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乐山市>峨边县>详细内容

峨边县地情

1.峨边豆渣汤

NeoImage_副本_副本_副本

豆类,古统称菽。《诗经》中“采菽采菽,筐之箕之”的场景,无一不展现收获的喜悦。喜食天然食品的峨边人,用新鲜连荚的黄豆(毛豆),独创了一种新派吃法,煮豆渣汤。豆渣汤,顾名思义,连着豆渣煮汤。石磨将青豆碾压成浆,将南瓜藤尖儿切丝,撒盐,挤水。一则逼掉多余的水分,二是去掉蔬菜的涩味儿。豆浆连渣整个儿倒进锅里,大火煮沸。豆浆翻滚,倒入焯过水的南瓜花和南瓜嫩尖儿,再次煮沸,立马关火,最大程度的保留蔬菜的营养和翠绿的色泽。

2.峨边苦荞粑粑

光影魔术手拼图

把荞麦面加水调和成糊状,草锡烧热,刷一层熟油,再薄薄的摊一勺面糊。当荞粑颜色变深,取出放一边,再继续往锅里舀入熟油和面糊,把第一层荞粑放进去,轻轻压实,使两层荞粑紧紧贴合。如此重复,直到做到需要的层数。养粑层数越多,越是考验彝人的烹任手艺。他们往往会借助一根筷子,在荞粑上扎孔来判断荞粑内里是否熟透。筷子如果是干净的,就表示烤熟了。中间厚边缘薄的九层荞粑表面酥脆而内里软和,带着天然的清香和微微的苦味。荞麦可以提精神,充实肠胃,去除五脏的滓秽,也更利于被人体吸收和消化。

QQ图片202103301617113.峨边老腊肉

粗粮喂养之下的峨边粮食猪,肥肉少瘦肉多,肉质紧实,有研究表明,粮食猪的精氨酸含量更高,吃起来更香。制作峨边腊肉只用一种调料--盐,它即是调味品又是保鲜剂。经过时间的催化,细细的盐会将鲜肉变化成味道更加醇厚的腊肉。抹过盐之后,鲜肉会被挂到火塘上方的梁上,果木柴火青烟袅袅上升,不断催化,直到鲜肉在烟火的浸润中发酵和风干。

4.峨边牛肉

峨边卤牛肉牛排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第一次畜禽品种资源普查中,峨边花牛被列入国家《暂不出口畜禽资源名录》,作为地方良种基因库保存。峨边花牛继承了黄牛和花牛的优良基因,体型较黄牛小,对食物和水源非常挑剔。适合在海拔1500米到2500米的亚高山草场生长。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峨边花牛,肉质细嫩,鲜味浓厚,是当地人获取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

5.峨边山羊

2334DA58EF4737EF6A26E3A7CF9D5DA4

山羊,这种“牝牡皆有角,毛直而不卷,性活泼,喜登高”的动物,因较猪肉更细嫩,更低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成为餐桌上的美食。而峨边“山顶戴雪帽,山脚百花开”“十里不同天”的景致,成为这种喜欢啃食短草、灌木的动物最好的生存环境。山羊吃灌木、喝山泉,在山石间肆意攀爬跳跃。自然的生长环境赐予了峨边山羊更长的生长周期,也让它们练就了一身更紧致的肌肉。数年生长期,少人为干预,类野生放养方式,让峨边山羊以肉紧油黄、不骚不膻而闻名。

6、峨边酸菜豆花

豆浆煮到沸腾,倒入自制粗布口袋,反复挤压,让豆渣和豆浆分离。点豆花,四川常用石膏或胆水,而彝人的酸菜豆花妙就妙在这碗酸水上。酸水,其实全名酸菜水。每年冬天,彝人家家都会从自家田地采摘新鲜的高山青菜,在大太阳下晒上几周,待叶子水分完全蒸发后制成酸菜。吃的时候只需加山泉水煮沸自然冷却即可。当豆浆中的蛋白质分子遇到酸菜水会逐渐凝聚成絮状物,此时用竹编簸箕轻压表面。数分钟,豆浆凝结分层,豆花自然形成。彝家酸菜豆花多孔而微弹,鲜美而爽滑。

7.峨边彝族坨坨肉

坨坨肉1

坨坨肉,彝语叫“乌色色玛”,意思是猪肉块块,因其每一块肉的重量均在二三两上下,成“坨”状而得名。坨坨肉在彝族地区不仅是一道餐食,更是一种礼仪。每每客人到访,主人会杀猪宰羊制作坨坨肉,且往往会把鲜活牲口请到客人面前过目以示尊重。如今,随着饮食观念的转变以及勤俭之风深入彝族家庭,越来越多的彝人选用三四十斤的小乳猪来制作坨坨肉。做坨坨肉,讲究先放血后燎毛。整只乳猪在塘火上烤过之后,表皮微微收紧,猪皮弹牙且自带果木焦香。锅里水开后,倒进剁成块状的乳猪肉,坨坨肉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在于“火候”的把握。“火候”一到即熟,“火候”不到则肉生,“火侯”稍过则肉硬。上好的坨坨肉应该是肉质紧实而不柴,鲜嫩多汁而不尚。坨坨肉捞起后,还会依据口味加一些调料,如辣椒粉、盐、花椒粉、木姜子等,既鲜又香,别有风味。

8.峨边竹笋

竹笋

峨边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温和的气候和充沛的雨量催生出鲜美的山珍----竹笋。在上个世纪就被奉作国宴佳肴,作为招待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梦笋”。只因鲜笋还未出土,便用锄头挖出,仿若梦中初生。峨边竹笋对烹饪方法和技巧从来不挑剔。凉拌、炖汤、鲜烧,甚至火锅,人人挚爱。

来源:峨边县地方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23-12-29 10:29:05 浏览次数:
终审:何谐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