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史志》2021年第6期(总第238期)
《巴蜀史志》2021年第6期出刊
2021年12月30日,《巴蜀史志》2021年第6期正式出版。本期《巴蜀史志》设时政辑要、封面故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忆抗美援朝、人物访谈、巴蜀文献研究、盆地探秘、史志研究、资治探索、方志动态等10个栏目,刊发22篇文章,共20余万字。
“时政辑要”栏目刊发《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公报》,及时宣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撰写的《深化以史鉴今 坚定“四个自信”》,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个方面论述作为历史见证者、记录者、传承者的地方志部门,要立足丰富的史志资源,充分发挥党史及地方志“以史鉴今 资政育人”功能,充分运用期刊、网站、微信等媒体平台,加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宣传,推动党员干部群众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捷报频传 再创佳绩——《巴蜀史志》专刊特刊同时在第28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上展出》一文,从《巴蜀史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四川历史名人”专刊继“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专刊后再次入选“BIBF中国精品期刊展”,并在第28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展出切入,介绍近年来省地方志办转变办刊思路、推进《巴蜀史志》转型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
“封面故事”栏目以通江县为记述单元,刊发《影响深远广泛的“通江三李”——李蕃、李钟壁、李钟峨》《耐人寻味的石头史书——得汉城》《走进通江通达古道》3篇文章,以彰显明清时期通江县“三李”家族的优良家风学风,考证得汉城历代军事战略要地史料并推介其遗迹遗址,挖掘通达古道的历史沿革、人文景观、文化遗迹等为主要内容,图文并茂展现通江县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栏目刊发5篇文章。《亮剑光寒倭寇胆 跃马征战晋冀鲁》作者徐小岩为开国元帅徐向前长子,文章以其父亲徐向前元帅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程为线索,再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徐向前光辉灿烂的一生,重温革命先辈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文字朴实感人,资料翔实全面,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敬德”走仪陇》系中共四川省委原副秘书长,四川省文联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十一届四川省政协常委黄启国讲述其参加“喜迎建党百年,传承红色基因,四川散文作家走进革命老区仪陇采风创作活动”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描绘出仪陇作为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和为人民服务光辉典范张思德同志的故乡,在党的领导下“以德立县”“德政为民”,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大美画卷。《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四川贡献》阐释党在100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形成系列伟大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在这个过程中,四川党组织带领全川人民,付出艰辛努力和巨大牺牲,为这一系列伟大精神谱系的形成作出四川贡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历史自觉》从历史使命、思想自觉、组织成熟、精神高地、文化自觉5个维度重温党100年来的奋斗历程,总结提炼出只有更好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才能努力做好今天的工作、走好新的征程,才能在历史经验智慧的学习运用中提升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的认知和启示。《风雨兼程求索路——我的父亲黄知风》一文通过回忆父亲黄知风艰辛的革命斗争历程,深情缅怀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斗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深入揭示中国共产党人的胆略、智慧和胸怀。
“忆抗美援朝”栏目刊发《那年,我征战在朝鲜战场——记抗美援朝老兵、原成都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刘世勋》《记忆中的长津湖》2篇文章。前文系对抗美援朝老兵刘世勋老人的访谈文章,文章从换装吟诗夜过江、首战告捷黄草岭、渡江侦察游清川、上山活捉“美飞鹰”、黔驴技穷细菌战5个部分,重温中国人民志愿军驰骋疆场的热血气概,真切感受志愿军战士为捍卫祖国利益、维护正义和平、反对强权侵略而浴血奋战的伟大壮举,并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建立的不朽历史功勋表达深深敬意。后文通过抗美援朝老兵金国范老人回忆自己1950年入朝作战的艰辛历程,真实还原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在接近零下40℃的恶劣天气下,身穿单薄棉衣与美国海军陆战队最精锐的陆军一师在长津湖展开长达20天的惊心动魄战斗场景、战友们的坚毅信念以及肝胆相照的革命友情。文章语言朴素无华,却生动亲切,字里行间透露着老战士对牺牲战友的深切缅怀和对祖国人民的无限热爱。
“人物访谈”栏目刊发的《李致:风雨百年,书生依旧》一文,系省地方志办为留存珍贵文史资料,会同考拉看看对“人民作家”巴金侄儿李致的访谈文章。文章通过记录李致与同伴创立破晓社、加入地下党、重庆求学遭逮捕、组织“读书会”开展革命工作、经历“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后在四川活跃出版、振兴川剧、支持文艺和文学创作方面作出的显著成绩,勾勒出李致积极投身革命、热情参与建设、虽几经风雨仍初心不改的人生历程;其间,巴金的人格魅力、良好家风对李致的教育影响贯穿始终。
“巴蜀文献研究”系省地方志办与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为呈现巴蜀文明情态、鉴赏巴蜀文化风采、活跃巴蜀文献研究合作新创办的栏目,首期刊发《蜀湘共宗南轩学——张栻的历史贡献》《魏了翁与〈毛诗要义〉》《俊才彭遵泗:其人及其书》3篇文章。三文作者均为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专家,他们以宽阔拓展的学术视野和严谨务实的科研作风,精心梳理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家、教育家张栻和著名理学家、思想家、一代名臣、书法家魏了翁以及清代学者彭遵泗的生平事迹、历史背景和学术贡献,彰显其著作与思想的地位与影响。文章角度新颖、研究深入、史料丰富,为引导读者领略巴蜀文化的博大精深、关注巴蜀文献的整理研究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盆地探秘”栏目刊发《崔巍巴峪关》一文,文章从文献中的巴峪关、杨瞻倡建巴峪关、杨瞻惠政泽被后世三个角度,考证巴峪关的设立、作用和地位,既突显其重要战略地位,更彰显古代将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治理才干,还将对当地发掘保护厚重的地域历史文化遗产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史志研究”栏目刊发《大型城市志篇目设计的三个维度——关于二轮《成都市志》篇目设计的回顾与三轮志书顶层设计的思考》和《乡村振兴背景下镇村志书编修与红色文化传承》两篇文章。前文以二轮《成都市志》为例,就大型城市志篇目设计与调整如何把握好历史性、城市性、实践性三个维度,作深入分析和探讨;后文分析开展乡镇村志编修的时代机遇和发展趋势,检视镇村“文化建设”入志与“红色文化”入篇短板并提出应对策略,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做好镇村志书编修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参考价值。
“资治探索”刊发《赓续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伟力——建设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和《“背街小巷”蝶变“文化街区” ——峨边彝族自治县城市街区改造中活化利用历史文化的具体实践》两篇文章。前文系十二届四川省政协常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主任(副馆长),四川省社科联副主席蔡竞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行考察调研后的思考,从把握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整体与区域的关系、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管理与运营的关系等方面,阐释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对于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强化中华文化标识、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推进长征文化线路申报世界遗产等工作都极具现实意义和针对性,文章探析角度新颖、历史资料丰富、研究成果突出、思考建议务实。后文以峨边彝族自治县城市街区改造中积极融入当地彝族文化、革命文化等历史文化元素的具体实践为例,从蝶变背景、蝶变举措、蝶变启示对文化赋能城市更新的作用及意义进行有益探索,对地方志在社会建设中发挥资政作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 谢灵慧(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政策法规宣传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