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史志》2022年第4期(总第242期)
《巴蜀史志》2022年第4期封面
9月28日,《巴蜀史志》2022年第4期公开出版发行。本期设“时政辑要”“封面故事”“奋进新征程”“蜀中人物”“史料之窗”“巴蜀文献研究”“历史文化”“盆地探秘”“史志研究”“资治探索”“好书品鉴”“方志动态”12个栏目,刊发28篇文章,20余万字。
本期“时政辑要”共刊发4篇文章。其中《把握机遇 乘势而上 不断开创四川地方志工作新局面——四川省“十业并举”工作开展情况综述》一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12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提出全面推动地方志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转型升级以来,四川深入贯彻落实“十业并举”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系统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四川地方志工作取得的显著业绩、开创的崭新局面。《守正创新弘扬传统文化 用心用情讲好四川故事——写在“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关注用户突破37万之际》一文,对近年来“方志四川”新媒体好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优异成绩进行了梳理总结,展现了四川方志人乘势而上、奋楫前行传播方志声音、讲好四川故事、传递时代正能量的不倦初心。《记录四川发展征程 传承巴蜀璀璨文明——四川地方志工作积极服务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提前谋划 主动作为——四川省地方志办以实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2篇文章,聚焦呈现了近年来四川省地方志办提高政治站位,转变工作观念,服务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具体举措及取得的可喜成绩。
“封面故事”以四川省井研县为推介对象,刊发3篇文章。其中《成都战役一丰碑——竹园铺战斗》一文,回忆成都战役首战——竹园铺战斗过程并阐释其作用,深刻描绘竹园铺战斗中92名解放军指战员不怕牺牲的光荣事迹,详实记述各级党委政府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所作的努力,对读者了解认识竹园铺战斗、宣传弘扬井研红色文化大有裨益。《乡村振兴,井研扬帆竞潮头》《植根乡土 紧跟时代 ——井研农民画的华丽蝶变》通过聚焦介绍井研县周坡镇、研经镇、研城镇、千佛镇、竹园镇、三江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因地制宜取得的优异成绩,追根溯源介绍井研农民画的起源、发展、特色、传承情况,充分展现井研县厚重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和乡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奋进新征程”栏目刊发《南溪古城“蝶变”向未来》《父亲十年》2篇文章,通过介绍宜宾市南溪区城市发展变化和父亲任第一书记十年带领乡村发展情况,从城乡两个不同视角,反映新时代城乡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变化,凝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蜀中人物” 栏目刊发2篇文章。其中 《 冲天壮志付飞鹏——论朱德求索精神的基本内涵》 一文,重点研究阐释朱德求索精神基本内涵,指出朱德一生彰显出来的求索精神,既是朱德高尚品德的充分体现,又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有助于读者加深对开国元勋朱德的认识了解。 《费密:广受赞誉的清代四川学者》 一文,选取石涛为费密亲绘新繁《费氏先茔图》、傅抱石两绘《龚半千与费密游诗意图》、张大千是费密的“粉丝”三个示例为记述重点,聚焦反映“清初蜀中三杰之一”的费密在中国学术界、艺术界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享有的高度赞誉。
“史料之窗”栏目刊发《都掌蛮据点“九丝山”得名考辨》《战国秦汉社会视野中的“敦狐”》2篇文章。前文结合都掌蛮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特点,研究指出九丝山得名并非源于民间“以丝量山”的传说和“九姓”说,而是都掌蛮在根据自身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借用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的影响,构建出具有民族象征与领袖威权二重性的“九司”地名,其得名体现出地名发展演变中显著的民族特色。后文经对里耶秦简及秦印所见“敦狐”相关人名的考察,指出以“敦狐”为人名,是战国秦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猎狐风习对民众日常生活影响的具体体现。
“历史文化”栏目刊发《汉阳古镇的手艺人》《浅议中晚唐时期女性服饰》2篇文章,重点介绍汉阳古镇手工打铁、手工雕花、手工制秤三类传统手工艺人对日益没落的传统手工业的执着坚守,详实梳理介绍中晚唐时期女性服饰的类别、风格及女性着装场合与特点。
“巴蜀文献研究”栏目刊发《蜀学大儒龚道耕先生的经学沿革略说》《略论〈东都事略〉的撰著与整理价值》《古今·大小·天人——廖平经学的三个维度》3篇文章,介绍近代中国著名学术大家、蜀学重镇人物、一代经学大师龚道耕在经学沿革与流变方面的独特见解,考辨梳理《东都事略》撰著过程、影响价值及版本流传等问题,分析研究廖平“经学六变”过程和廖平经学今古、小大、天人三个维度。
“盆地探秘”栏目刊发《三星堆是古人祭月场》一文,作者李后强教授从分析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是月亮崇拜入手,指出三星堆本叫“三星伴月堆”,三星堆出土的那些奇异、诡异、神秘的青铜器文物的用途是拜月、祭月,进而得出三星堆遗址曾是古蜀人拜月祭月中心的结论,为研究三星堆文化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
“史志研究”栏目刊发《乡镇志书编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浅谈地方综合年鉴的框架设计与条目编纂》《从方志文学和非虚构写作看方志述体的发展——以四川两部非虚构小说为例》3篇文章。前两篇文章分别结合当前乡镇志、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实际,重点探讨乡镇志书编纂应注意的10个问题、怎样优化地方综合年鉴框架设计和提升条目编纂质量,对做好当下乡镇志书、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具有重要现实参考意义。后一篇文章以四川两部非虚构小说《瞻对》《昨日的边城》为例,分析提出地方志与方志文学和非虚构写作有共同特征,方志文学和非虚构写作是地方志“述体”发展的必然结果的观点,是对地方志述体运用的一种全新解读。
“资治探索”栏目共刊发3篇文章。《浅析“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新理念对方志工作的指引》一文,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新理念,深入阐释这一理念对方志工作的深刻启示,指出地方志部门和地方志工作者贯彻落实这一理念的方法措施,对当前推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不乏借鉴意义。《关于富顺县大城河流域萧氏遗存遗迹保护与利用的思考》《连片发展 整体推进——广安市广安区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启示》2篇文章,在分析富顺县大城河流域萧氏遗存遗迹现状及存在问题、广安市广安区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实践基础上,对萧氏遗存遗迹保护与利用、进一步推进广安区乡村振兴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好书品鉴》栏目刊发《乡土志书写的“人境桃源”及其近代变迁——清末〈会理州乡土志〉述评》《晚清驻藏大臣笔下的成都“酒事”——也读〈有泰日记〉》2篇文章,重点评析清末《会理州乡土志》《有泰日记》两本地情书籍的写作背景、记述内容、价值作用,对读者加深对这两书的认识、深化对清末社会情况的了解很有裨益,可读性极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朱艳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政策法规宣传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