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阿坝州>九寨沟县>详细内容

九寨沟县地情

藏族服饰  上塘藏族服饰,九寨沟县漳扎地区款式分二种:一种为藏族传统生活服饰,一种为藏族礼仪接待服饰。九寨沟县大录地区,为传统生活服饰,因该地区与若尔盖接壤,服饰上与我州安多地区藏族区别不大。漳扎、大录地区(藏族服饰大同小异)藏族服饰的基本特色:男女都穿藏式长袍,大邻长袖,无扣,衣长及脚背系长腰带,冬装是羊皮袍、布面毡袍等。女子礼仪服多为黑色彩边,大红腰带,白色衬衫。款式大方,色彩明快,对比强烈,线条优美,穿作简便。男子礼仪服饰为深红色的夹袍,领边多为人造仿豹或水獭皮。

下塘藏族服饰, 白马藏族款式二种:一种为流布于九寨沟县勿角、马家、郭元、草地等乡的白马藏族服饰;一种为流行于九寨沟县勿角等乡的服饰。白马藏族服饰的基本特色:白马藏族服饰别具一格。穿白色麻布衫、白色毪衫或青色布衫,衣领宽大,夏天敞领露胸。冬穿毪子夹衫,羊皮背心。麻布绑腿、脚穿麻鞋、布鞋或草鞋。女子头戴圆顶盘形黑色毡帽,帽上缠一串珠子或清代铜扣,所插尾羽较男帽更长。有的将头发植成数十根小辫,再总成一根大辫,加黑羊毛线拖于脑后,发辫上缀五至八个圆形鱼骨牌或海螺、贝壳或其它银饰,有的将发辫盘于帽上。女衫袖上和后肩均加红、黄、绿、蓝等条饰,下部为裙(上下合为连衣裙),前面两幅略撇开,后面叠为白褶裙,边缘花饰繁丽。胸前戴鱼骨牌,胸襟宽四寸,用各色三角形布镶饰。腰系宽约5寸红色毪腰带。九寨沟县勿角等乡白马群众所戴帽为白色碟形毡帽,上插白雄鸡尾毛,斜戴于头顶。  

回族服饰  中青年男子多以白色或浅色衣料着装。中青年女子以素妆为主。老年多以深色布料或皮料做长衣,既保暖又庄重。逢节日,不分年龄,高低,男子头戴“白号帽”,女子头搭盖头,进寺礼拜,或听阿訇讲《古兰经》。阿訇穿长衣、戴白帽外再包“得丝带”(白色丝绸带),每天做五次礼拜,在“开斋节”等重大活动中穿衣阿訇(最高学位的阿訇)身穿呢(毛)料印有阿文的衣服在寺内向穆民讲《古兰经》,回族妇女禁穿大鞋,在众人面前穿大鞋现大脚被视为不礼貌、无教养,故妇女解放前有缠足习惯。 

建筑  汉族。建国前南坪城乡均为土木结构的榻板房。一般为横三间或横五间的建筑形式,城里只有几家四合院、三合通,更多的是单独一间或两间平房。农村还没有四合院,农村小院多用土筑围墙,城乡居民都习惯以中屋作堂屋,供奉祖先或接待客人之用,厨房多无灶,习惯用铁三脚为灶,便于做饭取暖,一举两得。建房形式不尽相同,主要为一楼一底的楼房,土墙木架结构。以直径30~40cm的原木为架构,以土筑墙,厅房正面以木为墙,拓片儿盖顶;底层左右住人,中间为厅房;上层堆放粮食、麦草等。水磨房,每幢有石磨两轮,米碾一轮,是当时磨面碾米的工具。藏族。藏族聚居的地方,建房形式也不尽相同,主要有楼房,多为二楼一底,土木结构。四周筑土墙,底层关牲畜,中层住人,上层堆放粮食、麦草和作专门的祭祀房。大门在第二层靠土墙处,上下多设独木梯。大门至南端是略似回廊的刚台,大门左侧入正屋,靠墙又设独木梯,可上三楼,右侧有小屋一二间,多作住房。正屋内,正中是神龛,靠左侧放男主人用的腰刀、猎枪、切刀、菜板等,靠右侧放女主人用的碗筷、勺瓢等,室内上柱挂枪,中柱挂马笼头,下柱挂妇女织线工具,不能乱放。神柜前是火塘,男子按年龄在左依次就坐,妇女只能在右边依次就坐。男盘脚坐,妇女跪坐。左右上角为贵宾席,青少年侧坐火塘之西。“木摞子”建筑,呈长方形,四周用圆木横架而成,结构很简单。

舞  “”为白马藏族方言,意为“吉祥面具舞”,俗称“十二相”。“舞”原本是白马藏族祭祀时舞蹈,有祭祀神灵、祈求保佑和驱鬼避邪之意。随着时代的变迁,后来祭祀的意思逐渐淡化,逐步发展成为以自娱自乐为主要目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舞主要流传于九寨沟县勿角、马家、郭元、草地、双河、罗依、安乐等乡白马藏族聚集的村寨,与之相邻的四川平武县的白马、木座、黄羊等乡和甘肃文县的白马藏族山寨也有流传。“舞”面具用木头雕刻而成,据传早年白马藏族“舞”的动物面有100多种,但流传至今仅存10多种。 “舞”的伴奏乐器主要有莽号(铜号)、牛皮鼓、铜锣、铜钗等。“舞”的表演一般都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五至十五日之间进行,在此期间,白马藏寨各村相互邀请,切磋舞的各种跳法,长期以来坚持不变,从而使“舞”经久不衰。

涂墨节  涂墨节是白马藏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正月十五至十六,在九寨沟县白马藏族山寨,人们互相涂抹锅烟墨,这就是有名的“涂墨节”,也是白马藏族的狂欢节。节中,男女老少手中抹着锅烟墨,相互追逐,各不相让,尽情地往对方脸上涂抹。涂在脸上的锅烟墨要保持到睡前才能洗掉。追逐涂抹,吉祥欢迎,此时也正是未婚男女青年自由恋爱,选择对象的最好时机。

熊猫舞  熊猫舞是流行于九寨沟县草地乡的一种非常独特的拟兽舞蹈。传说中,熊猫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它帮助白马藏族守护土地,驱赶危害白马藏族庄稼的野兽。于是草地乡白马人感念熊猫恩德,就制作出熊猫服饰,模仿熊猫的可爱动作,编排出熊猫舞,每逢喜庆节日时,就在山寨中跳起来。熊猫舞动作笨拙,憨态可掬,是一种比较欢快的舞蹈。如今,九寨沟县草地乡白马藏族,在喜庆的节日都要跳欢快的熊猫舞,这几乎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项目。

南坪曲子  “南坪曲子”(又称“琵琶弹唱”),是流行于九寨沟县(原南坪县)一带的汉族民间自弹自唱的演唱艺术形式。“南坪曲子”词中的有若干个曲牌,同一个曲牌的曲子可填以不同内容的曲子词。曲子词的内容过去一般都取自于古典故事、时事等,由民间艺人口头编出演唱。解放初期南坪民间歌手将《采花调》填上新词,成为广为流传的南坪民歌《盼红军》。 “南坪曲子”唱词均采用南坪方言演唱,语言朴实,是一种极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的艺术形式。“南坪曲子”的演唱形式多是劳动群众自娱性的演唱,在农村尤为盛行,是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当结束一天的耕牧劳动后,大家或聚于庭前树下,或围坐于晚炊的火塘旁,弹起三弦琵琶,敲起瓷碟碰碗引吭高歌,别有一番情趣。特别在婚嫁节假之日,乡亲们欢聚一堂,群弹群唱此起彼伏,气氛十分热烈。“南坪曲予”是在外来的民间音乐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17b26be083d7481094d367fe7372f8ab.png

2015年6月26日,藏族锅庄(拍摄者:李代生)

c7ce54ce5fe443ba946546a4bcb94038.png

2016年2月4日,火圈舞(拍摄者:杨东波)

来源:九寨沟县地方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19-06-14 16:35:13 浏览次数:
终审:李群花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