委书记多次审阅书稿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中共固原市委办公室先后两次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固原市扶贫志编纂力量的通知》和《关于加快编纂固原市扶贫志工作的通知》。固原市委办公室根据编纂需求协调配备专业工作人员,确保了一支能够承担修志重任的工作队伍。固原市及各县(区)政府均将扶贫志编纂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业务学习、队伍培训 、征集资料、编印志稿、外出调查等基本工作的正常进行。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创造条件,提供了良好的编纂环境。

(二)加强业务培训学习。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理论素养,是编纂好扶贫志的基本前提。编纂人员确定之后,首先组织培训学习。一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重点组织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8个专题和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这对于做好扶贫志编纂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二是加强理论学习,重点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1年10月发布的《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2012年发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1978-2010年)概要》、2021年4月发布的《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等,这些文件和白皮书明确了中国扶贫开发的历程与成就、扶贫开发的政策保障、扶贫开发的主要内容与途径等,是扶贫志编纂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同时学习借鉴《贵州减贫志》《湘西州扶贫志》的编纂体例和工作经验。订购中国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当代志书编纂教程》和王广才主编的《扶贫志编纂述要》,印发宁夏社会科学院贠有强的《编纂扶贫志需要厘清的几个专业性问题》《我国扶贫专题志的编修实践探析》等学习资料。2023年4月组织固原市29名编纂人员参加了宁夏扶贫志暨年鉴编纂业务培训班。固原市邀请宁夏有关扶贫志编纂的行家里手,在5县(区)轮流举办了5期扶贫志业务培训班。这些学习培训内容,涉及扶贫志编纂体例、篇目设计和资料收集、记述内容等,对于我们编纂好扶贫志起了很的指导作用。

(三)认真收集整理资料。做好资料收集,认真整理加工是编纂好扶贫志的重要基础。为了占有大量而可靠的编纂资料,我们在《固原日报》等主流媒体发布了《关于征集<固原市扶贫志>资料的公告》,围绕志书篇目设计拟定资料收集提纲,对不同扶贫阶段建立不同的描述性指标体系,形成各个完整的资料收集系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准确、完整,精简、高效地完成志书基础资料收集、整理与运用的目标。一是资料收集种类。首先是文字资料,包括工作总结、情况汇报、计划报表、调研报告、专项规划、文件公函、会议纪要、采访报道、培训教材、档案名册等,另外还有报刊书籍,这些资料内容丰富具体,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也是编修志书重要的资料来源。其次是实物资料,包括图照资料和碑文碑刻,如扶贫攻坚中诞生的建筑物、桥梁、人饮工程、时态地图等,这些资料直接运用于志书中形成前后对比效果,鉴别证实历史事实。二是资料收集方式。主要是查阅档案和地情资料,其中《固原市志》四册450万字,从不同侧面较为翔实地反映了1949—2009年固原农村发展的历程,市、县两级农业建设办公室和扶贫开发办公室都保留大量资料,仅固原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提供的纸质资料达600多册近500公斤。从时段上看,这次《固原市扶贫志》虽然时限跨度71年,但基本资料保存相对完整。另外,我们组织市县(区)14名方志业务人员,赴甘肃省档案馆、甘肃省图书馆查询带回固原地区1958年前归属甘肃省管辖时期的相关资料637件4882页,丰富的资料保证了资料长编的撰写。三是资料使用选择。在选用标准上,入志的资料在时间、地点、人物、数据上必须查得清清楚楚,对数字反复核对无误,避免前后矛盾。在资料选用方法上,有舍有用,做到精编优选;弄明白资料的历史背景,防止生搬硬套弄出笑话;实事求是,寓观点于事实的记述之中,让资料说话。认真鉴别资料真伪,例如工作汇报资料与工作总结不相吻合时一般以工作总结为准,数据资料,以统计部门公布的为准。未列入统计部门统计的,采用业务主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四是资料加工应用。对整理的资料进行编号登记、建卡归类,然后按照志书篇、章、节、目对资料进行资料填充、初步编辑,然后抓好用语转换,将文件、讲话、简报、新闻等“语言”转换为志书“语言”,保持志书应有的语言风格,这样从草稿基础开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提炼升华、优化美化,始终坚持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新“三新”,落实责任严肃、考辩严谨、把关严格“三严”,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三性”统一。同时按照志书公认规范、原则为准绳,加强对行文、结构、用语、数据、标点“合规”性审查修改。

(四)扎实开展评审工作。逐步提高评审级别,坚持专家审读是编纂好扶贫志的有效途径。我们坚持“评审—修改—再评审—再修改”,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分别对编纂纲目和书稿进行多轮评审把关,广泛征求意见。把纲目设置和评审作为基础工作,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减少来回折腾,避免陷入重起炉灶窘境。纲目拟定后,首先征求固原市委、政府领导意见,然后再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在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提交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志编纂指导小组办公办室评审,最后按照自治区的意见修改完善后,再围绕纲目分门别类填充资料,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把书稿的撰写和评审修改作为重点工作,及时邀请宁夏区内外专家教授召开审稿会,充分尊重专家意见,诚恳吸收有关领导及专家意见建议1600多条,这些意见建议对提升《固原市扶贫志》的质量提供了保障,打下了基础。在具体评审中,我们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志编纂工作指导小组关于《全区扶贫志评审验收实施方案》,结合固原实际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把好评审关口。重点把好“五关”:明确标准、把好政治关,去伪存真、把好史实关,通览全志、把好层次关,删繁就简、把好文字关,依法编纂、把好保密关。二是明确评审内容。重点对指导思想是否对头、观点是否正确、事实是否有误、体例是否恰当、章节领属是否合宜、详略是否得当、粗细是否有度、图表设计是否完善、记述风格是否统一,数据、词语、标点等运用是否准确等10个方面进行评审修改。三是创新评审方式。按照《全区扶贫志评审验收实施方案》,对照原始资料、志稿进行自评、自审、自查,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首先从撰稿人开始把工作做细做实;将志稿分送有关专家和有关单位及离退休老同志审阅,然后分别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进行评审,充分讨论,纠谬补遗。

(五)反复斟酌修改完善。坚持精益求精,认真打磨修改是编纂好扶贫志的重要手段。我们本着“志书不厌百回改,淘尽黄沙始见金”的编纂理念,通过自我修改、互相修改、集体修改、主编修改、专家和领导修改等方式,对大到每一个章节、每一块条目、每一项内容,小到每一幅图照、每一组数据、每一个注释,都多次调研,反复考证,认真推敲,细心校对。一是主旨性修改。主要是对概述、修志始末和章下序等“文眼”的把关和提炼,把“眼睛”擦亮,使其更传神。二是表述性修改。凡不合文体,用词不当,褒贬失宜,概念含糊,表述不准,文繁句冗等,都进行修改。三是疏导性修改。对内容交叉重复的,做到类归一口、减少互见;对前后不一的,做到首尾照应、因果衔接;对文表记载偏颇、比例失调的,做到理顺关系、各有侧重。四是增删性修改。增补反映事物本质的资料,对具有代表性典型、时代特点的资料,写出深度。五是调整性修改。主要包括志稿篇目、段落顺序、图表位置、资料应用和编写方法上的调整修改,从宏观上考虑《固原市扶贫志》的整体性,以求大结构、大框架的科学合理。六是规范性修改。对不规范的字体、标点、称谓、时间、数字、计量、引文、图表等进行修改,规范性修改的工作量比较大,也是提高志书质量的最后关口。

《固原市扶贫志》从宏观方面认真分析全市扶贫状况、全面梳理和精准研判扶贫历程,比较详实的记述全市各个时期扶贫方式、扶贫特点、扶贫战略、扶贫规划等扶贫举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浓郁固原地域特色,真实的展现了我国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固原市县(区)两级扶贫志编纂工作走在了宁夏全区甚至全国前列,但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是个别部门(单位)对编纂扶贫志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各县(区)编纂地方志人员的修志专业能力和层次不齐,志书的整体质量与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待提高,有较高能力的总纂和统稿人员非常稀缺,尤其是有一定文字功底的编纂人员善于坐冷板凳的耐力欠佳。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方志文化宣传,加大对地方志编纂人员的业务培训,更好更快地培养一批能够适应新时代修编志鉴的专业人才。

注释:

① 《固原扶贫志 ・序》, 固原市地方 志编 纂委员会编,宁夏人民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

②《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力前进 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新华网, 2016年7月20日。

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 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新华网, 2020年6月10日。

来源:新越绝书(原载《史志学刊》2024年第1期)

作者: 张志海(宁夏固原市地方志研究室一级调研员)

杨永成(宁夏固原市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

来源: 新越绝书(原载《史志学刊》2024年第1期)
终审:何谐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