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成都市>蒲江县>详细内容

蒲江县地情

魏了翁(1178~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书法家,邛州蒲江人。庆元五年(1199)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召为国子正,历知嘉定府、汉州、眉州、泸州、潼川府。嘉定十五年(1222)召为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起居郎、工部侍郎。宝庆元年(1225),谪居靖州,撰《九经要义》百卷,士子多从其学。绍定五年(1232)起为潼川路安抚使,再知泸州。端平元年(1234)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旋以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又以签书枢密院事召回,改湖南安抚使、知潭州,改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未赴任。嘉熙元年(1237),改知福州、福建安抚使,旋卒于平江府(今苏州),年六十。谥文靖,追赠秦国公。《宋史》立传。了翁在当时号称“真儒”,以学术、文章、政事得享盛名,有“南方共尊鹤山老”之说。著述极多,有《鹤山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词集《鹤山长短句》、医著《学医随笔》、书帖《提刑提举帖》与《文向帖》。

杨家祯(?~1911年),朝阳湖镇杨埂(现白鹤村)人,生年不详,邑庠生。清末,杨家祯赴成都就学于四川省政法学堂,参加了中国同盟会,开始接收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思想。辛亥秋(1911),四川省人民发起争回川汉铁路主权斗争。各州县纷起组成“保路同志军”,同清廷卖国高压政策抗衡。杨家祯为发动本县人民起而响应,于是年7月潜回蒲江,在县城宣传推翻清廷、创建民国的进步主张。10月,被清巡防军管带派亲兵扣捕,当即杀害于县城辛街。杨家祯从容就义,正气凛然。刑前,他预藏绝命辞一首于衣袋中。辞曰:“革命未成,我身先焚;一死何惜?惜我华人!”

杨子元(1871~1919年)  字连珊,蒲江县城西街人,光绪末期,清廷废科举,兴学校,杨子元时任蒲江县高等小学堂国文教员。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承担撰写《蒲江县乡土志》重任,历时3年修成,是一部囊括蒲江自然面貌及人文历史的方志著述。辛亥革命前后,他目睹清廷日衰,有志于新政,便投考四川省法政学堂,结业后调任盐源县帮审。1914年,厌弃官场之腐弊,乃愤然辞职返里,开门授课,培育人才。杨子元受辛亥革命思潮熏陶,立志改革,在家置“连珊书屋”,授教之余即著书立说,倡导兴办教育,振兴实业。其著作有:《阿芙蓉传奇》(上册《金瓯铁笛》,下册《红箫绿绮》)《黄金世界》《新西藏》《女界天》等,均出版发行。杨子元一生潜心教育事业,立著启人。为开发国家富源,曾亲赴盐源、西藏等地考察资源。他热心公益,尽力桑梓,为蒲江人民追思。

陈绍周(1880~1951年)  字远昌,原籍广东,后定居蒲江,在县北高桥乡创办育才学校。1927年春,在广东农民运动影响下,同进步教师王尧钦等成立高桥农民协会,进行抗粮抗款斗争,高桥小乡一时竟成几县农民运动之中心。1949年蒲江解放后,陈绍周以物资积极支援解放军。1951年,任县碾捐委员会委员。同年病逝。

 李家钰(1892~1944年),字其相,四川蒲江人。1915年,四川陆军军官学堂毕业。1936年,任第47军军长。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率部出川抗日。1939年10月,升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1944年5月21日,李率部转移至陕县秦家坡时,遭日军伏击,力战而亡,为国捐躯。6月22日被国民政府追晋为陆军上将。李将军是继张自忠后抗战牺牲的第二个集团军司令官。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书。

周鼎铭(1901~1944年)  男,蒲江县松华乡﹙现属寿安镇﹚人。1914年,考入蒲江县高等小学堂,小学毕业后考入邛﹙崃﹚大﹙邑﹚蒲﹙江﹚联合中学。1920年,考入宜宾军官养成所。1927年,周鼎铭任刘文辉部24军排长、营长等职。1932年,任李家钰部参谋副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李家钰率部出川抗日,周鼎铭奉命驻成都,作军需补充和交际联络工作。后经张致和介绍,周结识中共四川省委书记车耀先,并持车耀先介绍信同邛崃联中同学王伯高(曾任川军28军团长,成都十二桥革命烈士之一)一起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7月,周鼎铭学成毕业,受中共党组织安排,作抗日救亡高层统战工作。1939年,李家钰晋升为36集团军总司令,周奉李家钰电召到抗日前线,任李家钰司令部少将副官长。1943年秋,任47军军部副官处上校处长。1944年,洛阳会战开始。5月21日,在河南省陕县秦家坡掩护友军撤退时,遭日寇伏击,周鼎铭重伤身亡,时年43岁。1986年1月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周鼎铭为革命烈士。

杨显名﹙1895~1952年﹚  男,蒲江县松华乡﹙现属寿安镇﹚人。初在川军23军、后在四川边防军李家钰部任职。1933年,任蒲江县县长。1937年,随李家钰出川抗日,任团长。1940年,任47军178师步兵指挥官。1943年10月,任47军104师师长。1944年5月21日,李家钰阵亡,杨显名率队从火线上抢回李家钰遗体。1945年,杨率部在湖北省老河口一带抗日。抗战胜利后,其部队被整编为旅,杨任旅长。1946年11月,杨部在河南滑县上官村被解放军消灭,杨显名被俘,经教育释放回川。1949年,杨任邛崃、大邑、蒲江、名山4县山防总队副总队长、邛崃县民众自卫总队副总队长。同年12月19日,解放军进攻邛崃,杨显名下令守城警察中队放下武器,开城投诚。次日,邛崃县成立解放委员会,杨任副主任委员,积极参加支前、筹粮、剿匪等工作。1952年,杨显名病逝,享年57岁。

董长安(1891~1954年)  男,又名董宋珩,蒲江县寿安镇人。清宣统二年(1910),董在四川省陆军小学堂毕业,先到河北保定军官学校学习,后在川军田颂尧部任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7年,董任40军中将副军长,率军北上抗日,转战山西、山东等省。1938年,董长安升任第22集团军副总司令。1945年3月,日军大举进犯襄阳、樊城,董在前线指挥杀敌受伤,下属劝其回川疗养,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不击败日寇,是军人之耻。”抗战胜利后,董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借口治病,回四川住成都观音桥。1949年春,中共地下党员易野原、夏逊,力劝时任川陕鄂绥靖公署副主任的董宋珩策动所部起义,董遂与刘文辉共同商议起义。同年12月,董率部2个军、7个师起义,同时策反国民党罗广文15兵团10个师、3万余人。董宋珩的义举,得到贺龙司令员赞赏。1954年,董长安作为特邀代表,列席全国第二次政治协商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接见。1954年,董长安病逝于北京,享年63岁。

雷震(1902~1937年),男,字汝勤,蒲江县成佳乡里仁村人。幼年就读于成佳乡私塾,聪颖过人,1919年考入邛(崃)大(邑)蒲(江)联合中学,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在联中读书期间,雷与刘云祯结婚,生女雷克兰。1923年,雷震考入成都政法学堂,当年又考入云南滇军熊克武、石青阳所办讲武堂。1924年,雷震考入广州黄埔军校,更名为雷震。1925年,雷毕业留校任第三期军械处中尉党代表,参与军校教育管理工作。雷震在任教期间,结识江西省主席朱培德京陵大学毕业之女朱雅芳,两人相恋成婚,生一子一女。1926年,雷震参加北伐战争,在蔡廷锴部历任连长、营长等职。1932年,“一·二八”上海淞沪抗战时雷震任团长,率部与日本侵略军激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雷震调任南京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三旅上校副旅长。同年12月7日,日军进攻南京,先占领芜湖,切断国民党军队退路,南京处于被东西夹击之势。12日,蒋介石下令南京守军突围,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撤退,命雷震率部留守。13日,日寇攻陷南京,疯狂屠杀中国军民。雷震率部掩护军民从下关车站突围,与连长雷天乙等人在最后一节车厢殿后。日军飞机炸断列车,前面车厢成功突围,雷震下车指挥官兵抗击日军,力战阵亡,时年36岁。

徐筱龄(1885~1941年),名昌熙,号诗船,西来场人,毕业于四川法政学校,曾任乐至县司法官二年。1922年,徐筱龄任蒲江县高等小学校(鹤山书院)校长。徐筱龄不仅善书法,而且工绘画、雕刻。他为主家题写匾牌,先让人准备好文房四宝,在砚台里研磨好墨。然后喝几口白酒,吸满一支旱烟,笔酣墨饱后,对笔吹上一口气,用手指弹一下笔尖,运足力,调动精气神,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完字后,将毛笔掷向砚台,长长地呼出一口气。1930年,蒲江人李象贤从南充县知事罢职回乡,制蒲砚一方,长41厘米、宽25.5厘米、厚2.2厘米,请筱龄镌刻。徐筱龄在砚台上雕刻杭州西湖风景,刻“鹤山山人玩”。 在砚台背面,用仿宋体刻上文字:“庚午冬,学友李公象贤谢班归里。徜徉山水间,得佳石,精工制砚,取以示予,并以书画及铭相商。固辞而清益坚,不获已,乃仿西湖风景,并录崔鸥古铭原铭以塞责,自觉质不雅且切也。象贤学长雅鉴,诗船徐昌熙敬题并跋。知其白,这其黑,似老子,学不厌,教不倦,似孔子,其实墨家者流,摩顶效踵。”除雕刻外,徐筱龄还擅长画花草虫鱼,山水人物,他的多幅绘画作品被四川画院收藏。

张光汉(1900~1983年),蒲江县西来镇敦厚场甘溪沟上张扁人。1924年,张光汉入李家钰部。1937年,张任李部四十七军一0四师六二三团上校团长,率部同李家钰北上山西前线。1938年9月,张团等部猛攻山西夏县,与日军二十师团森本、梅本英两个联队三千余人血战山西中条山,敌遗尸遍野败走。1939年9月,张团夜渡汾河,欲与阎锡山靖绥军教导二师会歼稷山河津之敌。汉奸向日寇密报,张团在山谷中遭日军伏击,3个营长和大部分士兵阵亡。张光汉率部冒死杀出一条血路,与教二师会合,全团两千余人仅剩147人。1940年6月,张光汉团随主力南守黄河,在山西太行山、中条山转战两年半。1947年,李家钰之弟李家英推荐张光汉任一二七师少将师长。1948年,张光汉在淮海战场被俘。1975年,张光汉特赦后,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写了多篇回忆川军抗战的文章。1983年6月,张光汉病逝,享年83岁。

宋其康(1901~1961年)  又名宋君度,蒲江中兴场(今鹤山街道天华社区)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宋被中共四川省委派到邛崃组建邛、大特别支部,宋任特支书记。1933年,上川南特支领导邛、大中心县委组建邛崃抗捐军,宋任参谋长。1937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49年,宋去成都参加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同志会。同年12月,他在新津发起成立“川东南人民游击纵队21支队”并任政治委员,积极活动,迎接解放。1950年游击队整编,他分配到川西公安厅工作。1961年去世。

张黎群(1918~2003年)  蒲江中兴场(今鹤山街道天华社区)人。1937年,奔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马列学院学习,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历任涪陵五县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长,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组领导成员,济南共青团市委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青年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团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办公厅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等职。1978年后任浙江大学党委第二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1983年调中央纪委参与组建教育室并任主任。2003年3月11日逝世,享年85岁。主要著述有《一本未写完的书》《黎群青年犯罪研究文集》《怀念耀邦》《胡耀邦传》。

来源:蒲江县地方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23-05-12 15:10:26 浏览次数:
终审:徐高芳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