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方志园地>读志用志>详细内容

浅谈地方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实现路径

作者:邱俊 官燕 来源:《巴蜀史志》2017年第一期(总第209期) 发布时间:2017-05-16 15:51:00 浏览次数: 【字体:

修志为用,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工作应当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地方志如何实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值得每一个修志人深思。

著作资政,让志书成为治国兴邦的借鉴

编修志书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是地方志机构的首位职能,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也主要靠志书来实现。地方志书被称为为国存史的“官书”,一部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记述准确、特色鲜明的志书,可以为领导机关和领导者提供决策和施政的借鉴、参考。因此,编好省市县三级志书,出精品良志,以著作资政,是方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首要路径。有了好的志书,存好了史,才能发挥好“资政、育人”的功能,才能做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

地方志书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泸州是驰名中外的酒城,首轮《泸州市志》中将酿酒从工业篇中独立出来升格为篇,详细记述了酒业生产销售、酿造技艺、经营管理、名酒名企等。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参阅志书,科学决策,一直把酒业做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从“天长地酒”到“江山酒港”,做好“酒”文章。2005年10月成立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现已改为泸州白酒产业园区),当年实现年产值360亿元,建成为全国第一个白酒产业综合工业园区。全市白酒销售收入从2005年的41.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60亿元。除了白酒园区外,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CIADE)永久落户泸州,与西博会、科博会一起,成为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重点打造的三大展会。2015年8月,泸州市政府印发《泸州市加快建成千亿白酒产业的意见》,泸州酒业发展如火如荼,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

近年,泸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泸州建设成为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泸州市志办赓即启动《川南区志》编纂工作,借此凸显泸州历史上处于川南区域的政治经济中心地位,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历史依据。

在行政区划的调整、地名的变更等重要决策中,也充分以志书所载资料为依据,比如龙马潭区的设立和定名、合江县申报“千年古县”、泸县更名“泸川区”等。此外,领导干部多读志用志,还能更加熟悉地情,知兴替、明得失,提高决策水平。

地方志书为经济建设提供参考  志书在城市规划建设、旅游开发、招商引资等许多方面提供参考。比如许多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设计单位在设计之初,必然寻找当地志书,查阅相关资料,作为概念设计以及进一步详细设计的依据、参考。又比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等名城创建等工作,都需要志书提供相应的资料作为依据和参考。规划部门、建设部门、旅游部门、投资部门、商务部门、发展计划部门等许多经济管理服务部门与地方志部门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地方志书为防灾抗灾救灾提供服务  在已出版的志书中,均将灾害作为专章专节记述,记录了如水旱、大风、冰雹、雷电、地震、泥石流等灾情,详细记述了重大灾害发生的时间、造成的危害,灾害发生的规律、频率等,为防灾、抗灾、救灾提供服务。

地方志书为文化发展提供服务  志书对地方文化、文艺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古迹等进行详细记述,为文化事业、文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好的地方志书本身也是一部文化佳品。

开发资政,围绕中心工作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

《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了地方志机构“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的职责。在修编志书的基础上,地方志机构应主动出击,围绕中心工作,搞好地情研究和开发,编辑出版更多的地情产品,如专业志书、地情书、概览、史话等。开发资政,是地方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路径。例如:

2008年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紧急行动,迅速做出全面部署,倾举国之力,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成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从中央到各级灾区,都全面开展抗震救灾志的编纂工作。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甘肃省组织编纂了《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志》。2012年泸州市“七二三”长江特大洪水发生后,泸州市编纂了《泸州市“七二三”抗洪救灾志》。这些志书,对于总结经验、传承抗灾救灾精神、凝聚力量、指导抗灾救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6年,四川省地方志办启动《四川省乡镇简志》丛书编纂,对保护和继承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及精准扶贫工作,推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联合省纪委、省委党研室开展《巴山皓月,蜀水清风》编纂工作,收集整理四川革命先辈先烈、历代先贤名人的优良家风家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是积极践行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决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良好范例;结合旅游开发、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等重要工作,编纂名镇(村)志,对于发挥、利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建设起到较好作用;联合省旅发委开展《四川省4A级以上景区资料汇编》,以文化带动旅游、以旅游推广文化,丰富的地方志资源深度融合到旅游业,助推经济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通过志书挖掘提炼新疆历史上维护稳定的经验,编写出版《新疆反恐维稳史鉴》《新疆反恐实录》,协调配合拍摄文献历史纪录片,以大量铁的事实,深刻揭露暴力恐怖活动罪行,为打击各类暴恐活动提供历史佐证和行动指南。

除了地情书编纂外,各级地方志办公室还开展了旧志整理、文献整理等工作。四川省地方志办影印出版《四川历代旧志集成》,收录四川历代地方志605种,包括国内现存四川历代通志、府志、州志、厅志、县志、乡土志、里镇志、卫所志以及山水名胜志、寺庙志等专志以及方志初稿性质的志稿、采访册、调查记等资料。成都市志办和四川大学历史地理所联合整理历史文献丛书《蜀藏》,总字数达两亿字,是一部反映几千年来巴蜀历史文化精髓的经典宝藏。

研究资政,围绕中心工作开展课题研究

开展课题研究也是方志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又一条重要途径,且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地方志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2016年9月5日,第六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暨“一带一路”与地方志创新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会议研讨围绕方志文献所见“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地方志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与方法等论题展开,引起全国地方志工作者对“一带一路”研究课题的关注,研究成果将陆续涌现。

北京市地方志办2016年度的资政课题“城市副中心自然环境研究”,重点对城市副中心的气候、地质地貌、水资源、基础设施等情况进行研究,围绕城市副中心建设可持续发展大局提出政策建议。

湖北省地方志办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五个湖北”建设等重大课题,开展资政专题研究,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为社会各界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提供咨询服务。

在海南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的背景下,海南省地方志办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合作开展“海南与海上丝绸之路”课题研究,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史志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

在泸州酒业迅速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千亿白酒产业的时机,泸州市志办提出了“泸州酒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研究课题,为提升泸州白酒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明显竞争优势建言献策。《强渡大渡河:中央红军与太平天国石达开比较研究》也是在全国上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所作课题,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成都市双流区志办开展的“推进‘三个集中’———统筹城乡发展的双流模式”资政课题研究,受到市、区领导好评。

服务资政,广泛拓展用志途径

地方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除了用纸质出版物为各级领导、各级机关提供决策、咨询和参考外,还应该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开拓社会用志途径,采用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等现代化手段,充分发挥地方志新型智库作用,服务资政。

近年来,各级地方志机构纷纷开办地情网站、史志网站、微信、微博等,全面介绍当地自然地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经济发展、修志动态等,让全社会更了解当地,为经济社会建设带来更多机遇。

四川地方志网的文化纵横、名俗风情、风物名胜、蜀中人物等栏目特色鲜明,引人入胜。陕西省地情网设立“影像陕西”栏目,上传《方志中国·文化瑰宝》《新丝绸之路·和田寻宝》《新丝绸之路·永远的长安》《地理中国·佛影迷踪西安2020》等视频纪录片、访谈等内容。这种立体、多维、全视角的“存史”手段,是文字、图片等传统载体无法比拟的。

2014年3月,北京市方志馆官方微信上线,主要有展览服务、查阅咨询和交流活动3个功能。2014年,广州市志办官方微博、微信“广州地情”同步上线,发布工作动态、历史文化、广州之最等多种地情信息。2016年,四川省地方志办开通“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平台,设四川方志、四川省情、工作动态三大栏目,以及省级志书、特色专志、市州县志、四川文史、巴蜀文化、工作要闻等子栏目。杭州市地方志办开通“方志杭州”微信,设有杭州故事、方志动态、3D方志馆3个常设栏目和工作动态、杭州掠影、杭州史话、人文风情等流动栏目。

网上方志馆和数字方志馆也方兴未艾。舟山市地方志办、东营市地方志办、马鞍山市地方志办等,都开设了网上方志馆,将大量志书数字化,利用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查阅有关志书、年鉴全文。舟山网上方志馆一期投入电子书籍1000余册,400000余页,号称当前线上最大的方志馆。国家图书馆设有数字方志馆,北京、浙江、深圳、成都等省、市也纷纷建立数字方志馆,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地情信息服务。

综上所述,通过著作、开发、研究、服务4条实现路径,得以充分发挥地方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地方志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成绩将日益突出,作用将日益显著。

(作者单位: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巴蜀史志》2017年第一期(总第209期)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