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方志园地>编纂探索>详细内容

【志鉴研究】浅谈地方综合年鉴框架结构设计‖刘志文

作者:刘志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9-22 15:18:20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3年第3期

浅谈地方综合年鉴框架结构设计

刘志文

地方综合年鉴是记载本行政区域年度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基本情况和发展进程的资料性工具书,主要包括一年来对应地域各项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工作、重大举措、主要成就、重大事件、重要经验、存在问题等,集中展示了所在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重大成就和新发展新变化。地方综合年鉴逐年编纂出版,是本地纵横可比、以资查考借鉴的资料性工具书和系列性史册,是宣传介绍本地、促进对外交流的阵地和窗口,能为社会各界和海外人士了解认识本地提供基本资料信息,把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注意力更多地引导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战略部署上来,为了解地情、团结稳定、领导决策、对外交流合作等做好宣传服务和鉴往知来工作。

一、

年鉴框架的定义和作用

年鉴正文主体内容按性质、范畴、领域等横分门类立篇,再逐层逐级进一步细分出分目、条目,逐层分级框定刊载内容,形成年鉴内容的结构体系。年鉴内容的结构体系既是年鉴框架,也是承载年鉴资料的主体骨架。对年鉴全书内容和结构的总体设计,就叫年鉴框架设计。同理,地方综合年鉴天然有框架结构,也需要进行框架结构设计。

简单地说,年鉴框架结构设计是指在年鉴编纂中应编选哪些内容、收录哪些范围的资料,这些内容排列的先后顺序、归属层次、对应位置,以及各自在年鉴主体内容中所占分量。设计搭建年鉴框架,就是绘就年鉴的编纂蓝图,框架在年鉴编纂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一是贯彻年鉴的体例。设计年鉴框架,首要是贯彻年鉴的编辑方针和体例,明确年鉴为何而编、编什么、怎么编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确定年鉴刊载的内容和服务对象,安排好年鉴各部分内容构成及比例,划分出刊载内容的类别及归属层次,明确征集资料的种类、形式,确定适宜的内容表现方式和手段。二是框定年鉴记述内容的范围。地方综合年鉴框架设计,需对记述内容的时限和空间范围做清晰界定。三是给年鉴信息资料定位。在年鉴框架设计中,应对要刊载的信息资料进行至少三次分类。第一次从宏观角度,以事物性质的首要标准对全部信息资料作大的分类,形成年鉴的篇目或类目;第二次从中观角度,对事物的属性进一步剖析,划分出归属于各篇目或类目的下一层次信息资料,经过标引形成分目;第三次从微观角度,对分目信息资料的组成内容深入细分,标引出构成年鉴正文内容的最基本单元条目。年鉴信息资料前两次划分由年鉴编纂单位完成,第三次划分一般由年鉴供稿单位完成。经过三次划分,年鉴信息资料得到了各自的准确定位,并形成了分类体系,这个分类体系就是年鉴的基本框架。年鉴刊载的信息资料有了具体而准确的定位后,能让撰稿单位和撰稿人在动笔前明白自己要写作的稿件在年鉴总内容中的位置、从属关系和篇幅长短。从年鉴框架的定义和作用,不难发现年鉴框架的三项任务:一是设计框定全书内容范围和选材方向;二是设定资料的分类归属和层次;三是设定各类资料的数量多少和比例。

二、

年鉴框架设计的原则

年鉴框架因年鉴种类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类型的年鉴,其框架也应各具特色、求同存异。一般而言,综合年鉴的框架较“全面、系统”,专业年鉴的框架较“专业、特色”,地方综合年鉴在“全而统”的基础上具有地方特色。就一部地方综合年鉴而言,大致由专文、概况、百科(社会生活或学科、行业的各个方面)、专栏(大事记、人物、文献、法规等)、附录及目录、索引等构成。在结构层次上,分篇目(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必要时在分目下设立次分目层次。成熟的年鉴框架结构应基本稳定,以保持年鉴自身特色、风格的连续性。同时,要与时俱进、重视创新,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对框架进行必要的改革或对类目、分目等做出相应的调整。

年鉴框架设计应体现以下原则。一是为现实服务。这是由年鉴地情资料文献、资料性工具书的属性所决定的。鉴往知来、服务当下,故适应社会各界读者的需要,是年鉴框架设计的首要原则。年鉴应收录哪些资料,这些资料应占多大比例,以什么形式推出这些资料,都要以读者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二是内容完备。年鉴要全面、系统记述和反映对应领域的综合情况、各项事物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事物发展的主要变化和历程等,故内容完备是年鉴框架设计的基本要求。突出全面性,是指年鉴内容既要全面、简约地概括对应领域的整体情况,又要细分门类,做到刊载的主要事项及内容不缺失,一般不交叉重复。所谓“全面”,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大事要事不漏、有价值的事不漏、读者感兴趣的事不漏。要做到年鉴对应领域整体情况没有大的遗漏,既要通过《概况》篇目,运用综合归纳、概括的方法,宏观、浓缩地呈现对应领域的全面情况;又要以动态信息的形式,分门别类、分层次记叙各项事物的基本情况。交叉重复记述的要注意角度和侧重点不同。三是结构合理。结构合理要求年鉴框架设计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主要体现在:要对所涉领域刊载的全部信息资料进行科学分类,每一层次分类标准只有一个;年鉴各个组成部分要确定合理的比例关系,每部分包含内容要归属得当,不遗漏也不重复;掌握好主次有别、详略得当、各有侧重这个度;按不同标准,对要记述内容深入细分,建立起有综合维度、层次分明、结构完整的年鉴内容体系。四是方便检索。年鉴是供读者查阅的资料性工具书,方便检索是年鉴框架设计的起码要求。地方综合年鉴除了按分类法编排的目录外,还有按主题分析法编排的索引。

三、

年鉴框架的基本要求

在明白年鉴框架的定义、作用及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后,就要着手对年鉴框架进行构思并确定下来,即在年鉴编纂前对编选内容的范围、资料形式、前后排列、归属层次和容量大小等,进行一一预先谋划和确定。要做好此项工作,应懂得年鉴框架设计以下具体细致要求。

一是要体现时代精神和反映地方特色。地方综合年鉴的框架设计,要以对应地域的工农业生产、城乡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的主要情况、主要成就、主要变化和主要特征等内容为记述对象,这些内容虽是共同和普遍的,但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反映出各地的特色和差异来,年鉴选题取材要及时反映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变化和各项主要工作的新内容。同时,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时期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决策部署变化,结合职能工作部门的具体设置,在年鉴内容的大部类不变的前提下,相应调整篇目(类目)下的分目、条目等,突出年鉴内容的时代性,反映出各地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一地一鉴,不同地方编出来的年鉴从形式到内容都应有各自的风格。编纂地方综合年鉴,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主要特色决定选题取材的着力点和记述事实的主次详略等,不要抹煞了地区间的差异,从而导致千鉴一面。能抓住地情特色和年度特点,结合本区域实际选题取材,入鉴资料将时代性、年度性和地方性相融合,年鉴刊载内容就会具有很强的为现实服务的价值。

二是要注重较高概全率。地方综合年鉴正文内容一般由4部分构成:1.综合情况,在年鉴里设为《概况》或《综述》篇;2.动态信息,是年鉴的主体核心内容,主要辑录反映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年度性基本情况及密切相关的资料,全面、翔实、客观、分门别类地记述所在地区各行业、各部门的年度主要工作及进展,含大事要闻等;3.辅助资料,有法规、文件、大事记、统计资料、公报、参考指南性资料等;4.检索系统,包括中英文目录(按分类法编排)、索引(按主题分析法编排)。这4部分内容是年鉴框架设计的四根支柱,缺一不可。专业年鉴亦如此,只是动态信息部分分类不同而已。年鉴框架设计既要体现年度性和行业特色(栏目设置因时、因地、因事制宜,稳定和创新并行),又要注重概率。4大部分内容结构合理,综合情况、动态信息、辅助资料、检索系统有机融合;一般而言,综合情况约占5%,动态信息约占70%,辅助资料约占20%,检索系统约占5%。为突出全面性,大多数年鉴在动态信息资料大的分类方面一般是较为周全的,需要注意的是在进一步向下细分时,较有可能出现遗漏或标准含混的问题。全面性还体现在年鉴刊载资料门类齐全、一二三次文献配置合理、占比适中。总之,为处理好全面性,年鉴内容的4大组成部分要有机融合,做到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恰当处理好政治、经济、自然、文化、社会等内容的比重关系。在处理好年鉴全面性的同时,为加强记述深度,年鉴行文应尽力避免流水账式、平面式、观点加例证式等千篇一律的记述方式;内容表述不平均用力,详独略同,不机械重复,交叉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记述。

三是资料分类科学、合理、严谨,篇目(类目)、分目标引完整、准确、简洁、规范,前后排列有序。年鉴资料分类,主要针对动态信息资料。动态信息资料分类编排和结构划分,主要是依据资料性质和范畴,依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社会分工,确定不同层次标准,然后按大、中、小类依次细分框定归位信息资料。动态信息资料分类,主要是按资料性质区分判断资料的内在属性。分类的标准是按中国图书分类法确定的知识体系分类标准,同时参照《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的分类标准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具有共同属性的资料放在一起;在框架设计中还要考虑地方行政机构设置及变化情况,但要注意克服按行政机构或产业部门的行政级别和隶属关系来分类的习惯做法,应打破一个部门对应一个部类或一个分目的刻板模式。篇目(类目)分目名称标引,力求语言精练、简要、准确,达到“望题知意”效果。标题名称尽可能采用中国图书分类法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的指标概念,而不是简单照搬行政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名称。在名称标引中常犯的错误:缺少关键词,如“检验检疫”“贸易”“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正确的应是“进出口检验检疫”“国内贸易”“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使用不规范的简称或缩略语,如“商贸服务”“政党政治”“旅游”“农林水务”等,概念过于宽泛,分类标准含混,会造成篇目(类目)、分目、条目因内容分类界限模糊出现难以归置的情况;同义反复,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族事务工作”“招商引资工作”“扫黄打非情况”等,上述标题中末尾的“发展”“工作”“工作”“情况”等均可删去,属同义反复。

四是注意内容的真实、准确、连续和承接。年鉴要真实地记录、再现已发生事实的情况,要防止和杜绝虚假、虚伪的题材进入年鉴,缺乏真实准确,年鉴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年鉴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自然界是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一年又一年交替,而人类社会也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一年又一年向前发展,三者运转周期高度契合。作为自然和社会演进历程记录者的年鉴,年与年之间的承接性和延续性是很强的。持续发展进行的各大部类事项每年都要写,前一年未完结的事,下一年度要继续记;同一部类资料信息不仅记述的事实情况要有连续性、衔接性,用以说明情况的数据指标也要延续不断、纵向可比。主要数据指标在年鉴中也要能纵向比较,有些年鉴数据资料的年与年间增长百分比有误或不一致,这会大大降低年鉴的使用价值。各类事物发展经过长期量的积累才会产生质变,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结合,新生事物又是不断出现的。所以,年鉴框架结构相对稳定,但随着新事物、新情况、新变化的出现,篇目(类目)、分目又该做适当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年鉴更好为现实服务的需要。年鉴要常编常新,框架体例在规范稳定的同时也不是一成不变,内容和形式也要求每年在相承中有一定创新。

四、

年鉴框架具体设计

年鉴框架的具体设计是指在年鉴编纂中,对编选哪些内容、收录哪些范围的资料,这些内容排列的先后顺序和归属层次,各自在年鉴总体信息容量中所占比例等做预先谋划和提前详细蓝图描绘。一句话,年鉴框架设计就是指全书内容结构体系的设计,就是布局谋篇,在整个编纂工作启动前做好选题策划、拟定编纂大纲。选题策划就是为整部年鉴编纂内容制订实施方案。和一般书籍的编纂出版相比,年鉴编纂工程浩繁,涉及领域的范围广,收录资料的容量大,参与编纂的人员众多,审校环节多且复杂,对质量技术水准要求高,所以,编纂年鉴更需要经过周密策划,制订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内容选题实施方案。

拟定《编纂大纲》是年鉴选题策划的具体实施任务,每年初在进行年鉴编纂工作之前,各年鉴编纂部门应完成《编纂大纲》的拟定工作。首先,务必要遵照年鉴框架设计原则和要求、年鉴选题原则和要求。其次,应结合年鉴对应行政区域地情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和当地党委政府工作的决策部署、重大举措及主要成就等,及时反映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第三,掌握年鉴资料形式和内容结构范式。年鉴收录资料的形式主要有文章、文献、文件、法规、统计表、图片等,内容表现形式以文字为主,还有图片和表格。图片包括照片、统计图、示意图等,表格有数据表和文字表。第四,要多向专家请教,学习借鉴同类或同级兄弟年鉴框架设计、选题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认真消化吸收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效加以利用。第五,编纂部门的责任编辑在组稿和编审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与供稿单位沟通互动,随时捕捉关于年鉴篇目(类目)、分目设置的有用信息,并通过经常性的各种学习增强这种捕捉的敏锐性,然后集中在一起供拟定《编纂大纲》使用。第六,《编纂大纲》需科学设置篇目(类目)、分目和细划供稿单位,并报年鉴编纂委员会审定后最后确定。

年鉴框架设计是年鉴主体内容框架结构的具体设定,是年鉴编纂的施工蓝图,需引起年鉴人的高度重视。框架所承载的不仅是年鉴的骨架和体格,同时也是年鉴的大脑和肌肉。年鉴既要保持自身特色、风格的连续性,又要根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逐年演进进行创新,功夫大都在《编纂大纲》的设计和定位上。因此,我们做选题策划,应花大力气使《编纂大纲》体现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新要求,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改革发展大局,更好地体现和践行编纂宗旨。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志文(四川年鉴社)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