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达州市>详细内容

达州市地情

上古属巴地,夏属梁州,商属雍州。春秋战国属巴国。前314年秦灭巴、蜀,在故賨国地置宕渠县,隶巴郡(今重庆市)。东汉永元二年(90),析宕渠县东置宣汉县(治今达州市通川区)、析宕渠县北置汉昌县(治今巴中市巴州区),隶巴郡。建安六年(201)置巴西郡。建安二十三年(218),置宕渠郡(治賨城),开境内设郡之始,领宕渠、宣汉、汉昌3县,隶益州(治今成都市)。三国蜀章武二年(222)撤宕渠郡,所领3县改隶益州巴西郡(治今南充市阆中县保宁镇)。后主延熙年间(238-257)复置宕渠郡,九年后又废(所领3县改隶巴西郡)。西晋泰始二年(266)巴西郡改隶梁州(今陕西汉中市),宕渠、宣汉、汉昌3县随隶梁州巴西郡。太康元年(280)宣汉县并入宕渠县。元康元年(296)复置宕渠郡和宣汉县,郡领宕渠、宣汉、汉昌(后改名为汉兴)3县。南朝宋时期(420-479)宕渠县仍置,隶梁州南宕渠郡。元嘉十六年(439)南宕渠郡改隶益州,宕渠县随隶益州。同时,于宣汉县地置巴渠郡(治今通川区),领宣汉、始兴、东关、巴渠、始安、晋兴、下蒲7县,隶梁州。南朝齐时期(479-502)南宕渠郡还隶梁州,宕渠县随隶梁州。南朝梁时期开境内设州之始,大同二年(536)废巴渠郡,置万州,辖开巴、新安、宁巴、万荣、巴中、寿阳6郡;新置并州(治今万源市固军乡),次年置邻州(治今大竹县四合场)、渠州。太清元年(547)渠州领北宕渠、景阳2郡,流江县隶北宕渠郡(州、郡、县同治今渠县渠江镇)。西魏初,废邻州,所领郡县改隶渠州。废帝二年(553),改名通州,辖开巴、新宁、寿阳3郡;并置开州(治今开江县先锋乡旧县坝)。恭帝二年(555)置石州(治今宣汉县普光镇)、迁州、罗州(治今达川区桥湾乡)。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北宕渠郡改名流江郡,仍隶渠州。武帝保定四年(564)析罗州置万州(治今达川区桥湾乡)。天和四年(569)废石州;改巴渠郡为三巴郡,隶通州,州领开巴、新宁、临清、三巴4郡。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撤郡,以州领县。通州领石城、三冈、石鼓、东乡、宣汉5县;废万州。开皇五年(585)废并州,宣汉县仍隶通州。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通州改为通川郡,领通川、三冈、石鼓、东乡、宣汉、西流、万世7县;渠州改为宕渠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通川郡改为通州,领通川、宣汉、三冈、石鼓、东乡5县,西流、万世2县改隶开州;宕渠郡改为渠州,领流江、賨城(析流江县地置)、丰乐3县;置南并州,复置邻州、万州。武德三年(620),置南石州;置通州总管府(治今通川区),领通、渠、万、南并、南石、南邻、开、蓬8州,开境内置府之始。武德七年(624),升通州总管府为通州都督府。武德八年(625)置壁州;废南石州入通州、废邻州入渠州。太宗贞观元年(627)废南并州、万州;贞观五年(631)废通州都督府,仍置通州。天宝元年(742)通州改为通川郡,渠州改为邻山郡。肃宗乾元元年(758)改通川郡为通州、邻山郡为渠州。时通州领通川、永穆、山冈、石鼓、东乡、宣汉、新宁、阆英8县;渠州领流江、邻山、大竹3县。五代前蜀(907-925)析渠州置邻州。后蜀(933-965)废邻州入渠州;置明通院(治今万源市固军坝),隶壁州。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改通州为达州。真宗咸平四年(1001)达州隶夔州路(治今奉节县)。神宗熙宁五年(1072)废壁州,明通县(原明通院)改隶达州;熙宁七年,时达州领通川(州治)、永睦、新宁、东乡、巴渠、明通6县;渠州隶梓州路(治今三台县)。钦宗靖康元年(1126)达州治迁于城东50里捍城山。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置渠州军民总管府,十一年(1274)改置渠州安抚司。十五年,达州隶四川南道宣慰司重庆路;十七年,达州治迁回通川(今通川区)。二十年,罢渠州安抚司改置渠州,还治流江县(今渠县渠江镇)。二十二年,达州改隶夔州路,领通川、新宁2县。明洪武九年(1376)通川县省入达州,降州为县(县级,属散州),隶重庆府;撤渠州,改流江县名渠县,大竹、渠县改隶顺庆府广安州(今广安市)。正德九年(1514)复达县为达州,改隶夔州府,领东乡、太平2县。清雍正六年(1728)升达州为直隶州,隶川东道(治今重庆市)。嘉庆七年(1802)升达州为绥定府(治今通川区),领达、东乡、新宁3县;太平县升为太平直隶厅,隶川东道;十八年,大竹、渠县改隶绥定府。道光二年(1822)析太平厅东置城口厅隶川东道,降太平厅为太平县隶绥定府;十五年,城口厅改隶绥定府,时府领达、东乡、新宁、大竹、渠、太平6县和城口厅1厅。1913年,废绥定府,城口厅改县。1914年,东乡县改名宣汉县,太平县改名万源县,新宁县改名开江县,达、宣汉、开江、万源、大竹、渠、城口7县隶东川道。1933年11月,红军入川,置绥定道苏维埃(先治今宣汉双河乡,后移治今通川区蒲家镇),隶川陕省苏维埃,辖达、渠、宣汉、万源、红胜、城口6县。1935年川政统一,置四川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治今大竹县竹阳镇),辖渠、大竹、邻水、广安、垫江、梁山、长寿7县;置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区(治今通川区),辖达、宣汉、开江、万源、通江、南江、巴中7县。

1950年1月,成立川北行署区达县分区(治今通川区)和川东行署区大竹分区(治今大竹县)。同年3月,分区改专区,达县专区辖达、宣汉、开江、万源、通江、南江、巴中、平昌8县。大竹专区辖渠、大竹、邻水、广安、垫江、梁山、长寿7县。1952年9月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川东行署区大竹专区分别更名为四川省达县专区和四川省大竹专区。1953年3月撤大竹专区,大竹、渠、邻水3县划归达县专区,时达县专区辖达、宣汉、开江、万源、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大竹、渠、邻水11县。1968年2月专区改地区。1976年1月,析达县城关、南外、北外、西外4个人民公社置达县市(县级),隶达县地区。1978年4月,析万源县白沙、沙滩、石塘、水田、八台、花萼、曹家7个人民公社置白沙工农示范区(县级,治万源市白沙镇),隶达县地区。时达县地区辖1市11县1区。1993年7月撤销万源县和白沙工农区,合并置万源市(县级);达县市更名为达川市(县级);同时析巴中、通江、南江、平昌4县另置巴中地区;达县地区更名为达川地区,辖达川、万源2市和达、宣汉、开江、大竹、渠5县。1999年6月撤销达川地区设达州市(地级市, 2005年迁治通川区西外镇永兴路2号);撤达川市,置达州市通川区;市辖通川区和达、宣汉、开江、渠、大竹5县,代管万源市(县级)。2013年撤销达县设达州市达川区。2015年末,达州市辖通川、达川2区和宣汉、开江、大竹、渠县4县,代管万源市(县级),设8街道、117镇、190乡,共315个乡级行政区。

dc9cd3bc108c418197201efbe8a3d0ff.jpg

来源:达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19-05-29 10:07:38 浏览次数:
终审:李群花
×

用户登录